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云南楚雄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全卷三个大题,共 30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Na-23
N-14
O-16
C-12
)
Ca-40
)
B.淀粉
C.蛋白质
D.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B.铜首表面产生铜绿 C.水蒸发
A.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2.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主要原因是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需要的(
A.油脂
D.维生素
3.“海宝”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右图所示。有一种“海宝”的外用材
料为纯羊线,内充物为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B.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羊毛和聚酯纤维都是有机物
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
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下列做法对新农村建设有促进作用的是( )
A.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B.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的使用
C.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废旧塑料薄膜
D.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
5.根据实验操作规范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过滤
B.加热液体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活泼金属:镁、锌、铜
B.常见的氧化物:水、氧化铜、熟石灰
C.常见的易燃物:汽油、酒精、浓硫酸
D.常见的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7.2010 年 2 月 25 日,元谋-禄丰交界处发生地震。为了防止灾区传染病发生,必须进行环
境消毒。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
)
B.H2O2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1.1%
C.“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
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12
8.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C.熟石灰在空气中 变质
D.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9.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
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
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A.Na2SO4
C.NaHCO3
10.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A.Na2CO3 溶液和 CaCl2 溶液
B.NaOH 溶液和盐酸溶液
C.Cu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
D.K2SO4 溶液和 NaCl 溶液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B.NaCl
D.NaOH
)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P+O2
P2O5
C.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NaOH=CuOH↓+NaSO4
12.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网 ZXXK]
C.向水中加入少 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8:1
1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隙:水蒸气>冰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2H4氯化钠溶液
D.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H2O2=NH3
)
A.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
D.向稀 H2SO4 中滴加 BaCl2 溶液
15.某同学对下列 4 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C
D
除去炭粉中少量
的氧化铜
证明长期露置的
氢氧化钠溶液已
变质
鉴别硫酸钾和硝
酸铵
证明稀醋酸溶液
呈酸性
方案一
方案二
加稀硫酸
高温灼烧
加稀盐酸
看外观
加澄清石灰水
加熟石灰研磨闻
气味
加无色酚酞试液
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 9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40 分)
16.(6 分)(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一个氮分子___________;②两个铁原子______________;
③硫 酸铜溶液中的金属离子____________;④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硫 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①N2 ②2Fe③ Cu2+ ④
17.(5 分)下图 A、B 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 是两种粒子的 结
(2)S+O2
SO2
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 D 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O2-,则 X=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上述四种元素可组成几种常见的化肥,请写出其中一种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17.(1)6(2)7(3)8(4)非金属(5)NH4HCO3
18.(3 分)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 pH 如下表所示:
物质
pH
肥皂水
10.2
雨水
5.2
糖水
7.0
柠檬汁
2.5
洗洁精
12.2
由此判断: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
(3)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
属于”)酸雨。
18.(1)柠檬汁(2)肥皂水(或洗洁精)(3)属于
19.(4 分)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铝和铜常用于制造电线,是用到了铝和铜的________________性。
(2)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m3 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 0.024m3 的钢瓶中,原因是___________。
19.(1)导电(2)油污 易溶于汽油(3)保持铁锅干燥、清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
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变得很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0.(4 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
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t1 ℃ 时 , 甲 、 乙 两 种 物 质 的 溶 解 度 较 大 的 是
___________。
(3)t1℃时,将 20g 甲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能
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
判断”)。
(4)将一定量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
21.(5 分)下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
元素的原 子,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 A、B、C 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21.(1)单质(2)化合反应(3)2H2+O2=2H2O(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他
合理答案也可)
22.(5 分)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大
旱。
(1)抗旱首先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不相符的是_________(填
序号)
A.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B.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2)人工降雨对抗旱发挥了很大作用。常用的人工降雨剂有碘化银 (AgI)和干冰。碘化
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干冰用于人
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时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
(3)右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装置。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起吸附作
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C(2)盐 吸收(3)过滤 活性炭
23.(4 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
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______(填序
号)
A.CO2+H2O=H2CO3
B.6CO2+6H2O
C6H12O6+6O2
C.CO2+C
2CO
D.CO2+2NaOH=Na2CO3+H2O
(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
应:2CO2+6H2=4H2O+X,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23.(1)大量化石燃烧的使用(2)B(3)C2H4(4)①③
24.(4 分)A、B、C、D、E、F 是初中化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物质,其中 A、B 是氧化物,在一
定条件下,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推断:
(1)C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也能生成 B,则 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 D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CO2(2)Fe3O4(3)Fe+H2SO4=FeSO4+H2↑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计算题 6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25.(6 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E 装置收集 CO2 时,检验 CO2 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 固体
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
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2KCl+3O2↑(3)将燃烧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4)B C
25.(1)锥形瓶(2)2KClO3
26.(3 分)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收集到的氧气略显红色,可能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
(2)用水将 pH 试纸润湿后,再测某稀盐酸的 pH,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
小”或“无影响”)。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
或“无影响”)。
26.(1)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2)偏大(3)偏大
27.(6 分)下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
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了气密性不好等因素外,过量红磷燃烧
熄灭后集气瓶内__________________(填”“仍有”或“没有”)残余的氧气。
(2)图 2 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
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
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3 是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 10mL 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
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
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7.(1)产生浓厚的白烟 没有(2)燃烧时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 时可燃物的温度要达
到它的着火点(3)NaCl
28.(3 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不同的方法对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
动性顺序进行探究:A.锌片 B.铁钉 C.铜片 D.硫酸铜 E.稀硫酸 F.硫酸锌 G.硫酸
亚铁。
(1)方法一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 CuSO4、ZnSO4 和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方法二所选用的是四种试剂是 Fe、Cu、Zn 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三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Fe (2)H2SO4 (3)Zn、Cu、FeSO4
29.(6 分)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 CO2、CO 和 H2,某化学兴趣小
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气
体样品中含有 CO2.
NaCl 和 HCl
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 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
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CO。
请回答:
A 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
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 B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
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 CO。
29.(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H 除去水煤气中的 CO2 Fe3O4(3)证明气体药品中的 CO
在 A 中已被完全吸收 B 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 C 中的变浑浊
30.(6 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现用 25g 含碳酸钙 80%的大理
石与 100g 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0.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y
CCO3
100
25g×80%
100:44=25g×80%:x,解得 x=8.8g
100:73=25g×80%:100y,解得 y=14.6%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4.6%。
2HCl=CaCl2+H2O+CO2↑
73
+
100g×y
44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