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报告.docx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姓 学 名 号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提交日期 2018 年 5 月 18 日
实验一 系统认识与程序调试练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TD-ACC+实验教学系统联机软件中的各菜单功能,熟练掌握其中的程序编辑、 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方法。 2.了解 TD-ACC+实验教学系统的系统资源及硬件操作环境。 二、实验内容 1.阅读“第一部分 i386EX 系统板介绍”,了解 TD-ACC+实验教学系统的构成; 2.读懂实验程序,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辑、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练习。 三、实验步骤 1.打开微机及实验系统电源。 2.如提示联机有问题,检查 USB 及串口通讯线是否正常连接,并按复位按钮(置于实 验面板上的 i386EX 系统小板上)。 3.编辑程序 1。然后编译链接并加载,如中间出现错误,则按提示进行修改,直至加 载成功。 4.按工具栏上的“RUN”按钮执行程序。 5.观察输出窗口的显示内容并记录。如结果不正确,使用单步、跳过、断点方式运行 调试程序。 6.试用单步、跳过、断点方式运行调试程序,记录运行中间寄存器变化及显示结果。 7.编辑程序 2。其中系统初始化子程序已保存在机器上,文件名:c:\shiyan\csh.asm。 打开该文件,将该文件复制粘贴到编辑程序 2 中。 8.用排线连接控制计算机上的 IRQ7 与 OUT1 信号。 9.同步骤 5。 10.改变编辑程序 2 中软件计数器 BX 的值,调整两行字母之间的显示时间间隔,重复 以上步骤。 四、实验结论 1.实验程序一
(1)单步 (2)跳过 (3)断点
(4)运行结果 改变软件计数值,即更改 BX 寄存器值
五、思考题 1.集成到 i386EX 芯片内部的主要外围接口电路有哪些? 答:外围电路有数模转换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 2.扩展I/O 接口地址信号/IOY0、/IOY1,以及内部1#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MRCON、数据寄 存器TMR1的地址分别为多少? 3.程序中用“INT 10H”输出的结果显示在主界面窗口的哪个区? 答:输出区的结果窗口。 4.生成可执行文件需要经过哪些步骤?要使可执行文件能够运行还需要经过哪个步骤? 答:① 编译、链接;② 下载。 5.阅读程序 2,写出计数器时间常数的计算过程。按照该程序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时间间 隔是多少?
实验二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 D/A 转换的基本原理及 TLC7528 芯片的性能。 2.学习利用 DAC 产生连续波形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编写实验程序,实现 D/A 转换产生周期性同步的锯齿波和方波(如图 2-1),并用虚拟 示波器观察波形。 三、实验步骤 1.按图接线,画“о”的线需自行连接,不带“о”的线电路板上已连好无须连接。 连接好后,请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 2.D/A 转换器调零。在输出窗口区/调试窗口下的“>”提示符后键入 O 0640 80↙, 用虚拟万用表测量数模转换单元 OUT1 端,调电位 W101 使该端输出电压为 0.00V,同样键 入 O 0641 80↙,用虚拟万用表测量数模转换单元 OUT2 端,调电位 W102 使该端输出电压 为 0.00V。 3.编辑程序 1,延时子程序文件名:c:\shiyan\yanshi.asm 可以打开并粘贴到程序中。 然后编译链接并加载,如中间出现错误,则按提示进行修改,直至加载成功。 4.按工具栏上的“RUN”按钮执行程序。 5.点击虚拟示波器菜单,进入虚拟示波器界面,按“运行”按钮观察并记录 OUT1、 OUT2 输出波形。 6.如示波器显示不正确,运用调试命令调试程序,找出程序中的问题,使之实现预期 的结果。 7.完成方法二的接线,编辑程序 2,重复步骤 3~6。 8.改变计数器的定时时间,以改变锯齿波的周期,重复以上步骤,用示波器观察输出 波形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 方法一波形图: 方法二波形图: 五、思考题 1、如实验中的 8253 计数器定时时间为 1ms,则锯齿波的周期为多少? 答:锯齿波由数据 00H~FFH 连续循环输出产生,上升幅度为 01 个数据量,即每输出一次 后数据加一,若计数器定时时间为 1ms,则总时间为 FF(H) = (15*16+15)*1ms=255ms。
实验三 A/D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及 ADC0809 器件的性能。 2.掌握实验教学系统中 A/D 转换单元的电路原理。 3.了解模数转换器的采样作用及学习选择采样周期。 二、实验内容 1.当输入电压为–5.00V 到+5.00V 之间变化时,由显示器上读取 A/D 转换数值。 2.当 A/D 输入为连续信号时,由 A/D 输入并由 D/A 直接输出,用示波器观察 D/A 端输 出的相应信号。改变采样周期观察波形何时失真,观察 D/A 器件的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三、实验步骤 内容一: 1.按图 3-1 接线。用“短路块”分别将信号源单元中的 ST 插针与+5V 插针短接;单次 阶跃单元中的 X 与+5V,Z 与—5V 用短路块短接。其他画“о”的线需自行连接。连接好后, 请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 2.编辑程序 1,可以打开显示子程序(文件名:c:\shiyan\xianshi.asm)和延时子程序(文 件名:c:\shiyan\yanshi.asm)并粘贴到实验程序中。然后编译链接并加载,如中间出现错误, 则按提示进行修改,直至加载成功。 3.运行程序。观察显示器输出区结果窗口中有无数据显示,如没有数据或显示不正确, 则检查接线和程序,并使用调试命令调试程序,直至得到正确结果。 4.调节单次阶跃单元的电位器,使 Y 端电压由–5.00V 到+5.00V 变化,用虚拟仪器中 的万用表测量 A/D 的输入电压,记下结果窗口中显示的数值,填入如下形式的表格。表格 中的模拟输入电压应填写实测值,并读出万用表中显示的小数,精确到毫伏。 -4.963 -4.003 表 3-1 -3.008 -2.006 -1.002 0.002 01 19 32 4C 66 7F 1.002 2.006 3.005 4.004 5.002 99 B3 CD E6 FF A/D 转换特性图 模 拟 输 入 电压 显 示 器 数 码 模 拟 输 入 电压 模 拟 输 入 电压 内容二: 1.调节正弦波单元输出波形,用虚拟示波器观察,使得正弦波信号幅值不超出±5V, 信号周期约为 4s。 2.按图 3-4 接线,只连接线上带“о”的线。 3.编辑程序 2,可以打开初始化子程序(文件名:c:\shiyan\chushihua.asm)并粘贴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