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0 分) 1. 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B.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 有关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由细胞分化形成 B.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 C. 血液、导管、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D. 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3. 黄桃和鹅是炎陵县的特产,与鹅相比较,黄桃的植物体不具有以下哪种结构层次(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4. 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所经历的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B. 植物体的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 C. 幼根的生长与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 D. 植物体开花传粉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种子 5. 有关植物蒸腾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B. 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C. 蒸腾作用可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 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少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6. 如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 代表物质,Y 代表结构,Z 代表 X 在 Y 结构 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X 代表麦芽糖,Y 代表小肠,则 Z 代表葡萄糖 B. 若 X 代表蛋白质,Y 代表胃或小肠,则 Z 代表氨基酸 C. 若 X 代表淀粉,Y 代表口腔或小肠,则 Z 代表葡萄糖 D. 若 X 代表脂肪,Y 代表胆囊或肝脏,则 Z 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 7.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气时,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 B. 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 C.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8. 易川同学因意外造成下肢严重受伤,对他进行了系列救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伤口处有暗红色血液连续不断的缓慢流出,需用止血带扎紧伤口近心端止血 B. 入院后因大量失血,为防止贫血对他进行输血治疗 C. 伤口出现炎症是由于血小板因止血而死亡造成的 D. 输液治疗时,针刺入静脉,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前,至少经过右心房一次 9. 与人体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汗腺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B. 胰腺分泌的胰液可调节血糖的平衡
C. 小脑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 排尿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 10. 河虾、田螺、鲫鱼、乌龟是河流中常见的四种生物,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用鳃呼吸 C. 体表都有外骨骼 B. 体温都不恒定 D. 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11. 以下选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 虎背熊腰 B. 螳螂捕蝉 12. 有关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都有细胞壁 C. 都用孢子繁殖 D. 贼眉鼠眼 C. 尖嘴猴腮 ) B. 都是单细胞生物 D. 都是分解者 13. 如图,有关生物圈中的碳平衡,错误的是( ) A. 图中Ⅰ可表示光合作用 B. 图中Ⅱ可表示呼吸作用 C.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能完成图中Ⅱ所示过程 D. 绿色植物白天完成图中Ⅰ所示过程,夜晚完成图中Ⅱ所示过程 14. 孙悟同学对自家房前屋后的几种植物:玉米、花生、马尾松、铁线蕨、葫芦藓、水绵,进行了描述, ) 以下正确的是( A. 水绵没有根、茎、叶,生活在水中 B. 玉米、花生、马尾松都能开花结果 C. 玉米、花生、马尾松、铁线蕨、葫芦藓都有根、茎、叶 D. 花生与玉米的种子都有种皮、胚根、胚芽、胚轴、胚乳 15. 关于生殖、发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 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B. 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C. 人的胚胎发育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胚盘→胚胎→胎儿 D.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定经历:求偶→交配→筑巢一产孵→孵卵→育雏 16. 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柑橘的嫁接 C. 大豆的种子繁殖 B. 细菌的分裂生殖 D. 铁线蕨的孢子繁殖 17. 关于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 DNA 分子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 染色体主要由 DNA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D.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18.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C. 所有的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利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都是不利的 D. 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射线处理产生新品种都是遗传变异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9.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研究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B. 变异对生物是不利的,生物通过遗传不断进化
C. 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20. 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高蛋白食物营养价值高,吃得越多越好 B. 吸烟没有毒品危害大,可以尝试 C. 感冒发烧,不经医生诊治,自行购买处方药 D. 合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了解世界,避免沉迷于网络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21.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性的性激素升高,开始出现性别差异。______(判断对错) 22. 视网膜上和耳蜗内分别有对光线和声波敏感的细胞。______(判断对错) 23.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______(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24.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判断对错) 25. 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器官______(判断对错) 26.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______。(判断对错)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6.0 分) 27. 某种植物的两个品种,品种 A 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品种 B 高,为探究原因,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 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 是______,叶绿素可以溶解于______中,研究者利用这点提取叶绿素,继续定量测量,比较发现品种 A 比品种 B 的叶绿素含量高。 (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______细胞调节的。研究者在大田种植实验中,将品种 A、B 种植于同块 田地,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釆取不施氮肥、中氮和高氮三种不同浓度氮肥处理, 结果如图,发现在各种氮肥浓度下,品种 A 比品种 B 的气孔开放程度______(填“高”或“低”), 根据该结果,对品种 A 比品种 B 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______。 (3)研究还发现品种 A 的导管比品种 B 更加密集,推测这也是品种 A 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原因,理由 是______。 28. 草履虫靠纤毛摆动而运动,研究者对草履虫的回避行为机制做了相关实验。 (1)实验时,从草履虫培养液的______层吸取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加入棉花纤维,盖上______, 观察发现当草履虫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会采取后退方式,避开障碍,改变方向,继续前进。 虽然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但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依靠其细胞的精致和复杂结构完成各种生理 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______。 (2)研究者发现草履虫纤毛摆动的方向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高低有密切关系,结果如图一:
分析以上结果,可知当草履虫遇到障碍,先后退,后前进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为______ (填“先升高后降低”或“先降低后升高”或“始终升高”或“始终降低”)。 (3)为观察草履虫纤毛,需将视野调暗,可调整反光镜,并选用______光圈。草履虫细胞较大,几乎 肉眼可见,为较好的观察其完整的运动轨迹,图二是目镜和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间的 距离图示,其中最为合适的组合是______(用序号作答)。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3.0 分) 29. 请将以下生物类群与对应的类型连线。 (1)动物 A.真核生物 (2)植物 (3)细菌 B.原核生物 (4)真菌 30. 完成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概念图。 填写序号表示的内容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31. 2019 年 1 月,被人们称为“糖丸爷爷”的著名病毒学家顾方舟去世。他研究的“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 被制成“糖丸”,几十年来使得数十万儿童免于残疾。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木方式是______,如图为完成该调节方式的基本结构______的模式图。脊髓灰 质炎病毒主要侵染传出神经元细胞体,即如图的______(填字母),该神经元支配的肌肉失去调节作 用而发生萎缩。 (2)“糖丸”疫苗服用后,会引起人体______细胞产生______,从而获得对疾病的抵抗力。 (3)病毒的结构与神经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32. 夏季来临,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会发生水华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水华爆发时,主要是蓝藻等迅速繁殖,形成蓝绿色的浮沫,覆盖水面,水下植物会大量死亡,原 因是______。死亡的植物,会被细菌分解,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一成分?______。 (2)人们采取了一些改善水质的措施。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如图, 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______关系,争夺阳光和水中的氮、磷等无机 盐。在水华水域内还可以投放草鱼等植食性鱼类,作用是______。 (3)已知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等,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 ______。 33. 公元 600 年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蚕不交者亦产子,子后为蚕”。这种生殖和发育的方式,在 昆虫中较为常见。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展示了蜜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中数字表示染色体的数目。 据图一可知:蜜蜂的性别是由______决定的。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染色体为 ______条。雄蜂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__(填“成对”或“不成对”)存在的,原因是______。 (2)蜜蜂常见的体色为褐色和黑色,受基因 B、b 控制。如图二将褐色蜂王与黑色雄蜂杂交,子代全 为褐色,则褐色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图中序号①、③、④表示的基因组成分别 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黑色峰王和褐色雄蜂交配,则子代表现型为______(要求写出性别与对应体色)。 (4)工蜂和新蜂王,基因组成相同,但由于食物和生长环境等不同,两者体型、寿命及生殖器官发育 程度都不相同,这说明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1.【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解: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正确;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正确; C、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由此可知,选项 C 的叙述均不正确。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的结构。解答时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的结构入手。 理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的结构。 2.【答案】C 【解析】解:A、组织由细胞分化形成,A 正确; B、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B 正确;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导管、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C 错误; D、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D 正确。 故选: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叫做组织。 器官: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 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 成了系统。 掌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黄桃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鹅属于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即与鹅相比较,黄桃的植物体不具有系统。 故选:D。 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 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 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同学们要记住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不同,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 4.【答案】D 【解析】解:A、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即胚可发育成新的植物体,A 正确; B、植物体的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B 正确; C、幼根的生长与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C 正确; D、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D 错 误。 故选:D。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
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而裸子植物虽然也产生种子,但它的种子是裸露的。因为它的胚珠外无子房壁, 所以没有形成果实,解答即可。 掌握被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A 正确; B、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B 正确; C、蒸腾作用可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C 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 99%,植物吸收的水分小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大部分通过 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D 错误。 故选:D。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 的主要器官,解答即可。 本考点主要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但综合性较强,属于重点、难点知识。 6.【答案】A 【解析】解: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 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 化为葡萄糖,若 X 代表麦芽糖,Y 代表小肠,则 Z 代表葡萄糖,A 正确;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成多肽,在 小肠内彻底消化成氨基酸,B 不正确; C、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C 不正确; D、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下,在小肠的胰液和肠液下,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 不正确。 故选:A。 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 需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知道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解答类似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 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A 正确; B、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 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 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B 正确; C、经过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 正确; D、肺泡中氧气的浓度较高可以扩散到氧气浓度低的毛细血管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就扩散到浓 度低的肺泡中,这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D 错误; 故选:D。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气体交换原理: 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 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 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