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 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12 页,37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2008 年 2 月 26 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 1)正式 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 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2.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4.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 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①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⑥重点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5.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图 2)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图 2 等高线示意图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C 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7.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图 3 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时为 12 时。读图回答 8—11 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30°E, C.30°E, 20°S 20°N B.150°E, 20°S D.150°E, 20°N 9.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 12 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 16 时日落 C.乙地昼长 20 小时 D.甲地夜长 12 小时 10.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11.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 5 时左右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12.图 4 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 侵蚀较重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3.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4.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 D.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15.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 越大,越容易区分。图 5 反映了甲、乙两类植 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 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 天的影像最合适 A. ①——第 30 天 B. ②——第 75 天 C. ③——第 100 天 D. ④——第 130 天 16.“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 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1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 30°附近 B.南北纬 40°附近 C.南北纬 60°附近 D.南北纬 80°附近 18.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19.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 A.昆明 B.兰州 C.拉萨 D.呼和浩特 20.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B.东北草原土壤酸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 3 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 1 分,其余情况均不得 分。 21.上海、广(州)深(圳) 北京是我国航空运货的三大中心。我国航空货运状况叙述正确的 是 A.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居三大货运中心之首
B.三大货运中心也是我国的三大经济中心 C.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航空货运的主要货源地 D.我国航空货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 22.下列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具有明确指示性的是 A.梯田 B.园林 C.寺庙 D.水电站 23.图 6 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 状况是 A.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 36°N) 东南部 B.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C.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D.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 7 回答 24——25 题。 24.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 5000 多米, 终年积雪 25.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发达 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当地市场需求大 26.2008 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 是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 16.8%。水资源占全国 4.01%。读图 8 和 图 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7—28 题。
图 8 1990—2002 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图 9 1990—2002 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 27.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 1996 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 1998 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28.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 10 年间减少了 40 毫米。读图 10,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9—30 题。
图 10 1956—2000 年全国年蒸发量变化速率(mm/a)空间分布图 29.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华北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D.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30.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①日照时数 ③风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②相对湿度 ④气温 ⑤空气污染程度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7 题。31—35 题为必做题,36、37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满分 80 分。 3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1)~(5)题。(共 14 分) 资料一:见图 11 资料二:见图 12
资料三:见图 13 图 13 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 (2006 年)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 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3 分) (2)根据图 12 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 分)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 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填 正确项字母)。(2 分)
A.福建 B.黑龙江 C.四川 D.甘肃 (4)图 13 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说明理 由。(3 分) (5)荷兰(见图 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 分) 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 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 13 分) 资料一:见图 14 资料二:见图 15 图 14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资料三:见图 16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