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4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画论真题.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9 年 4 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画论真题 ) ) ) 课程代码:007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晋代画家________著有三篇画论保存下来,即《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以形写神” 、“迁想妙得”是其绘画思想的中心内容。( A.宗炳 B.顾恺之 C.谢赫 D.姚最 2.被董其昌等人尊为南宗之祖,文人画之祖的唐代诗人和山水画家是( A.张彦远 B.朱景玄 C.张璪 D.王维 3.被后人称为“宋四家”的是苏轼、蔡襄、黄庭坚、( A.米友仁 B.郭若虚 C.米芾 D.郭熙 4.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________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 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 。”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 A.石涛 B.朱耷 C.弘仁 D.髡残 5.“谚云:‘黄家富贵,徐熙________’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 手也。……”,其中 黄家指的是黄筌。( A.古拙 B.野逸 C.空灵 D.雅致 6.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是元代书 画家( A.赵孟頫 B.倪瓒 C.黄公望 D.柯九思 7.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________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 的解释。( A.张璪 B.张彦远 C.王维 D.张怀瓘 8.继谢赫后,南陈的姚最写了________,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心师造化”论。( A.《古画品录》 B.《图画见闻志》 C.《山水松石格》 D.《续画品》 9.《左传》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________”。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 会作用,这是中国绘 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A.存形莫善于画 B.则解衣般礴 C.美而不可悦 D.使民知神奸 ) ) ) ) ) )
) ) ) ) 10. 为 金 陵 八 家 之 一 的 山 水 画 家 龚 贤 , 著 有 《 香 草 堂 集 》、《 柴 丈 人 画 稿 》、《 画 诀 》、 ( A.《山水画诀》 B.《半千课徒画说》 C.《鸥香馆集》 D.《西田集》 11.宋代花鸟画的风格主要以________为主。( A.大写意 B.小写意 C.水墨画 D.院体工笔 12.“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墨为之,虽有生意,多 不是此花之真面目。 ”是明代画家________所提出。( A.陈淳 B.唐寅 C.徐渭 D.沈周 13.“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是清代画 家________所提出。( A.恽南田 B.朱耷 C.石涛 D.金农 14.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论述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眼中之竹”、“胸中 之竹”和 “________”的区别和转化,成为研究艺术规律的重要思想资料。( A.自然之竹 B.画中之竹 C.手中之竹 D.平常之竹 15.著有《听天阁画谈随笔》是现代画家( A.潘天寿 B.齐白石 C.黄宾虹 D.吴昌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元代黄公望在其《山水画诀》中提出四去:________、甜、________、赖四个字。 17.宗炳的画论著作《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 18.郭熙提出的“三远”论是:________、________、平远。 19.南齐谢赫提出的绘事“六法”中第二法有关用笔的正确说法是________用笔。 20.明代董其昌提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外生,画须________。 21.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四格”重新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妙、能。 22.“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四僧中________的艺术主张。 23.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一文,指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 方文明主________, 西方文明主________。 24.南北朝时期的王微的画论著作是________。 25.被称为“吴带当风”的人物画家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6.谨毛失貌 27.南北宗论 28.书画同源 29.骨法用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
30.简要说明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的意思。 31.郑板桥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段论为何意? 五、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 32.简要论述你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画理的理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