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湖北武汉大学会计学原理和西方经济学原理考研真
题
会计学原理部分(40 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
的一种方法。
2.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所有权,在会计上将其分为()、()、()和
()四个部分。
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和()两类。
4.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登记()的依据不同。
5.企业的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的数量。
二、判断改错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2.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累计折旧”应属于附加调整账户。
3.在会计核算中,一般应通过财产清查进行账实核对。
4.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是体现配比原则的要求。
5.登记账簿的依据是记账凭证。
三、会计分录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 分)
1.购入甲材料 100 千克,单位 100 元,货款 11700 元(含增值税 17%),以银行存款支
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2.本月领用材料情况如下: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 20000 元;车间一般性消耗领用材料
2000 元;厂部领用材料 1000 元。
3.结转已完工 A 产品 300 件的实际成本 24000 元。
4.按计划预提应由本月份车间负担的修理费 800 元。
5.销售结高原厂 A 产品 100 件,单价 120 元,增值税 17%,货款尚未收到。
6.出售不需用机器一台,双方议价为 20000 元。该机器原值为 30000 元,已提折旧 10000
元,价款已收存银行。
7.向市场购入东方公司变通股票 10000 股,市场价每股 3 元,另加经纪人手续费 300
元。
8.本年实现利润总额 200000 元,按 30%的所得税率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按税后利润
的 10%计算应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四、案例分析题(共 10 分)
某公司 1998 年 1 月的存货记录如下:
公司会计记录表明 1 月份相关的营业费用为 1900 元。
要求:(1)编制 1 月份损益表,分别列示出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下
最后一行“营业利润”。(5 分)
(2)假定你是该公司的财务副总经理。如果你的目的分别如下,你将采用哪种方存货
计价方法?请说明各答案的理由。(5 分)
a.使所得税最小。
b.列报最大营业利润
c.列报的利润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两者之间
d.以最接近现行成本的方式列报存货。
e.使当期费用与当期收入最好配比。
五、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上市公司对外报送的是哪三大报表?它们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有什么区别?试述在哪些条件下适宜于采用永续盘存制?
哪些条件下适宜于采用实地盘存制?
西方经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部分(60 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蛛网模型
2.扩展线
3.消费者统治
4.资本边际效率
5.单一政策规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1.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出需求曲线的?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 U 型特征,其成因有何不同?
3.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又是
什么?
4.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
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 GDP 之中?
5.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是什么?挤出效应的大不取决于哪些因素?
三、论述题(10 分)
试结合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法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状态、高涨状态、滞
胀状态和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并简要说明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