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 分)如图所示,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
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移动情况是(
)
A.左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右侧移动
B.右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
C.两侧培养液中草履虫不向另一侧移动
D.两侧培养液中草履虫随机移动
【解答】解: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
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去,因此右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2.(2 分)下列表示植物细胞模式图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图 A 表示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A 不符合题意;
B、图 B 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B 符合题意;
C、图 C 表示病毒,C 不符合题意;
D、图 D 表示细菌,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 分)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
的是(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A
B
5×
10×
物镜
40×
40×
C
D
10×
4×
12.5×
10×
A.A
B.B
C.C
D.D
【解答】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
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体积越小数目越多,
所以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四个选项中的显微镜的放
大倍数分别是:
A、5×40═200(倍),B、10×40═400(倍),C、10×4═40(倍),D、12.5×10═125
(倍)。
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C 即 40 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
故选:C。
4.(2 分)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分裂成为(
)
A.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B.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C.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解答】解:生物体从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的生长使
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
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步骤是首先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
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
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
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
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 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故选:D。
5.(2 分)从植物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的块茎属于机械组织
B.龙眼肉以营养组织为主
C.“藕断丝连”的“丝”属于输导组织
D.橘子皮以保护组织为主
【解答】解:A、马铃薯的块茎属于营养器官,A 错误;
B、龙眼肉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以营养组织为主,B 正确;
C、“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C 正确;
D、橘子皮位于果实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D 正确。
故选:A。
6.(2 分)白云山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每天可吸收 2800 吨二氧化碳,放出 2100 吨氧气,被
称为广州的“市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
C.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一天中任何时候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解答】解:A、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
“窗口”,A 正确;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B
错误;C、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错误;D、光合作
用的条件是光,不是一天中任何时候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如晚上无光,
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错误。故选:A。
7.(2 分)如图是植物的叶片在白天进行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乙表示其生命活动过
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甲过程的进行
【解答】解;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正确;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光合作用过程制造的,正确;
C、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错误;
D、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光合作用的过程,正确;
故选:C。
8.(2 分)人类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农药 DDT,但曾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检测出 DDT 成分。此
现象说明(
)
A.DDT 挥发性极强
B.考察队把 DDT 带到了南极
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
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
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
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没有使用过 DDT 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说明
DDT 可通过食物链传递,DDT 在生物圈中流动,证明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
系统相关联。
故选:D。
9.(2 分)下列选项中,常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A.葫芦藓
B.肾蕨
C.月季
D.松树
【解答】解: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
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
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选项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故 A 正确。
故选:A。
10.(2 分)试管婴儿技术是让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发育成早期胚胎,再将其移植到
母亲的子宫内继续发育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
)
A.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B.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D.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解答】解: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 B
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培养皿,
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 B 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
育成胎儿的过程。也就是说试管婴儿经过取卵﹣﹣受精﹣﹣植入三部曲,最后还是要在
母亲子宫内发育成熟直至分娩。
故选:A。
11.(2 分)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解答】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
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
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故选:D。
12.(2 分)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净化血液
【解答】解:A、呼吸作用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正确;
B、呼吸作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正确;
C、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正确;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错误;
故选:D。
13.(2 分)取某健康成年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单位:克/100 毫升)
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葡萄糖
0.1
尿素
0.03
0.03
0.1
0.03
0
0
1.8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 8,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为 0.03,这是通过过滤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为 0.1,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C.尿液中尿素含量为 1.8,比原尿含量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说明尿素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解答】解: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 8,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为 0.03,这是通过肾小球
的滤过作用实现的,A 正确;
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为 0.1,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B 正确;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的,而不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C 错误;
D、血浆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说明尿素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D 正确。
故选:C。
14.(2 分)下列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是(
)
A.钙流失过多
B.磷流失过多
C.铁流失过多
D.碘流失过多
【解答】解:A、人体缺钙,老年人易得骨质疏松症,符合题意;B、磷是人体遗传物质
核酸的重要组分,缺磷对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C、铁流失过多,
人易患贫血,不符合题意;D、人体缺碘时,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不符合
题意。故选:A。
15.(2 分)下列属于简单的反射是(
)
A.海豚按人的指令表演节目
B.人吃酸梅时分泌大量唾液
C.小狗看到肉就分泌唾液
D.小曼躲避树上掉下来的树枝
【解答】解:ACD、“海豚按人的指令表演节目”、“小狗看到肉就分泌唾液”、“小曼躲避
树上掉下来的树枝”都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复杂反射。ACD
不符合题意;
B、“人吃酸梅时分泌大量唾液”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B 符合题意。
故选:B。
16.(2 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中的⑤是(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解答】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出神经和效应器。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
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的前角内。确定方法是根据:图中 2
上有神经节,因此 2 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5 为效应器。
故选:B。
17.(2 分)分泌的物质不直接进入血液的腺体是(
)
A.肾上腺
B.垂体
C.胰岛
D.肠腺
【解答】解:ABC、肾上腺、垂体、胰岛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
血管中,ABC 不符合题意;
D、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分泌
物肠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里。D 符合题意。
故选:D。
18.(2 分)如图描述的是 4 种不同动物的特征,这 4 种动物①、②、③、④分别是(
)
A.家兔 蝗虫 家鸽 蚯蚓
B.家兔 家鸽 蝗虫 蚯蚓
C.家鸽 蝗虫 蚯蚓 家兔
D.蚯蚓 家鸽 蝗虫 家兔
【解答】解:家兔和家鸽的身体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其中家兔属于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家鸽属于鸟类,体表被羽毛;
蝗虫和蚯蚓的身体内都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其中蝗虫属于节肢动物,
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无外骨骼,故 B 符合题意。
故选:B。
19.(2 分)以下不属于动物通讯现象的是(
)
A.警犬通过气味找到罪犯
B.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赶来觅食
C.蚂蚁通过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D.蜜蜂通过“8”字舞向同伴发出蜜源方向的信息
【解答】解: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罪犯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A 错误。
B、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赶来觅食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B 正确。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C 正确。
D、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D 正确。
故选:A。
20.(2 分)下列分类单位所包括的生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种
B.目
C.门
D.纲
【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
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在本题的选项中,种是最小的单位,因此同一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是最多的。
故选:A。
21.(2 分)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的主要作用是(
)
A.分解无机物
C.制造有机物
B.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D.参与物质循环
【解答】解:A、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变成无机物。A 错误;
B、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B 错误;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制造有机物。C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