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所把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斯宾塞
D.卢梭
2.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 ()
A.军事体育
B.体操训练
C.文雅教育
D.文法教育
3.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
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
A.结构课程理论
B.教育与发展理论
C.从做中学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
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
教育具有()
A.政治效益
B.技术效益
C.文化效益
D.经济效益
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8.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
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9.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
A.人格平等
B.主导地位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唯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
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建康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膳的“七艺”都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12.“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自我评价法
1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
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
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的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促进学习化社会产生并带来教育观念变革的“______”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
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
17.“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这说明教师工作具有明显的______。
18.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______》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19.______是教育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单组实验、等
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20.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宣传思想和______。
2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定儿童的
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
平之间的距离就是______。
22.关于个体发展的动因,有人认为它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观点被称为内发论;而
有人认为它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这种观点被称为______。
2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______和实践能力。
24.教育目的的制定既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还必须考虑受______。
25.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______,即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
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6.课程评价主要有______、修正功能和决策功能。
27.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引导性、简捷性和
交往性。
28.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______。
29.综合课大体上由组织教学、______、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环
节组成。
30.测验的______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31.______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矛盾运动,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
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3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要素构成,其中______既是受教
的客体,又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
33.______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为纽带而建
立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34.在班主任工作中,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目标最能体现班主任作为______所发挥的作用。
35.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37.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38.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0.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41.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
内)。
42.有位教育家曾指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请你说明教师人格特征的内涵,并论述教
师应具备哪些人格特征。
43.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
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
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
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 400 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
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
话,说:“×××,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
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
(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2.【精析】A 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无条件服从、效忠
国家的武士。
3.【精析】D 布卢姆建立的掌握学习理论,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着眼于使
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
4.【精析】C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规范形态
的教育学著作。
5.【精析】D 教育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技术再生产来实现的。
6.【精析】C 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因此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7.【精析】B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8.【精析】C 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受教育者所
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9.【精析】C 对学生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其主动性。
10.【精析】B 题干中禁止吸烟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1.【精析】A“六艺”、“七艺”是分科教学的,因此属于学科课程。
12.【精析】D“躐等”、“陵节”强调了顺序性,因此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13.【精析】B 测验法是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14.【精析】A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
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15.【精析】D 平行管理就是通过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的结合,以达到增强管理的效果。
二、填空题
16.终身教育
17.示范性
18.论语
19.教育实验法
20.促进社会民主化
21.最近发展区
22.外铄论
23.创新精神
24.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5.职业道德素质
26.诊断功能
27.间接性
28.新的问题懵境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29.检查复习
30.效度
31.学校德育
32.受教育者
33.班级
34.设计者
35.教职工
三、简答题
36.(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
地位;(5)社区的影响。
37.(1)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
(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
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
38.(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合目的性;(4)合科学
性;(5)合发展性。
39.(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
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0.(1)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2)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
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4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资格和任用;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激励;教师的
考核与评价。
四、论述题
4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