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当你读到“周王”、“血缘”、“功臣”、“诸侯”这些词语时,你马上联想到的是
A. 禅让制
【答案】B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2. 下面时间轴中,④处所建立的朝代是
A. 秦朝
【答案】C
B. 东汉
C. 隋朝
D. 元朝
3.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万
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自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描述的是
A. 西汉经济的恢复
C. 宋朝商业的繁荣
【答案】C
B. 唐朝手工业的发展
D.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
4. 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上,香港地区逐渐被英国侵占,沦为其殖民地。随着国家的兴旺
发达,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材料主要说明
A.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 英国经济逐渐衰落
【答案】D
B. “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D. 国家实力决定国土命运
5. 下图所示人物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和实业家。1895 年,他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
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后来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他是
A. 张謇
【答案】A
B. 张之洞
C. 荣宗敬
D. 荣德生
6. 下列选项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认识,对应合理的是
选项 史实
认识
A
B
C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式建立
国共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国民党张自忠上将壮烈牺牲、八路军
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回民支
队队长马本斋以身殉国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
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
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日本接受投降,军国主义彻底灭亡
条件投降
A. A
【答案】C
B. B
C. C
D. D
7. 下图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部分叙述。其表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
A. 背景、目的、意义
C. 背景、方式、经过
【答案】B
B. 时间、地点、人物
D. 时间、经过、意义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石油战线的代表人物是
A. 雷锋
【答案】D
B. 孔繁森
C. 王淦昌
D. 王进喜
9. 20 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
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
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 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D
10.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图为象形文字铭文,它的创造者是
A. 古埃及人
B. 苏美尔人
C. 古印度人
D. 古希腊
人
【答案】A
11. “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下图所示世界名画的作者
及其体现的时代思潮是
A. 但丁、神权主义
B. 拉斐尔、社会主义
C. 达·芬奇、人文主义
D. 莎士比亚、理性主义
【答案】C
12. 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B. 巴黎和会转让山东权益——五四运动爆发
C. 雅尔塔会议召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
D. 《北大西洋公约》签署——两极格局形成
【答案】B
13.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 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机构
C. 保证收入与需求的增长
D. 以促进全球贸易为宗旨
【答案】D
14.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此期间,各国学生通过各种直播平台居家学习,
部分企业职工实行在线上班,许多商家加大线上营销,众多会议采用视频方式。这说明
A. 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出现
B. 计算机互联技术的产生
C. 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
D. 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答案】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5 题 16 分,第 16 题 16 分,第 17 题 10 分,共 42 分。)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言论(摘选自《论语》) 译
文
“有教无类。”
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学生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长辈,说话要谨慎,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人。做到这些以后,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因材施教。”
因各人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
学则殆。”
一无所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主张,(不得摘抄原文)并据此评价孔子。
材料二 晚清教科书当然并未挑战到当时官方所代表的正统,但整体而言,仍强烈暗示
清朝必需要能保卫国家,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大部分的教科书作者依然对未来满怀希望。
教科书的写作,传达了作者对历史价值的信念,以及如何教育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到了民国
初年,这些根本目标并未改变。即便时至今日,有些目标也未尝改变。因此,清末民初成为
历史教育的转型期:从涵养官员从事政治决策,转变成培养国家未来公民对政治、文化和种
族上的认同。
——引自沙培德《启蒙“新史学”——转型期中的中国历史教科书》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末民初历史教育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教育主张:①主张扩大教育对象。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③认为教
育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④教师应根据学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⑤强调学习与
思考同等重要,二者相结合才能学有所成。(答出三点即可)
评价: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对中国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2)特点:①始终重视培育国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情怀。②逐渐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
转变。③由培养政府官员转向培养国家公民。④重视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培养。
⑤没有挑战官方正统,具有强烈的继承性,但总体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答出三点即可)
(3)认识:开放性答案。(主要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等角
度回答)
示例 1:教育要培养具有良好品行和丰富知识,关注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国民。
示例 2:教育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适时调整教育思想。
示例 3:我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6. 下列是某班开展的关于美国历史探究学习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所示人物的重要事迹。
材料二 “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引自林肯 1860 年总统竞选的言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
材料三 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
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
问题。……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节选自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总统在就职前面临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就职后在工
业方面颁布了哪些法律文件?
(4)请你为本次探究学习拟一个主题。
【答案】(1)重要事迹:领导独立战争,赢得美国独立;主持制宪会议,制定《1787 年宪
法》,使美国成为联邦制共和国。
(2)理解:林肯主张坚持联邦制,维护国家统一。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挑起内战。林肯
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战争
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联邦制和国家统一。
(3)问题:①财政困难,收支失衡。②市场萧条,贸易萎缩。③企业破产,失业严重。④
人民收入减少,生活困难。
文件:《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
(4)主题:国家兴旺发达离不开领袖的领导(或:美国的建国与统一的维护;美国的建立
与曲折发展)。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
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注:到 1952 年底,全国大陆约 3 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 7 亿亩土地。图 1 为江西省
南昌市人民政府颁发给万玉秀的土地所有权证(地字第柒玖贰号)。
材料二 1861 年 3 月 3 日(俄历 2 月 19 日),俄国沙皇(图 2)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
令”。法令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
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mirs)管理。
——摘编自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
(1)指出材料一中法律文件的颁布时间和材料二中颁布法律文件的沙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上述两次改革的不同点。
【答案】(1)时间:1950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不同点:①改革的背景不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新生政权迫切需要恢复发展国
民经济,巩固新政权;俄国沙皇统治内外交困,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发展。②改革性质
不同:中国的改革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俄国的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③农民获得土
地的方式不同:中国农民通过政府没收地主土地,分到了土地;俄国农奴通过高价赎买获得
一块份地。④改革后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不同:中国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俄国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⑤改革后农民的地位不同:中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
问题,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俄国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实际上仍受地主
剥削和控制。⑥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中国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
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俄国改革后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答出四点即可)(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