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设计与评价真题.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 4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设计与评价真题 课程代码:093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课程计划和教材的课程是(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实行的课程 2.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最先试行活动课程,倡导人是( ) A.布鲁纳 B.杜威 C.博比特 D.克伯屈 3.主要解决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问题的课程设计层面是( ) A.宏观层面 B.中观层面 C.微观层面 D.学校层面 4.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包括( ) A.学生基础 B.哲学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5.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 ) A.查特斯 B.博比特 C.泰勒 D.施瓦布 6.第一个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学者( ) A. 泰勒 B.斯腾豪斯 C. 施瓦布 D.布鲁纳
7.反映一个国家或社会特定历史时期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教育方向的是(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8.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有( ) A.激励功能 B.评价功能 C.导向功能 D.中介功能 9.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形式的是( ) A.自然组织 B.横向组织 C.逻辑顺序 D.心理顺序 10.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 ) A.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B.教材的改变 C.组织方式的改变 D.知识与理解的改变 11.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进行的评价是( ) A.内在评价 B.效果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12.外观性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斯塔弗毕姆 C.斯太克 D.博比特 13.运用思辨的方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判断,用语言形式表述评价结果的方法是( ) A.定量处理法 B.定性处理法 C.特尔斐法 D.经验法 14.以下不适于放入学生档案袋的是( )
A.反思记录 B.书法作品 C.优秀文章 D.检讨书 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呈现形式是( ) A.章节 B.主题 C.模块 D.单元 16.教育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量表法 17.通过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们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自己意见,集思广益完成筛选指标 任务的方法是( ) A.特尔斐法 B.头脑风暴法 C.对演法 D.分析法 18.以下不属于定量处理方法的是( ) A.累积分数法 B.平均法 C.模糊综合评价法 D.哲学分析法 19.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 ) A.专业自我 B.专业理想 C.专业性向 D.专业情操 20.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或问题来搜集信息的方法是( ) A.问卷法 B.分析法 C.文献法 D.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国家课程具有的特征( ) A.权威性 B.多样性 C.地方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2.课程设计的思想基础包括( ) A.哲学基础 B.环境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E.社会基础 23.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有( ) A.新颖性 B.合法性 C.重要性 D.真实性 E.拓展性 24.学业评价主要有( ) A.成绩评价 B.道德评价 C.客观性评价 D.行为评价 E.主观性评价 25.CIPP 模式由哪些具体构成( ) A.背景评价 B.目的评价 C.输入评价 D.过程评价 E.成果评价 26.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把目标分为哪几个领域( ) A.认知 B.情感 C.操作技能 D.分析 E.运用 27.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 A.实况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事件取样法 D.时间取样法 E.调查法
28.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包括( ) 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 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E.人与书本关系领域 29.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包括( ) A.人与自然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我 D.人与知识 E.家长与学校 30.课程目标的来源主要有( ) A.国家发展 B.学生的需要 C.社会生活的需要 D.学科的发展 E.教师的需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近代历史上,学校课程建设上的一大成就标志是各学科自成体系,形成一种课程类 型,即______。 32.在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计取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 设计取向和______。 33.被公认的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之标志的不朽巨著是______。 34.目标取向的评价代表人物是______。 35.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 的评价方式是______。 36.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______。 37.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专业知识、专 业技能、______。 38.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______。
39.课程的核心要素是______。 40.泰勒认为,对课程目标进行筛选的过滤器是心理学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41.综合课程 42.教师行动研究 43.课程拓展 44.综合实践活动 45.课程的量化评价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46.简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47.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4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49.试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50.某校学生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每天在学校就 是背诵、练习、考试,这些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在社会中运用一无所知,现代社会信息如此 丰富、多元、社会发展这样快,我们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你如何评析这位学生的观点? 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改进学校教育的不足有什么意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