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上海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6 年上海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有 22 道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 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 48 分)本大题共有 12 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 4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已知集合 A={ -1,3,2 m -1} ,集合 B={ 3, 2m } .若 B  A,则实数 m = 2.已知圆 2x -4 x -4+ 2y =0 的圆心是点 P,则点 P 到直线 x - y -1=0 的距离是 3.若函数 )(xf = xa ( a >0,且 a ≠1)的反函数的图像过点(2,-1),则 a = 4.计算: 3 Cn lim 3  n  n 1 = . 5.若复数 z 同时满足 z -  z =2i ,  z =iz (i 为虚数单位),则 z = 6.如果 cos = 1 5 ,且是第四象限的角,那么 cos(  ) 2  = . . . . . 7.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F(-2 3 ,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2 倍,则该椭 圆的标准方程是 . 8.在极坐标系中,O 是极点,设点 A(4,  3 ),B(5,- 5 6 ),则△OAB 的面积是 . 9.两部不同的长篇小说各由第一、二、三、四卷组成,每卷 1 本,共 8 本.将它们任意地 排成一排,左边 4 本恰好都属于同一部小说的概率是 (结果用分数表示). . 10.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 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 是 11.若曲线 2y =| x |+1 与直线 y = kx + b 没有公共点,则 k 、 b 分别应满足的条件 是 12.三个同学对问题“关于 x 的不等式 2x +25+| 3x -5 2x |≥ ax 在[1,12]上恒成立,求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甲说:“只须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不小于右边的最大值”. 乙说:“把不等式变形为左边含变量 x 的函数,右边仅含常数,求函数的最值”. 丙说:“把不等式两边看成关于 x 的函数,作出函数图像”. 参考上述解题思路,你认为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即 a 的取值范围是 .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 16 分)本大题共有 4 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 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本大题满分 16 分)须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 后的圆括号内,选对得 4 分,不选、选错或者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不论是否都写在圆括
号内),一律得零分. 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答]( ) (A)  AB =  AB -   DC ;(B) AD +   AD = BD ;(D)  AB =  AD +  AC ;   0 . CB = (C) 14.若空间中有四个点,则“这四个点中有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是“这四个点在同一平面上” A B D C 的 [答]( ) x 1( 2 k )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 4k +4 的解集是 M,则对任意实常数 k ,总有[答]( 15.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A)2∈M,0∈M; (B)2M,0 M; (C)2∈M,0M; (D)2M,0∈M. 16.如图,平面中两条直线 1l 和 2l 相交于点 O,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 M,若 p 、 q 分别是 M 到直线 1l 和 2l 的距离,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 p ,q )是点 M 的“距离坐标”.已知常数 p ≥0, q ≥0,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p = q =0,则“距离坐标”为(0,0)的点 有且仅有 1 个; ②若 pq =0,且 p + q ≠0,则“距离坐标”为 ( p , q )的点有且仅有 2 个; ③若 pq ≠0,则“距离坐标”为( p , q )的点有且仅有 4 个. 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答]( 2l 1l ) O ) M( p , q ) (A)0; (B)1; (C)2; (D)3.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 86 分)本大题共有 6 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7.(本题满分 12 分) 求函数 y =2 cos( x   ) 4 cos( x   ) 4 [解] + x2sin3 的值域和最小正周期. 18.(本题满分 12 分) 如图,当甲船位于 A 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 20 海里的 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 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 30  ,相距 10 海里 C 处的 乙船,试问乙船应朝北偏东多少度的方向沿直线前往 B 处救援(角度精确到 1  )? [解] 北 A 20 B • 10 •C 19.(本题满分 14 分)本题共有 2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6 分,第 2 小题满分 8 分) 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 2 的菱形,∠DAB=60  ,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
点 O,PO⊥平面 ABCD,PB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60  . (1)求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2)若 E 是 P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 DE 与 PA 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 三角函数值表示). [解](1) (2) A P O E B D C 20.(本题满分 14 分)本题共有 2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6 分,第 2 小题满分 8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 O y 中,直线l 与抛物线 2y =2 x 相交于 A、B 两点. (1)求证:“如果直线l 过点 T(3,0),那么 (2)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解](1)  OB =3”是真命题;  OA (2) 21.(本题满分 16 分)本题共有 3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4 分,第 2 小题满分 6 分,第 3 小题满分 6 分) 已知有穷数列{ na } 共有 2 k 项(整数 k ≥2),首项 1a =2.设该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nS , (  a 且 1na = (1)求证:数列{ na } 是等比数列; nS )1 +2( n =1,2,┅,2 k -1),其中常数 a >1. log ( aa 1 2 2  na ) ( n =1,2,┅,2 k ),求数 2 2 k ,数列{ nb } 满足 nb = 1 (2)若 a =2 列{ nb } 的通项公式; (3)若(2)中的数列{ nb } 满足不等式| 1b - 1 n 3 2 |+| 2b - 3 2 |+┅+| 2 kb - 1 3 2 |+| kb2 - 3 2 |≤4,求 k 的值. [解](1) (2) (3) 22.(本题满分 18 分)本题共有 3 个小题,第 1 小题满分 3 分,第 2 小题满分 6 分,第 3 小题满分 9 分) 已知函数 y = x + a x 有如下性质:如果常数 a >0,那么该函数在 ( 0, a ] 上是减函 数,在[ a ,+∞ ) 上是增函数.
(1)如果函数 y = x + ( x >0)的值域为[ 6,+∞ ) ,求b 的值; (常数 c >0)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b2 x c 2x 和 y = 2x + a 2x (2)研究函数 y = 2x + a x (3)对函数 y = x + (常数 a >0)作出推广,使它们都是你所推广的 )(xF = 函数的特例.研究推广后的函数的单调性(只须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并求函数 1( x 2  ( n 是正整数)在区间[ nx ) 1 2 ,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利用你的 ( 2  x n + )1 x 研究结论). [解](1) (2) (3) 2006 年上海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参考答案 1. 解:由 2 2  m m 1    ,经检验, 1m  为所求; m 1 2. 解:由已知得圆心为: (2,0) P 3. 解:由互为反函数关系知, )(xf 过点 ( 1,2)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 |2 0 1|   1 1  a 2 2     ;  ,代入得: 1 2   d a ; 1 2 2 2 n  ) 3!  1 6 ; 4. 解: lim n  C 3 n 3 n  1  lim n  1)( ( n n  3 ( n  n  1) 3!  2)  lim n  n 3 2 3 2 n   3 1) 3! ( n   n  lim n  5. 解:已知   Z iZ    2 i Z 2 i 1 i    i 1 ; 6. 解:已知  cos(   ) 2   sin      ( 1 cos 2 )   2 6 5 ; 1 (1 3   n 1  3 n 7.解:已知  a   a    2 2 , b c 2 b   2 3  2 c 2  4 16   2 b    a   F  ( 2 3,0)    2 x 16 2 y 4  1 为所求; 8. 解:如图△OAB 中, OA  4, OB   5, AOB  2    ( 3 (   5  )) 6  5  6 S  AOB  1 2 4 5 sin    5   6 5 (平方单位);
9. 解:分为二步完成: 1) 两套中任取一套,再作全排列,有 1 2 C P 种方法; 4 2) 剩下的一套全排列,有 4P 种方法; 所以,所求概率为: 1 C P P 2 4 4 P 8  ; 1 35 10.解:正方体中,一个面有四条棱与之垂直,六个面,共构成 24 个“正交线面对”;而正 方 体的六个对角截面中,每个对角面又有两条面对角线与之垂直,共构成 12 个“正 交线 11. 面对”,所以共有 36 个“正交线面对”; 0  1, x  | 1     1, x 解:作出函数 2 y  x |  x x   0 的图象, 如右图所示: 所以, 0, b k   ; ( 1,1) 12. 解:由 2x +25+| 3x -5 2x |≥ ax ,1      a x 12 x 25 x  | x 2 5 | x  , ,等号当且仅当 5 [1,12] x   时成立;  x x    2 10 25 x 而 25 x 5 | 0  ,等号当且仅当 5 [1,12] x 25 [ x    x x   5 |] x min  x 2 | 10  , 等 号 当 且 仅 当 时成立; 所 以 , ( a  ;  13.(A) AB DC   ;   (B) AD AB AC  ;     AD CB  (C) AB AD BD  解:由向量定义易得, (C)选项错误; AB AD DB     0 ;  ; (D)    | 且 2 x a ,10]  x   5 [1,12] 时 成 立 ; 故 D ; A C B 14.解: 充分性成立: “这四个点中有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有两种情况: 1)第四点在共线三点所在的直线上,可推出“这四个点在同一平面上”; 2)第四点不在共线三点所在的直线上,可推出“这四点在唯一的一个平面 内”; 必要性不成立:“四个点在同一平面上”可能推出“两点分别在两条相交或平行直线 上”; 故选(A)
15.解:选(A) 方法 1:代入判断法,将 2, x x  分别代入不等式中,判断关于 k 的不等式解 0 集是 否为 R ; 方法 2: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x 4  1  5 2 1  1)   ≤ 2     k x k ( 2 2 k ) 1( 4 kx   2 k 4 2 [( k 1)   5 2 1  k  4k  2] min + 2 5 2  ; 16.解:选(D) ① 正确,此点为点O ; ② 正确,注意到 ,p q 为常数,由 ,p q 中必有一个为零, 一个非零,从而可知有且仅有 2 个点,这两点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且到另一直线的 离为 q (或 p ); ③ 正确,四个交点为与直线 1l 相距为 p 的两条平行线和与直 另 距 线 2l ∴ 函数 2cos(  y )cos( x   ) 4  3sin2 x 的值域是[ 2,2]  ,最小正周期是; 17.[解] y 相距为 q 的两条平行线的交点;  )  4  2cos( )cos(     x x sin x x ) 2 2  4 1  2 3sin2 x 3sin2 x 2( cos 1 2 cos2 x 2sin(2   x 3sin2  x  )6    4 x 18.[解] 连接 BC,由余弦定理得 BC2=202+102-2×20×10COS120°=700. 于是,BC=10 7 . sin 10 ACB 20 sin ∵  120 7  , ∴sin∠ACB= 3 7 , ∵∠ACB<90° ∴∠ACB=41° ∴乙船应朝北偏东 71°方向沿直线前往 B 处救援. 19. [解](1)在四棱锥 P-ABCD 中,由 PO⊥平面 ABCD,得 ∠PBO 是 PB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PBO=60°. 在 Rt△AOB 中 BO=ABsin30°=1, 由 PO⊥BO, 于是,PO=BOtg60°= 3 ,而底面菱形的面积为 2 3 . ∴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V= ×2 3 × 3 =2. 1 3
(2)解法一:以 O 为坐标原点,射线 OB、OC、 OP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 Rt△AOB 中 OA= 3 ,于是,点 A、B、 D、P 的坐标分别是 A(0,- 3 ,0), B (1,0,0), D (-1,0,0), P (0,0, 3 ). E 是 PB 的中点,则 E( 1 2 ,0, 3 2 ) 于是 DE =( 3 2 ,0, 3 2 ), AP =(0, 3 , 3 ). 设 AP与DE 的夹角为θ,有 cosθ= 3 2 3  4 9 4   2 4 33  ,θ=arccos 2 4 , ∴异面直线 DE 与 PA 所成角的大小是 arccos 2 4 ; 解法二:取 AB 的中点 F,连接 EF、DF. 由 E 是 PB 的中点,得 EF∥PA, ∴∠FED 是异面直线 DE 与 PA 所成 角(或它的补角), 在 Rt△AOB 中 AO=ABcos30°= 3 =OP, 于是, 在等腰 Rt△POA 中, PA= 6 ,则 EF= 6 . 2 在正△ABD 和正△PBD 中,DE=DF= 3 , cos∠FED= 1 EF 2 DE  6 4 3 = 2 4 ∴异面直线 DE 与 PA 所成角的大小是 arccos 2 4 . 20.[解](1)设过点 T(3,0)的直线 l 交抛物线 y2=2x 于点 A(x1,y1)、B(x2,y2). 当直线 l 的钭率不存在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x=3,此时,直线 l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 A(3, 6 )、B(3,- 6 ). ∴ OA  OB =3; 当直线 l 的钭率存在时,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 y k x  3)  ,其中 0k  , 由    2 2 x y  ( y k x   3) 得 2 ky  2 y  6 k   0 y y 1 2   6 又 ∵ x 1  1 2 2 y 1 , x 2  1 2 2 y 2 ,
  OA OB x x 1 2   ∴  y y 1 2  1 ( 4 y y 1 2 2 )  y y 1 2  3 , 综上所述,命题“如果直线 l 过点 T(3,0),那么 OA  OB =3”是真命题; (2)逆命题是:设直线 l 交抛物线 y2=2x 于 A、B 两点,如果 OA  OB =3,那么该直线过点 T(3,0).该命题是假命题. 例如:取抛物线上的点 A(2,2),B( 直线 AB 的方程为: 2( 3y  x   ,1),此时OA OB 1 2 1)  ,而 T(3,0)不在直线 AB 上; =3,  说明:由抛物线 y2=2x 上的点 A (x1,y1)、B (x2,y2) 满足 OA  OB =3,可得 y1y2=-6, 或 y1y2=2,如果 y1y2=-6,可证得直线 AB 过点(3,0);如果 y1y2=2,可证得直 线 AB 过点(-1,0),而不过点(3,0). 21.(1) [证明] 当 n=1 时,a2=2a,则 a 2 a 1 =a; 2≤n≤2k-1 时, an+1=(a-1) Sn+2, an=(a-1) Sn-1+2, a 1 =a, ∴数列{an}是等比数列. n a an+1-an=(a-1) an, ∴ n (2) 解:由(1) 得 an=2a 1n , ∴a1a2…an=2 n a ( 21 n  )1 =2 n a )1 ( nn 2 ( nnn  2 k )1  1  , =2 bn= (3)设 bn≤ 3 2 [1 n n  ( nn 2 k   ,解得 n≤k+ ]  n 2 k 1  1   1 (n=1,2,…,2k). ,又 n 是正整数,于是当 n≤k 时, bn< )1 1 1 2 3 2 ; 当 n≥k+1 时, bn> . 3 2 3 2 原式=( 3 2 -b1)+( -b2)+…+( =(bk+1+…+b2k)-(b1+…+bk) 1 2 ( k = [ k  )1 k  2 k 2  1  k ]  [ 3 2 1 2 -bk)+(bk+1- 3 2 )+…+(b2k- 3 2 ) 0( 2  k k  1 )1 k  k ] = 2 k k 2 . 1 当 2 k k 2 1 ≤4,得 k2-8k+4≤0, 4-2 3 ≤k≤4+2 3 ,又 k≥2, ∴当 k=2,3,4,5,6,7 时,原不等式成立. 22.[解](1)函数 y=x+ b2 x (x>0)的最小值是 2 b2 ,则 2 b2 =6, ∴b=log29.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