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基脉冲搜索雷达
1. 雷达任务、性能指标
本文旨在设计一部能实现搜索功能的地面雷达。雷达工作在 X 波段,工作频率
f=10Ghz。雷达扫描范围为 360°覆盖,扫描速率为 180°/s,搜索范围为 50km-100km,
能检测到飞行高度在 5km-10km 内的目标。目标最大径向速度为 150m/s。在搜索模式下,
当出现多个检测目标时,要求雷达能分辨最小间距 30m 的两个目标,即距离分辨率达
到 30m。假定噪声系数为 6dB,接收机损失因子为 9dB,检测门限 SNR=12dB。另外探究
雷达在杂波存在时的工作性能。根据《雷达原理》中给出的雷达截面积参考数值,假定
目标的 RCS 为 4m2。
2. 设计
图 1 脉冲雷达框图
图 2 设计流图
2.1雷达基本参数的计算
雷达带宽与距离分辨率的关系如下式:∆R=2= 2
将距离分辨率∆R=50m 带入,有:
B= 2∆R=3×108
2×30=5MHz
τ=1=
15×106=2μs
(1)
(2)
(3)
图 3 雷达搜索范围示意图
图 4 雷达盲区示意图
根据雷达方程
如上图所示,在目标的飞行高度处于 5-10km 之间时,可计算出雷达扫描的最小和
最大俯仰角为:
故可以计算出雷达搜索区域球面度:
(4)
(5)
=0.788(球面度)(6)
考虑使用具有扇形波束的天线,抛物面天线。在孔径选择上,考虑到制作成本及作
用于
雷达上的各种载荷,例如风载荷、冰雪载荷、自重载荷、惯性载荷等等,天线孔径不宜
过大,本设计中选用天线孔径 Ae=1m2。
由于天线增益
5100 =4.12°
θmin=arctan
θmax=arctan 1050 =11.31°
Ω=360× (θmax−θmin)
=360× (11.31−4.12)
(180 )2
(57.296)2
=42 = 4×1
0.032 =13962
=10log13962=41.45dB
R=[ 22
(4)3]14
22
(4)300]14
R=[
(7)
8
(9)
将展开带入,得出使用最小信噪比(检测因子)表示的雷达方程:
(10)
其中为雷达脉冲功率,为天线增益,为工作波长,为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为玻
尔兹曼常数,一般取=1.38×10−23,0为标准室温,一般取0=290K,为接收机
噪声带宽,在采用简单脉冲信号时,可认为=1/τ,为接收机噪声系数,本设计中
=6dB,0为检测因子,即最小检测 SNR,本设计中0=12dB。另外=9dB,为
(11)
(12)
(13)
(14)
=
= 0
22
(4)300]14
将(11)带入(10)有: R=[
即单个脉冲能量为: =[ 4 300(1)(R)4
22
将检测因子0=12dB 带入(13)中有:
1396220.032×4
= 4 3(1.38×10−23)(290)(100.6)(101.2)(100.9)105 4
=0.567
接收机损失因子。
对于脉冲雷达,使用信号能量代替脉冲功率,有:
]
故,单个脉冲检测要求的峰值功率为:
== 0.567
2×10−6=284kW
(15)
2.2脉冲积累
由(15)式看出,在使用脉冲信号时,搜索模式下发射峰值功率要求接近 300kW,
对发射管的峰值功率以及传输线功率容量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势必会造成成本增大和
资源浪费。
由于使用的雷达类型为脉冲雷达,当目标在单次扫描期间位于雷达波束内时,它可
能反射回不止一个脉冲,通过把此目标在单次扫描期间的所有脉冲回波相叠加,可以得
到更高的 SNR。
脉冲积累方式分为相参和非相参两种方式。非相参积累的效果不如相参积累,但在
本设计中的情况下,目标为运动的,目标回波的起伏将明显破坏相邻回波信号的相位参
考性,因此即使在雷达收发系统相参性很好的条件下,起伏回波也难以实现理想的相参
积累。另外,非相参积累在工程上实现较为简单,所以本设计采用非相参积累进行脉冲
累积。
图 5 脉冲积累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非相参脉冲积累原理就是先对信号进行检波,再累加。这样能大大减
少单个脉冲所需要达到的 SNR 及峰值功率。
对于本设计,可以计算出目标单次扫描期间能返回的脉冲数为:
定理想状态下 k=1,有:
为天线方位面 3dB 波束宽度,根据天线增益经验公式,有:
=
(16)
其中为方位面上天线扫描速率,本设计中为 180°/s,为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
=k 4
(17)
其中分别为天线俯仰面和方位面半功率波束宽度,系数 k≤1 取决于物理形状,假
=4G
(18)
且天线俯仰面 3dB 功率宽度 θe=θmax−θmin=7.19°
(19)
7.19180π ×13962×180π =0.41°
4
(20)
将(19)带入(18)中,求得天线方位面 3dB 波束宽度为:
=4G=
图 6 脉冲积累 PRI 与最大不模糊距离关系
如上图所示,一旦反射了一个脉冲,雷达必须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使得最大距离处
的反射信号在下一个脉冲发射前返回,从而避免出现不能分辨脉冲 2 的反射信号是由脉
冲 1 在更远处的目标回波还是由脉冲 2 的发射信号在近处的回波产生的情况。因此,为
保证最小搜索距离为 100km,应保证最大不模糊距离大于 100km,即:
故单个脉冲需要达到的 SNR 为 6.14dB。
根据式(12),有:
对于非相参累积,由于累积在检波后实现,所以总会产生一定的损失,称为检波后损失
或者平方律检波损失。Curry 给出了这种损失的近似公式:
取 n=3。
对于非相参积累,累积后的 SNR 和单个脉冲的 SNR 关系如下(由 Curry 给出的公式):
即脉冲重复频率应满足:
取f=1.5kHz
将f=1.5kHz 代入到(16)式中,得到:
(21)
(22)
(23)
(24)
上式中0(1)即为不进行积累时需要达到的 NCR,n 为积累的脉冲数量,0()为在积累
n 个脉冲情况下计算得出单个脉冲需要达到的 SNR 值。将 n=3,0(1)=12dB 带入有:
(25)
(26)
(27)
R=2= 2≥105
≤ 2=1500Hz
= =1500×0.41°
=3.42
180°
0()=0(1)2 + 0(1)242 +0(1)
0(3)=101.22×3+ (101.2 )2
+101.23 =6.14dB
4×32
22
4 300(3)]14
R=[
=1+(SNR)
(SNR) =1.24=0.93
将脉冲积累损失因子引入到式(26)中,得到修正过后的雷达方程:
22
4 300(3)]14
R=[
即单个脉冲能量为:=[ 4 300(3)(R)4
22
将03 =6.14dB 带入(20)中有:
= 4 3(1.38×10−23)(290)(100.6)(100.61)(1.24)(100.9)105 4
1396220.0324
== 0.1808
2×10−6=90.4kW
故,单个脉冲检测要求的峰值功率为:
]
(28)
(29)
=0.1808(30)
(31)
较之前的设计,即没有脉冲积累的设计,当前设计峰值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近三分之
一,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对发射机的要求。
2.3 多普勒模糊及消除
脉冲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调制脉冲串进行工作。脉冲雷达波形参数完整定义如下:
(1) 载频:根据设计需求和雷达任务确定
(2) 脉冲宽度:确定了带宽,在设计中由距离分辨率决定
(3) 调制方式:通过不同的调制技术增强雷达性能
(4) 脉冲重复频率:PRF 的选择必须避免多普勒和距离模糊。
雷达系统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低、中、高 PRF 方案。低 PRF 波形可以提供准确的远距离
不模糊测量,但会产生严重的多普勒模糊。中 PRF 波形会同时产生多普勒模糊和距离模
糊,然而相比低 PRF 提供了足够的发射功率。高 PRF 波形可以提供最大的发射功率,但
距离模糊是最严重的。如下表所示。
PRF
低
中
高
距离模糊
多普勒模糊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表 1 距离模糊、多普勒模糊产生条件
如上表所示,本设计中的脉冲雷达实现的功能为远程搜索,故在选用 PRF 时优先考
虑避免距离模糊,采用了低 PRF 的设计,故应考虑对产生的多普勒模糊进行消除。
假设脉冲串的线谱具有sinx 形状的包络,并且线谱被 PRF()分割,其中为脉冲重复
频率,为目标的多普勒频率。如图 7 所示。
图 7 发射谱、接收谱及多普勒滤波器组
图(a)为多普勒被正确解出的示意图,图(b)为接收谱线移动到下一个多普勒滤
波器组,导致多普勒模糊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看到,只要预期的多普勒偏移小于单个
则不会产生多普勒模糊。
滤波器带宽的一半,即满足:≥2=2×2
(32)
本设计中为保证不产生距离模糊,采用的脉冲重复频率=1500Hz,假定目标的最大
径向速度为=150/,带入(32)中可得=10kHz,显然会产生多普勒模糊。
现计划在发射脉冲时使用两种 PRF(f1和f2)来解多普勒模糊。如图 6 所示。
为消除多普勒模糊,考虑使用多个 PRF 的办法,提高雷达测多普勒频率的范围,解多普
勒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