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10 分,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聒(guá)噪 箴(zhēn)言 恣睢(zìsuī) 剽悍(biāo) B、睥睨(pìnì) 别墅(shú) 啜(cuò)泣 庇荫(pìyìn) C、锃(cèng)亮 跻(jí)身 遒(qiú)劲 玉簪(zān) D、伛偻(yǔlǚ) 炽(chì)热 鞭笞(chī) 创(chàng)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铤而走险 穿流不息 再接再厉 不厌其繁 B、莫名其妙 变本加厉 惹事生非 恻隐之心 C、吹毛求 疵 方枘圆凿 杯盘狼藉 卑躬屈膝 D、一愁莫展 理曲词穷 刚腹自用 鳞次栉比 3、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 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0 年 5 月 28 日,武(汉)荆(门)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比预计通车时间提前了三个月。 B、这部电影,对我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C、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一连三个月被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D、《红楼梦》当然是旷世杰作,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朝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 反映。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 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B、18 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 遭遇。 C、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出露端。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 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二、(12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6-9 题 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纪 60 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 称 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 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 1993 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 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 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 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 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 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 当人体内 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
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 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 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 HO-1 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 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 碳可以完成 H0-1 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在研究 HO-1 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 是代谢废物,而是在 HO-1 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 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平斯基改变了 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 HO-1 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 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 90%, 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 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 30%,比其 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 10%。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 入到肺移植手术中。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6、下列有关信息 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它可以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不当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有可能夺人性命。 D.一旦体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转化成羧化血红蛋白,我们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 7、下列对一氧化碳在医学上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身体组织受到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在 HO-1 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 应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但它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目前还没有弄清楚。 C.美国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虽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但美国科学家乔和贝奇指出,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它可以有效防止 器官的排斥反应。 8、下列能直接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可以帮助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B.在对改变过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时,吸入微量一氧化碳的老鼠只有一半死于非命。 C.对缺少制造 HO-1 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 90%,改变过基因的老 鼠全部死亡。 D.科学界一些专家认为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拒绝它的治疗潜力。 9、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封闭 HO-1,做过心脏移植的老鼠在一周内排斥反应,而将它放入有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 幸存。 B.对老鼠的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在肺移植手术中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可能提 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造福于人类。 C.目前已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肺移植的临床手术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D.一氧化碳在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任何风险。 三、(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0-12 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 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
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 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谤讥:诽谤讥讽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无丝竹之乱耳 C、王曰:“善。”乃下令 问今时何世,乃不知有汉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 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 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 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 的说服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89 分) 四、(13 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 5 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 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 分) 15 填空。(4 分)(只需选作四题)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月遥祝兄弟平安的句子是: , 。 (3)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请写出一句与折柳送别相关的诗句: , 。 (4)刘禹锡的“ , ”,表达了诗人异常达观的人生态度。 (5)王安石的“ ,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6-19 题 两棵树的守望 ⑴一粒树种被埋在瓦罐下已有些时日子,昏昏沉沉中,她忽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爆裂声,她一下子 被同类的这种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试着冲出黑暗。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 候,她终于咬破了瓦罐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⑵好不容易探出头来的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先她破土的那粒种子。她发 现他就站在离她不远的院子里,已有半米多高了,自己却被压在一堵高墙下。 ⑶为了往上长,她拼命地吮吸着阳光和雨露,不管雷雨大作还是狂风肆虐,她都挺直腰杆努力向上。 尽管瓦罐刺破了她的脚掌,墙壁磨伤了她的肌肤,她都心无旁骛,甚至拒绝了一棵向日葵的献媚,一株剑 兰的示爱。冬天到来的时候,她终于长到半米高了,他却早已越过墙头,任她怎么努力也够不着他一根细 细的枝条。 ⑷这个冬天似乎特别漫长,她常常在寒风中抖动着细细的枝条向他招手。他却根本没有发现她对他 的仰慕。既然牵不到他的手,那就缠绕住他的根须吧。于是,她竭尽全力将根须向他的方向爬去,全然不 顾瓦片的锋利和墙壁的挤压。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细小的根须终于接触到了他的根须。 ⑸一股轻轻切切的缠绕终于使他注意到了她的存在,他这才发现她和她满身的伤痕。他把自己有力 的根须小心地从那些伤口绕过去,再将她密密地包裹起来。 ⑹春去春又来,他的枝叶已覆盖了半个院子,他已能傲视整个院子里所有的花草树木了。望着他伟 岸挺拔的身躯,再看看自己尚嫌弱小的身躯,似乎永远也无法达到和他并肩的高度。她有些灰心也有些胆 怯了。他仿佛看穿了她的心事,根须更有力地攀紧她。她被他有力的筋骨提携着,一点一点地变高变粗。 现在,她也能越过高高的墙头,和他一起倾听微风的呢喃,细数天上的白云了。 ⑺那是一个狂风大作的深夜,风狞笑着一次次向她发起进攻,每一次摇动都会使她的肌肤在和石墙 的摩擦并留下道道伤痕,根部更是撕裂般的疼痛。为了减轻她的痛苦,他的身子尽量向她倾斜,像老鹰保 护自己的雏儿一样把所有的枝条伸展开,全力为他抵挡向她席卷而来的风暴,他的条条根须像一根根细小 的绷带,将她密密麻麻地缠绕起来。数不清的根须你缠我,我绕你,已分不清谁是谁。在暴风雨面前,他 们已融为一体。 ⑻斗转星移。一个月华如水的秋夜,纷纷扬扬的米粒般的花苞累累悄悄地洒满了她的树冠。整座院 子飘满了幽雅的清香,他一下子被这少有的奇香唤醒了,他想要叫醒她,和她一块分享这份美好。但是, 他呆住了。她正以前所未有的美丽向他微笑,她身上的每一朵细小的花瓣里都盛满了这醉人的甜香。 ⑼他默默地注视着她,为她的美丽,为她的绽放而感动。只有他知道,为了这一天,她付出了多大 的痛苦和代价,那些斑斑驳驳的伤痕就是最好的证明。 ⑽天大亮的时候,一些人来到了院墙,比比划划地来到他们跟前:“这棵桂树的花可真香啊,就留 下吧,把白杨刨了。” ⑾随着锄头的深入,他们缠绵交错的根须展露在人们面前,怎么分都分不开。“真是奇怪,两棵树 的根怎么也分不开。”人们不知道:为了能彼此拥有,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每一镐下去,都是在挖彼此 的心呀!
⑿在白杨倒下的一刹那,所有的桂花纷纷坠地,洋洋洒洒地仿佛下了一场桂花雨。过了没几天,人 们发现桂树死了,倾斜着倒在白杨残余的树干上。 (选自《感恩自然》) 1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花树和白杨树的形象特点。(4 分) (1)桂花树: (2)白杨树: 17、用四个短语概括桂花树的情感变化历程(4 分) ( )→( )→( )→( )→为守望而献身 18、第⑻段:“他想要叫醒她,和她一块分享这份美好。但是,他呆住了。”其中“这份美好”是 指 ;“他呆住了”的原因是 。(请用原文回答)(2 分) 19、文章题目是“两棵树的守望”,可是结尾为什么还写人们刨去白杨树和桂花树随白杨树离去这 一情节呢?(5 分) 六、(11 分) 20、初中毕业晚会上,语文老师为同学们写了一句赠言。请你仿照它的特点,以物理老师的身份仿 写一句赠言。(3 分) 示例 语文老师:人生只有逗号,破折号,省略号,没有句号。 仿写 物理老师: 21、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4 分) 答:(1) (2) 22、请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20 字)(4 分) 湖北新闻网 5 月 18 日电 (记者 吴奇勇)18 日上午,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田 径、举重项目的比赛在荆门市正式拉开帷幕。比赛为期 2 天,全省共有 200 多名运动员参赛。残疾人运动 会田径、举重比赛项目,分别在荆门市体育场和荆门市文化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州的 200 多名残 疾人运动员,将分别参加脑瘫、肢残、聋人、盲人和轮椅等组别的比赛。其中,荆门市共有 18 名运动员参 加田径类项目,5 名运动员参加举重类项目。荆门市 2008 年残奥会冠军张婷、董红娇将参加田径类轮椅竞 速、100 米、200 米、400 米、800 米等项目的比赛。田径、举重比赛单项前 3 名的运动员分别获取金、银、 铜牌和证书,4 至 6 名的运动员将颁发证书;团体前 8 名的队将颁发奖杯。目前比赛还在紧张进行中。 七、(50 分) 23、按要求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要求:(1)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2)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参考答案 1、 B 2、 C 3、 C 4、 A 5、 B 6、 D 7、 D 8、 A 9、 C 10、 D 11、 B 12、 C 13、 ①(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评分标准:补出主语作为一个点,孰作为一个得分点。 ②满一年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评分标准:“期年”作为一个得分点,“虽”作为一个得分点 14、①比喻。宋王朝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浮,如同水中被雨打 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与遭遇。 ②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 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15、 略 16、 ①积极进取、刚强、信念坚定或执着……;②勇于奉献、关爱他人、勇敢、牺牲精 神、执着…… 17、 受到鼓舞――努力向中――胆怯灰心――充满自信 18、 ①整座院子飘满了幽雅的清香,他一下子被这少有的奇香唤醒了 ②她正以前所未有的美丽向他微笑,她身上的每一朵细小的花瓣都盛满了这醉人的清香。 19、 作者用人们刨去白杨树的冷酷行为反衬出(1 分)白杨树对桂树的关爱、奉献精神的 伟大,突显了白杨树这一守护神的形象(2 分),写桂树随白杨树离去这一内容则紧扣题 目,深化了(1 分)为信念勇于牺牲、生死相守的主旨(1 分)。 20、 示例:人生只有压力阻力合力没有浮力;或人生只有压力阻力向心力没有离心力。 21、 示例: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已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两种拜年方式。或:低碳绿 色、快捷简便的拜年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22、 省十三届残疾人田径、举重项目比赛今天开幕; 省 第 八 届 残 运 会 田 径 、 举 重 项 目 比赛今天开赛(把“今天”写成“18 日”不给分) 23、 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