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全卷共 8 页,共 27 小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考查(共 5 分) 1.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 分) 二、积累与运用考查(共 28 分) 2.(2018·贵阳中考)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荫.庇(yìng) 腆.着(diǎn) 袅.袅烟云(liǎo) B.馈.赠(kuì) 坍.塌(tān) 重蹈覆.辙(fù) C.亵.渎(xèi) 阔绰.(chòu) 断壁残垣.(yuán) D.瑟.索(shè) 诓.骗(kāng) 吹毛求疵.(chī) 3.(2018·贵阳中考)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慰籍 一代天娇 契而不舍 B.真谛 花团锦簇 风雪载途 C.匀称 根深蒂固 忍俊不禁 D.怡情 睡眼惺松 转弯抹角 4.(2018·贵阳中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诘难:诘问,为难。 B.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C.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D.众目睽睽: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 5.(2018·贵阳中考)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有数据显示,贵州目前已建成公路桥梁约 2.1 万座,几乎 当今世界全部桥型,因而贵州有“桥梁博 物馆”的美誉。 如此,在世界前 100 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就有 40 多座在贵州。 ,贵州桥 梁的世界地位 。 A.囊括 尽管 但是 不言而喻 B.包含 即使 那么 当之无愧 C.囊括 不仅 所以 显而易见 D.包含 不但 而且 理所应当 6.(2018·贵阳中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杨修之死》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作家沈从文,代表作有小说集《荷花淀》等。
C.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成人,后人用“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D.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7.(2018·贵阳中考)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己深入人心。”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句中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8.(2018·贵阳中考)名著阅读。(4 分) (1)(2018·贵阳中考)下面《水浒》片段中,庄院主人在江湖上被唤做“ ① ”;此前,林冲在 ② (地 名)被鲁智深救下。 ……林冲和董超、薛霸谢了店主人,三个出门,果然三二里,见座大石桥。过得桥来,一条平坦大路, 早望见绿柳阴中显出那座庄院……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 真乃是三微精舍。不是当朝勋戚第,也应前代帝王家。…… (2)(2018·贵阳中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傅雷用“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精密称量”的方 式,启发儿子慎重对待创作这件事。 B.培根在随笔《论愤怒》中认为:过于敏感的人、认为自己受到轻蔑的人、认为名誉受到损害的人容易 发怒,加强自信能防止这种情况。 C.《格列佛游记》中,在慧骃国,主人没把格列佛当成“耶胡”对待,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认为这 违反理性,因而格列佛被迫离开了。 D.《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举行婚礼时,被中止了,因为梅森证实桑菲尔德庄园中神秘的疯 女人就是罗切斯特活着的妻子伯莎。 9.(2018·贵阳中考)默写。(8 分) (1)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诗文。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直接指出统治者目光短浅的句子是: ②《望江南》中,表现一个女子晨起后凭栏远眺的句子是: , , 。 。 (3)请任选两句填写完整。
①三人行, 。(《<论语>十二章》) ② ,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③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④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2018·贵阳中考)请从下图任选一幅,描述图片内容并结合标题阐述感悟。(4 分) 三、阅读能力考查(共 45 分) 文段(一)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 刘真 亦师亦父的严教授去了。他到我梦里来过,渊博严格,目光清漱,一如从前。 十七年前,我到美国留学。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中的美国梦大相径庭,我像只迷失的土拨鼠一样惆怅。 所幸,与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在异乡不期而遇,让那段时光变得温暖、生动、有滋有味。 留学之初,由于学业繁重,疲于应付,选课时就想偷懒,挑一门“中国文学”,窃以为中文到底是母 语,拿个“A”应该不难。 授课老师是位清癯的华人长者,银灰短发,清澈的目光透看世事洞明的智慧。 他开门见山:“我是严光裕,诸位选这门课无非两种,或是有情怀,或是想轻松拿学分。”到底是老江 湖,一句话就说到我心里去了。 “这门课要想拿‘A',无他,热情而已!”这简单的开场白,直到今天仍犹弦在耳。 严教授常在课堂上突然提问,题目刁钻,要求严格。我在他门下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懈怠。 后来我才知道,他原是江南水乡诗礼传家的公子。我见过他年少时的照片,一个翩翩美少年,长衫芒 鞋,目光清澈。他志学之年随家人移居他乡,后远渡重洋,教书育人,著文立说,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 同窗们公认严教授有三绝:一绝,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汉唐名家,莎士比亚、左拉歌德,杂书小说、 野叟村言,他都广泛涉猎,授课时旁征博引,精彩纷呈;二绝,英文功力深厚,书写精巧优雅,口语流利 地道;三绝,板书漂亮,规整遒劲,堪比书上的印刷体。 可在我心中,严教授还有第四绝——他亲手烙的葱油饼,且位居四绝榜首。 严教授的葱油饼丝丝缕缕、层层叠叠,咸香、鲜香、齿颊留香,令人一见亲切、再见倾心,留待以后 的如寄浮生里慢慢回味。
初次去严教授家吃葱油饼,缘于一节电影欣赏课。 中国文学课照例有电影欣赏。记得那次观看的电影,讲述的是几个少年离开家乡去城市游历,在流离 中成长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隐约看见自己的影子,百感交集。突然,我最先被严教授问到电影观感。 “他们是要回去的,我也必定要回去的。他们迷惘的青春无处安放,我……离乡的孤独、学业的忧烦、前 途的不确定竟让我一时语塞。我颓然坐下。下课后,我想说点什么,严教授摆摆手:“晚上去家里吃饭吧。” 满桌的菜肴,盖不住葱油饼的香气。微黄的外皮泛着油光,薄得透明,可以看见里面镶嵌的老绿的葱 花。 “当年离开江南后,一家人失了生计。我父亲就靠一间葱油饼铺子,养活三代人。我十多岁时一放学 就到店里帮忙,是家传的手艺。”或许是因为记起那段艰难却快乐的时光,他的脸上浮现出孩子般灿烂的 笑容。 “葱油饼也是我最心爱的美食,”我深有共鸣,“小时候物资匮乏,难得吃一顿母亲烙的葱油饼, 嘴巴能香好几天。” “那就常来吧。”他清澈的目光满是温暖。 从此,严教授的葱油饼香味深深印在我的唇齿间、心坎上。慢慢地,我觉得日子并不难熬,反而每一 天都生出些欢喜来。 相聚的日子总是仓促。来年夏天,我接到另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必须很快去报到。 “这样快?”严教授很意外。 “是学生签证的问题,”我像做错事一样,嗫嚅着,“不得不转学,没想到这么紧迫。” 临行前,严教授把结业成绩递到我手中,一个亮丽的“A”:“你有文学天分,又刻苦,虽不从事这行, 也别轻易放弃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人在海外,这就是你和祖国血脉相连的脐带。”他清澈的目光中装满了 殷切的叮嘱。 到纽约后,学习、毕业、找工作、女儿出生,人生大事接踵而至,很长一段时间,和严教授只能电邮 往来。 直到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他的头发已经全白,目光依旧清澈。见到我们,他喜悦得 像个孩子。他问我的近况,问孩子可好。殷切地叮嘱千万不要放松孩子的中文教育,我告诉他,女儿在家 里全用中文对话,且认识几千个汉字,他显得很欣慰。 他一定要亲自下厨烙葱油饼。和面时,妻子凑过去请教,说尝试过许多次,烙出来的葱油饼总差点味, 不知诀窍何在。他颇自得地笑起来,耐心向她传授烙饼的窍门,怎样制作油面,怎样三翻六转,指画口授, 不厌其详。眼前场景,让我恍惚又回到中国文学课堂上,那清癯而渊博的长者,对他的学生真诚地说:“无 他,热情而已!”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葱油饼如是,对学问如是,对门人弟子如是,对祖国故里亦如是。 2013 年,从祖国北京传来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 理念。翌日,它就变成严教授的电邮签名档。耄耋之年的他阅尽沧桑,却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其中一定有 些什么深深触动他的灵魂。 来年,那个上午,狂风裹挟着冷冷的雨珠子敲打窗棂,乱人心魄。忽然接到师母来电,说严教授于七 天前仙逝,遵奉遗嘱,未惊动亲友,骨灰撒入太平洋,一切妥帖,不必挂念。 放下电话,我呆坐半晌,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往事像电影一般,舒缓而沉重地从心底浮现。那个目光清澈的翩翩少年,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 锦瑟青春,走进经史子集,走进美国的校园,走进莎翁的宇宙,走进白发如雪,走进深不可测的太平洋。 前尘种种,清晰如昨,好像从未离开过。 我如此想他。 (李传鹏选自《光明日报》原作有删改) 11.文中写到葱油饼具体做法的时间和事件是:(2 分) A.十七年前,电影欣赏课后去严教授家 B.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 C.十六年前,我因为转学与严教授告别 D.2013 年,我从北京去纽约看望严教授 12.严教授课堂上提问刁钻,这与他的热情并非格格不入。请对此简要分析。(4 分) 13.严教授清澈的目光有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中,文章未直接表现的一项是:(2 分) A.世事洞明的智慧 B.仁厚慈爱的温暖 C.郑重殷切的叮嘱 D.阅尽沧桑的回味 14.葱油饼再美味,毕竟是家常食品,在“我”心中却“位居四绝榜首”;一部刻印粗拙的《山海经》,在 鲁迅笔下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同样,《社戏》中那夜的豆和戏好得“实在再没有”了……一定有某 种原因让这饼、这书、这豆、这戏变得如此特别。请先提炼其共同原因,再以本文和《阿长与<山海经>》 为例阐述。(6 分) 文段(二)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 叶修 请允许我先提一个问题:博物馆的一面外墙总有严重的腐蚀,要经常涂刷油漆,如果你是博物馆的主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的第一直觉是,那就再刷漆呗!这显然没解决问题,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 墙腐蚀严重?” 经过调查,原来是清洁工用高腐蚀的清洁剂清洗墙面,导致墙面腐蚀。所以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先修
补墙面,以后用低腐蚀的清洁剂来洗墙。 看看,你现在做出的决定比直接刷漆是不是强多了。 就这么结束吗?没有!你继续问:为什么清洁工要用高腐蚀的清洁剂?原来,是因为这面墙上经常粘着很 多鸟粪,一般清洁剂洗不掉。 现在,你肯定还要继续问下去:为什么这面墙上有很多鸟粪?因为墙上有很多蜘蛛,有些鸟以蜘蛛为食, 就常在这附近活动;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蜘蛛?因为墙上有很多虫子,蜘蛛以这些虫子为食;为什么墙上有很 多虫子?因为这面墙上有几扇窗,夜晚的灯光会吸引趋光性很强的虫子。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 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瞧!现在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一开始完全不同了一一从刷漆变成了安窗帘。很明显,后者更彻底、更有 效。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呢?——提问!(严格说来,还包括提问引发的调查。) 可能会有人认为:提问?那还不容易?这还真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固有观念的局限。提问不是怀疑 一切,而是积极地探究,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需要突破自己固有的观念、打破思 维定势,承认自己的局限,才能以积极的好奇心和耐心来探究事物,这相当不易(小孩子反而容易)。况且, 提问是有方法的。 提问有哪些方法呢? 一种方法是问“为什么”,回溯事物发生的原因。比如,博物馆外墙的例子。一种方法是问“将如何”, 追问事物发展的结果。比如,对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你,可以这样问:那将如何?这意味着新 能源汽车很可能迎来产量的增长;那将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之一锂电池,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那将 如何?锂作为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如果你是投资者,通过这一串逻辑链,可以从中 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你看,溯前追后的提问方法能引导你的思维更深入。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 因素的关系.同时,你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问,这样的话,考虑问题就会更缜密。 比如,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自己:“何人”,谁在说?此人站在什么立场?“何事”, 说什么?是客观事实还是个人想法?依据是否可靠?“何处”,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说的?“何时”,是 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说的?“何因”,为什么会这么说?还有别的原因吗?“如何”,说的时 候是平静的,还是带有情绪?“若何”,如果不是这样,还有哪些可能?(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继续问下去。) 看,这样提问,是不是可以让你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担忧:提倡冷静、理性,会不会让人失掉感性而变得冷漠?——是不是这样呢?来 看一个例子。“某同学上学常迟到”,对这件事你怎么反应?你会不会评判“这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你放下这个评判,提出问题:他迟到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哪些能改变?哪些无法改变?— 再问下去:我能帮他做些什么?还有哪些人能帮他?怎么帮他?这样一来,因为深入的了解,你对这个人、这 件事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不再只是冰冷的评判。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 人变得冷漠。 当然,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想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要不断学习,见多识广才行。 对于以上这番话,建议聪明的你多提问、多思考。你看我说的对不对呢? (李传鹏原文有删改) 15.文中不能论证“提问方法”这个内容的一项是:(2 分) A.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 B.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C.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 D.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 16.请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4 分) 17.文章括号中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下面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的一个句子是:(2 分) A.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 B.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C.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 D.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18.这是一篇能吸引人的演讲稿,对其吸引人的原因,请列举三条理由并选其中一条具体分析。(6 分) 文段(三)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2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 都有的 ② 。(4 分) 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4 分) 列举事例 运用排比 运用对比 《鱼我所欲也》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 ② ”在财富数 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把 “ ① ” 与 事例 之 量上作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③ ”的事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结果作对比 守 城 方 得 “ 地 利 ” 却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把“多助”与“寡助”的 文段(四)我不能把灰烬还原成火焰 我不能把冰冷的灰烬 还原成熊熊燃烧的火焰 把熊熊的火焰 还原成茂密的森林 正如 华琨 把一声声咳嗽 还原成他弈棋时点燃的烟 也不能把大海 还原成一条条溪流 把溪流还原成 母亲洗衣时弯曲的背影 我不能把荒草离离的坟 把背影 还原成勤劳的父亲 把父亲还原成咳嗽 还原成她怀抱婴孩时哼唱的温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