logo资料库

2022年湖南郴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湖南郴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其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具 40 分。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 1. 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 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 址 2. “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李时珍 3. 下图是北魏时期的陶笼冠佣,该陶俑头戴纱织笼冠,身穿大袖上衣,下穿长裙,腰间系 带,是当时着汉装的侍女形象,这种“胡人汉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 商鞅变法 B. 前秦的统一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 变法 4. “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创立的制度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社会风气 开放,文化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在当时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材料描述的是()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 期 5. 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 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 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6.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 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A. 春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7. 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8. 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 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 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七届二 中全会 9. 丘吉尔曾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 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据此可知,中国抗日战争() A.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 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0. 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 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 观察下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改革开放的实行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香港、澳门的回归 12. 东汉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在公元 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 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 A. 罗马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 帝国 13. 亚瑟夫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露西,夫妇俩还有一个 6 岁的儿子, 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 A. 0 人 B. 1 人 C. 2 人 D. 3 人 14. 新航路开辟后的 300 年时间里,欧洲殖民者无视生命的珍贵,将人作为商品出卖,以获 取暴利。这一历史事件是() A. 三角贸易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明治维新 D. 纳粹德 国对外扩张 15.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 献。1687 年,牛顿出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 A. 《人间喜剧》 B. 《战争与和平》 C. 《物种起源》 D. 《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 16. 历史学家马立博研究 17 世纪的世界时指出:“……其时正值俄国的‘多事之秋’,英 国也发生了内战,法国则出现了农民暴动……气候变化在那时的确是一个世界范围现象,因 此对解释 17 世纪普遍的危机有用。”材料中的“17 世纪普遍的危机”应该包含( ) A. 法国大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 17. 《人民日报》2022 年 4 月 22 日发文称“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 架……集团对抗只会加剧 21 世纪安全全球挑战……”21 世纪仍然搞集团对抗的组织是() A. 北约 易组织 B. 三国协约 C. 联合国 D. 世界贸 18. 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始于唐朝中后期,兴盛于宋。 北宋有著名的“四大书院”,其中位于长沙的是() A. 石鼓书院 B. 濂溪书院 C. 白鹿洞书院 D. 岳麓书 院 19. 郴州是一个“红得耀眼、美得心痛、玩得开心、活得幸福的旅游胜地”。下列选项能体 现郴州“红得耀眼”的是() A. 南昌起义 B. 湘南起义 C. 平江起义 D. 秋收起 义 20. 2022 年 6 月 5 日,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送入太空,举 国欢庆。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得益于一大批科学家的努力,其中为航天火箭发动机提供 了关键材料的湖南科学家是() A.黄伯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其中 21、22 和 24 小题各 14 分,23 小题 18 分,共 60 分) C. 屠呦呦 B. 袁隆平 D. 刘筠 21.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 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某校九年级同学编制的“中华英雄谱” 时代 英雄人物 英雄事迹 李冰 主持修筑都江堰 古代 A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郑成功 驱逐荷虏收复台湾 近代 林则徐 B
左宗棠 收复新疆 谭嗣同 参与戊戌变法,为变法流血牺牲 邓中夏 领导早期工人运动 C 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 现代 雷锋 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 邓稼先 潜心研究原子弹 (1)请你完善表中空格处的内容。 材料二 邓华,湖南郴县永宁乡(今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人。1927 年 3 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 发后,邓华参加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期间,率部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组 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1950 年,邓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 一副政治委员,后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 年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4 年回国后,邓华历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 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 (2)从材料二邓华将军的征战经历中,选取一个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3)郴州这块红色热土,英雄辈出。你还敬佩郴州的哪一位革命英雄?请简要说明理由。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 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 术去了。穿过大淡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 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穿过大漠”的商路名称。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 ——摘自《二十五史详解》
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花生和烟草两种经济作物。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 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 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三 铁路建造是带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革命的龙头产业,德国统一后进 入第二个铁路时代,再次出现了兴建铁路的高潮。1870 年,德国铁路有 18560 千米,1880 年增至 33856 千米,这时就已超过英国 28854 千米,为西欧和中欧之冠……1848 年时德国 人只提到铁路是统一的因素,而现在,德国则把铁路当成是维护统一的因素……在国家力量 推动下的铁路建设,猛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推进 19 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 (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德国的作用。 材料四 截至 2015 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 12.1 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 高速铁路 1.9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457.73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 车里程达 12.35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 210 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 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 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21 年 9 月 16 日,“起飞新郴州”北湖机场首航仪式举行,标志着北湖机场正式通航, 郴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2016 年 12 月)和《郴州日报》 (4)根据材料四,从交通进步使世界“变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3. 大国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 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1853—1856 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 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 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 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
(1)19 世纪六十年代俄美两国都面临严重危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两国应对危机的办法。 材料三 (2)请你指出材料三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四 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 全世界的关注。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 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20 世纪 70 年代,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 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 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 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 体效果仍然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991 年年底,苏联 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以上材料皆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请你谈谈美苏的兴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4. 2016 年民进党上台以来,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台湾向美国订购多款先进武器,美国参
议员又窜访台湾。我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枕戈待旦,在台海周边举行战备演练……阅读下 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大事 时间 大事 卫温率船队到夷洲 1949 年 国民党退往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1950 年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时间 三国 元朝 1662 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971 年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683 年 清军统一台湾 1984 年 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 1684 年 清朝设台湾府 1992 年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885 年 台湾正式建省 2005 年 《反分裂国家法》颁布 1895 年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2008 年 两岸开启“三通” 1943 年 《开罗宣言》明确台湾归属中国 2010 年 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2012 年 “辽宁舰”交接入列 1945 年 日本投降,台湾光复 2015 年 习马新加坡会面 (1)从大事年表中,找出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威胁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因素。 (3)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 合,条理清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