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 6 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据《自然》杂志 2021 年 5 月 17 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稻城“拉索”基地(如图)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 能量的γ射线,能量值为 1.40 10 eV  15 ,即( ) A. 1.40 10 V  15 B. 2.24 10 C  4 C. 2.24 10 W  4 D. 4 2.24 10 J  2.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四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可视为质点 B.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可视为质点 C.研究丙图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可视为质点 D.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可视为质点 3.如图所示,在火箭发射塔周围有钢铁制成的四座高塔,高塔的功能最有可能的是( ) A.探测发射台周围风力的大小 B.发射与航天器联系的电磁波
C.预防雷电击中待发射的火箭 D.测量火箭发射过程的速度和加速度 4.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着陆器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过程中,经大气层 290s 的减速,速度从 4.9 10 m/s  3 减为 4.6 10 m/s  2 ;打开降落伞后,经过 90s 速度进一步减为 1.0 10 m/s  2 ;与降落伞分离, 打开发动机减速后处于悬停状态;经过对着陆点的探测后平稳着陆.若打开降落伞至分离前的运动可视为 竖直向下运动,则着陆器( ) A.打开降落伞前,只受到气体阻力的作用 B.打开降落伞至分离前,受到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C.打开降落伞至分离前,只受到浮力和气体阻力的作用 D.悬停状态中,发动机喷火的反作用力与气体阻力是平衡力 5.如图所示,虚线是正弦交流电的图像,实线是另一交流电的图像,它们的周期 T和最大值 mU 相同,则 实线所对应的交流电的有效值 U满足( ) A. U U m / 2 B. U  m2 U 2 C. U  m2 U 2 D. U  m2 U 2 6.某书中有如图所示的图,用来表示横截面是“<”形导体右侧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其中 a、b是同一条实 线上的两点,c是另一条实线上的一点,d是导体尖角右侧表面附近的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线表示电场线 B.离 d点最近的导体表面电荷密度最大 C.“<”形导体右侧表面附近电场强度方向均相同 D.电荷从 a点到 c点再到 b点电场力做功一定为零 7.质量为 m的小明坐在秋千上摆动到最高点时的照片如图所示,对该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千对小明的作用力小于 mg B.秋千对小明的作用力大于 mg C.小明的速度为零,所受合力为零 D.小明的加速度为零,所受合力为零 8.大功率微波对人和其他生物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实验表明,当人体单位面积接收的微波功率达到 250 W/m 时会引起神经混乱,达到 2 1 000 W/m 时会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现有一微波武器,其发射功率 3 P   3 1 W 0 7 .若发射的微波可视为球面波,则引起神经混乱和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攻击的最远距离约为 ( ) A.100 m 25 m B.100 m 50 m C. 200 m 100 m D. 200 m 50 m 9.将一端固定在墙上的轻质绳在中点位置分叉成相同的两股细绳,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离分叉点相 同长度处用左、右手在身体两侧分别握住直细绳的一端,同时用相同频率和振幅上下持续振动,产生的横 波以相同的速率沿细绳传播.因开始振动时的情况不同,分别得到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甲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并不相同 B.甲图中绳子的分叉点是振动减弱的位置 C.乙图中绳子分叉点右侧始终见不到明显的波形 D.乙图只表示细绳上两列波刚传到分叉点时的波形 10.空间站在地球外层的稀薄大气中绕行,因气体阻力的影响,轨道高度会发生变化.空间站安装有发动 机,可对轨道进行修正.图中给出了国际空间站在 2020.02-2020.08 期间离地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 空间站( ) A.绕地运行速度约为 2.0 km/s B.绕地运行速度约为8.0 km/s C.在 4 月份绕行的任意两小时内机械能可视为守恒 D.在 5 月份绕行的任意两小时内机械能可视为守恒 11.中国制造的某一型号泵车如图所示,表中列出了其部分技术参数.已知混凝土密度为 2.4 10 kg/m  3 3 , 假设泵车的泵送系统以 150 m /h 的输送量给30 m 高处输送混凝土,则每小时泵送系统对混凝土做的功至 3 少为( )
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 kW ) 332 最大输送高度(m) 63 整车满载质量( kg ) 5.4 10 4 最大输送量( 3m /h ) 180 A. 1.08 10 J  7 B. 5.04 10 J  7 C. 1.08 10 J  8 D. 2.72 10 J  8 12.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制成的光盘边缘时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入射点 O和两出射点 P、Q恰好位于 光盘边缘等间隔的三点处,空气中的四条细光束分别为入射光束 a、反射光束 b、出射光束 c和 d.已知光 束 a和 b间的夹角为90 ,则( ) A.光盘材料的折射率 2n  B.光在光盘内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三分之二 C.光束 b、c和 d的强度之和等于光束 a的强度 D.光束 c的强度小于 O点处折射光束OP 的强度 13.已知普朗克常量 h  6.63 10   34 J s  ,电子的质量为 9.11 10  31 kg ,一个电子和一滴直径约为 4 μm 的油滴具有相同动能,则电子与油滴的德布罗意波长之比的数量级为( ) A. 810 B. 610 C. 810 D. 1610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对四个核反应方程(1)238 92 U  234 90 Th He  4 2 ;(2)234 90 Th  234 91 Pa 0  ;(3)14 e 7 1 N He  4 2   ; O H 17 8 1 1
(4) 2 1 H H 3   1 4 2 He 1  0 n 17.6 Me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式核反应没有释放能量 B.(1)(2)(3)式均是原子核衰变方程 C.(3)式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转变的方程 D.利用激光引发可控的(4)式核聚变是正在尝试的技术之一 15.如图所示,有两根用超导材料制成的长直平行细导线 a、b,分别通以80 A 和100 A 流向相同的电流, 两导线构成的平面内有一点 p,到两导线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导线受到的安培力 F b  125 F a B.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可以用 F ILB 计算 C.移走导线 b前后,p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改变 D.在离两导线平面有一定距离的有限空间内,不存在磁感应强度为零的位置 16.肥皂膜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条纹间距上面宽、下面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肥皂膜最高和最低点的截面一定不是梯形 B.肥皂膜上的条纹是前后表面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 C.肥皂膜从形成到破裂,条纹的宽度和间距不会发生变化 D.将肥皂膜外金属环左侧的把柄向上转动 90 ,条纹也会跟着转动 90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55 分) 17.(7 分)(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王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让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 打出一条清晰的纸带,其中的一部分如图 2 所示.O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A、B、C和 D为另外 4 个连续打 下的点,
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对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重物,实验时选择密度大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 ,重物质量为 200 g ,当地重力加速度 g  9.80 m/s 2 ,则从 O点到 C点,重物 的重力势能变化量的绝对值 pE  _______J、C 点的动能 kCE  _______J(计算结果均保留 3 位有效数 字).比较 kCE 与 pE 的大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单选). A.工作电压偏高 B.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力 C.接通电源前释放了纸带 (2)图 3 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实验中 ①观察到较模糊的干涉条纹,要使条纹变得清晰,值得尝试的是__________(单选). A.旋转测量头 B.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C.调节拨杆使单缝与双缝平行 ②要增大观察到的条纹间距,正确的做法是______(单选) A.减小单缝与光源间的距离 B.减小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C.增大透镜与单缝间的距离 D.增大双缝与测量头间的距离 18.(7 分)小李在实验室测量一电阻 Rx的阻值.
(1)因电表内阻未知,用如图 1 所示的电路来判定电流表该内接还是外接.正确连线后,合上开关 S,将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移至合适位置.单刀双掷开关 K 掷到 1,电压表的读数 1 1.65 V U  ,电流表的示数如 图 2 所示,其读数 1I =_______A;将 K 掷到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2 U  1 75 V I . , 1  0 33 A . . 由此可知应采用电流表__________(填“内”或“外”)接法.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李进一步尝试用其它方法进行实验: ①器材间连线如图 3 所示,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②先将单刀双掷开关掷到左边,记录电流表读数,再将单刀双掷开关挪到右边,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 流表的读数与前一次尽量相同,电阻箱的示数如图 3 所示.则待测电阻 xR  _____  .此方法______(填 “有”或“无”)明显的实验误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 分)机动车礼让行人是一种文明行为.如图所示,质量 m  1.0 10 kg  3 的汽车以 1 v  36 km/h 的速 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距离斑马线 20 m s  处,驾驶员发现小朋友排着长 6 m l  的队伍从斑马线 一端开始通过,立即刹车,最终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汽车在刹车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且忽略驾驶员 反应时间. (1)求开始刹车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若路面宽 L  6 m ,小朋友行走的速度 0 v  0.5 m/s ,求汽车在斑马线前等待小朋友全部通过所需的 时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