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嗤.笑(chī) 歇.息(xiē) 折.扣(zé) 与日具.增(jù) B. 掺.杂(cān) 结.据(jié) 作揖.(yī) 根深蒂.固(dì) C. 渺.茫(miǎo) 涵.养(hán) 麻醉.( zuì) 顿开茅塞.(sè) D. 筵.席(yàn) 祭祀.(sì) 驱.除(qū) 不功.自破(gōn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折.扣(zé)——zhé,与日具.增——与日俱增; B.掺.杂(cān)——chān,结据——拮据; D.筵.席(yàn)——yán,不功自破——不攻自破; 故选 C。 2.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树越是往高处______________,它的根就要越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一直以为 叶子是树的语言,______________其实很多时候,树是无言的。任凭年轮无限 ______________,春红绿叶谢了又开,自己的的枝干只是默默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着。它 悄悄地,默默地,成了世间生灵______________的一分子。 A. 铺展 然而 叠加 无可替代 B. 伸展 因为 附加 无以复加 C. 铺展 因为 附加 无以复加 D. 伸展 然而 叠加 无可替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 铺展:铺开并向四周扩展延伸;伸展:向某个方向延伸或展开。根据文中“树越是往高 处 ”可知,此处是讲树的生长状态是向上的,应使用“伸展”; 然而:用在句子中表转折;因为:表示原因。根据“一直以为叶子是树的语言”“其实很多
时候,树是无言的”可知,前后的两个分句属于转折关系,应使用“然而”; 叠加:指的是使预先成并存储的图形、属性特征等被调用并叠合在一个基本图形上的过程或 方法。附加:另外加上;附带的;额外的。根据“任凭年轮无限”可知,年轮是在树干上不 断地叠合,应使用“叠加”; 无可替代:没有什麽可以、能够代替的意思;而且是唯一的人物、物质、精神等实物或虚拟 的替代物。无以复加:没有可能再增加,表示达到了极点(多指做坏事)。根据“它悄悄地, 默默地,成了世间生灵 的一分子”可知,它的生长状态是别的事物所代替不了的,应 使用“无可替代”; 故选 D。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都可以用另外的视角看人生。顺境,是上苍..的恩赐。逆境,是人. 生的历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欣赏时光....”,可以用“领略岁月之美”的心态,看世 界,看他人,看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的世界哪里没有枯燥与乏味呢? A. “境遇”是名词,“自己”是代词,“人生的历练”“欣赏时光”都是偏正短语。 B. “顺境,是上苍的恩赐。”一句中,“上苍”作定语。 C. “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都可以用另外的视角看人生。”一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D.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哪里”改为“怎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和相关语法知识。 A.“欣赏时光”是动宾短语,不是偏正短语。 C.“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都可以用另外的视角看人生。”一句是条件关系复句。 D.画线句子,修改的方法是:把“没有”改为“还有”或“有”。 故选 B。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 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 链》《羊脂球》等。 B. 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指二十岁,“不惑之年”指三十岁。 C. 艾青写的长诗《光的赞歌》,诗歌以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光的赞美和敬仰,光的存在
让生命得以延续,让世界充满希望和美好。 D. 《简·爱》中简·爱勇敢地爱上了与自己地位悬殊的罗切斯特,她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 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 B.“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故选 B。 5.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选段 A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 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 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 选段 B 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 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哪个店主人敢留你!” 选段 C 他坐在炮车上疾驰。他骑着一批一只耳朵的灰马飞奔,在祖国的大地上南征北战已经一 年了。他已长大成人,而且身强力壮。他历尽艰辛,饱受磨难,成长了起来。 班级开展“小说人物大家谈”活动,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三则选段,任选其一,回答以下问 题:①选段中的人物叫什么名字?②该选段出自哪部名著?③结合选段评价该人物形象。 【答案】选段 A 祥子 《骆驼祥子》 体现祥子年轻力壮,吃苦耐劳的形象。 选段 B 鲁智深 《水浒传》体现鲁智深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形象。 选段 C 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体现保尔刚毅坚强,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 形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和人物形象分析。从三则选段,任选其一,据要求回答问题 即可。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 20 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 祥子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
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 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 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作者是施耐庵。全书通过描写 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 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 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的主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 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 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 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选段 A,根据“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 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 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可知,出自《骆驼祥子》,“他”是祥子。 这里通过祥子在烈日下拉车,表现了祥子的年轻力壮,吃苦耐劳的形象。 选段 B,根据“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 哪个店主人敢留你”可知,出自《水浒传》,“他”是鲁智深,这里通过他解救金氏父女, 并赠予盘缠,表现了他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形象。 选段 C,根据“他坐在炮车上疾驰。他骑着一批一只耳朵的灰马飞奔,在祖国的大地上南征 北战已经一年了。他已长大成人,而且身强力壮。他历尽艰辛,饱受磨难,成长了起来”可 知,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是保尔,这里通过他在祖国的大地上南征北战已经 一年成长起来的描述,表现了他刚毅坚强,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 6.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任何事都不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的句子 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 野芳发而幽香 ⑤. 人有悲欢离合 ⑥. 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置、垂、幽、圆。 二、古诗文阅读(17 分) 7. 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乙】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寓意 北宋•晏殊 油壁香车①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②中。 鱼书③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注释】①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乘坐的车子,因车厢涂刷了油漆而得名。这里指代女子。 ②禁烟:指寒食节禁烟火。③鱼书:指书信。 A. 甲诗首联连用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见困难,第二个指离别的痛苦难堪。 B. 乙诗中的“伤酒”二字则把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描写得如在眼前。 C. 甲诗从“晓镜”青春易老的自怜到忧对方“夜吟”时的寒气袭人,道尽了相思的悲苦与 无奈。 D. 由甲诗尾联可见现实生活中两人距离并不遥远,且随时可书信往来,让人心生慰藉;乙 诗尾联写想给远去的心上人寄信倾诉衷肠,可现实严酷,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D.甲诗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意思是,对方的住处就在蓬莱山,却 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无多路”表现 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为探看”表现诗人寄希望于使者,希望使者能为我去看望情人, 并不是随时可书信来往。“两人距离并不遥远,且随时可书信往来,让人心生慰藉”表述错 误; 故选 D。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范仲淹为将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指金人)亦不敢辄犯 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 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 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末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 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注释】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 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 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 遂.改参知政事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D. 命.为陕西宜抚使 或王命.急宣《三峡》 9.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10.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仲 淹 为 将 号 令 明 白 爱 抚 士 卒 11. 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答案】8. C 9. (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 现,为什么呢? (2)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不怀疑,所以金人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 统辖的地区。 10. 仲 淹 为 将/ 号 令 明 白 /爱 抚 士 卒 11. 甲文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社会 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乙文中写他治军、治边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 分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民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精神的核心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介词,因为/从; B.求:动词,探求/动词,要求; C.遂: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D.命:动词,命令/名词,使命;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1)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或,近于 “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 前两段的“悲”与“喜”。 (2)诸:众、各。推心:推心置腹,指对人真心实意,无保留。接:接待、招待。不疑: 毫无疑问,表示非常信任。故:所以。贼:指金人(当时与宋朝交战的北方民族)。敢:敢 于。辄:轻易地、马上。境:疆界、边界。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本句句意: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清晰,爱护士卒。“仲淹为将”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 示范仲淹被任命为将领。“号令明白”和“爱抚士卒”是两个并列的短语,分别描述了范仲 淹作为将领的两个特点。故断句为: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甲文来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仁人的认 识。古仁人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始终以天下人的福祉为己任,心系百姓, 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这种精神境界和价值观是作者所推崇的,也是这句话所 强调的核心内涵。乙文中范仲淹的表现也与这个内涵相呼应。范仲淹作为一位将领,他不仅 号令严明,爱护士卒,还与羌族各部推心置腹,无猜无疑,确保了边疆的安定。他固辞不受 相位,只愿与韩琦共赴边疆,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的爱。他在知道有些州县官守备 不力时,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这也表明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些都反映出范仲淹以 天下为己任,心系百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综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和范仲淹的表现,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内涵是:为天下人谋福 利,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 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 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 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 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 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明晰,爱护士卒,羌族各部归附宋朝,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 因此金人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朝廷召他入京任枢密副使。王举正 怯懦不能担当重任,谏官欧阳修等上奏说范仲淹有宰相之才,请求罢免举正任用仲淹,于是 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执政可由谏官担任吗?”他坚持辞让,请求与韩琦同去巡视边 境。朝廷命令他任陕西宣抚使,未及赴任,又改任参知政事。恰逢王伦侵犯淮南,州县官吏 中有不能坚守城池的人,朝廷想要将这些人治以死罪。范仲淹说:“平时不讲备战,寇贼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