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江西东华理工大学测量学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大地水准面
2.高程
3.系统误差
4.视差
5.水平角
6.正镜
7.地物
8.地图比例尺
9.等高线
10.地形图图式
二、填空题:(共 20 空,每空 1.5 分,共 30 分)
1.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是()、()。
2.地图投影必然产生变形,投影变形一般分为()、()和()。
3.设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
,则直线 BA 的坐标方位角αBA 是()。
4.测量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观测结果影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和()三类。
5.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主要包括()、()和()三种。
6.经纬仪安置过程中整平的目的是()。
7.单一导线的布设形式包括()、()和()三种。
8.加密控制点采用前方交会,交会角一般应大于()并小于()。
9.地物符号用来表示地物的类别、形状、大小及其位置,分为()、()和
半比例符号三类。
三、简答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1、第 2 小题各 10 分,第 3 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简述高斯投影的特点。
2.简述偶然误差的特性。
3.简述三等水准测量一测站上水准仪照准双面水准尺的操作顺序;并说明在该站操作过程
中应该注意哪些限差?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为得到某观测条件下的距离观测精度,对某一已知水平距离(设已知的距离值为
100.025m,无误差),在同一观测条件下进行了 6 次观测,各次观测值分别如下(单位:m):
100.031,100.027,100.003,100.032,100.029,100.028。取 2 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试
判定该组观测值中是否含有粗差,并在此基础上,求该水平距离观测值的中误差。
2.如图 1 所示,A、B 为已知点,C、D 为待定点,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分别为:
已知点高程数据:HA=8.731m,HB=3.418m
各测段观测高差:
各测段距离:
试计算各待定点高程及高程中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