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学论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1 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学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术语解释(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接受学习:是指要学习的全部数学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这种学习 不涉及学习者任何独立的发现,只需要他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即内 化,以便以后的再现和运用。 2、概念形成:通过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不同例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其本质 属性,从而形成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 3、同化: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是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为依据对新知识进行加工。 当新知识能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那么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新知识被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扩大了它的内容,这一方式称为同化。 4、抽象概括:就是在研究目标的指导下,揭示出某类部分对象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 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联合起来,然后合理地推广到同类对象的全体,形成关于该类对象的 一般性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5、演绎推理:是以某类事物的一般判断为前提,作出这类事物的个别特殊事物的判断 的思维形式。 6、空间想象能力:中学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 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等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心理特性。 二、简答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以菱形概念为例,说明以概念同化方式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 (1)要把新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相联系,明确新概念是原 有概念的限制,并能从原有概念中分离出来; (2)要把新概念与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融合在一起,纳入认知结构中,以便于记 忆和应用。例如,学习梯形的概念:“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这时学生要主动积极地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等)联系起来思考,认识 到梯形是原有四边形中特殊的一类,从而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 (3)接着与原有的概念(如平行四边形等)区别开来,并相互贯通组成一个整体,纳入 原有的概念体系(四边形)之中; (4)最后通过例题的学习与练习、习题的解答,加深对梯形本质属性的认识,使它在 认知结构中得到巩固。
2、按照思维活动中抽象概括水平由低到高,数学思维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哪几个层 次?数学思维发展按思维活动中抽象概括的水平由低到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直观行动思维。3 岁以前的婴儿虽有思维,但他是在感知和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感知 的事物消失了,操作停止了,思维也就停止了。这是最低水平层次。 2.具体形象思维。3 岁〜7 岁的幼儿能脱离感知和动作,利用头脑中所保留的事物形象 进行思维。其特点是总离不开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 3.经验型抽象思维。7 岁〜15 岁的少年处于一个过渡阶段一一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 维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较长,其前期是以具体形象思 维为主,后期以抽象思维为主。不过,这阶段的抽象思维往往也是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的, 属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4.理论型抽象思维。15 岁〜18 岁的青少年处于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而且是思 维逐步地从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并由此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高中的教材与教学就 应当注意到这点。 3、简述如何按照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组织数学教学? 第一,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前提。教师的教学要与学生思维发展的 进程相吻合,既不能不顾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水平,要求他们学习难度过大或过于抽象的 内容,从而造成“消化不良”和学习负担过重;也不能低估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降低学习 要求而造成学习内容贫乏和过易,阻碍学生潜力的发挥,从而直接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 第二,从整体上讲,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向是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的,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也不同。例如处于经验型抽象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其思 维活动需要具体的例子与经验作支持,否则思维活动就难以进行。 第三,要抓紧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学生思维的迅速发展。 4、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概念引入的途径有哪些? (1)用实际事例或实物、模型进行介绍。“正负数”概念可以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 入;“射线”可用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光引入,“平面坐标”可用电影票上排号座号为 例引入。 (2)在学生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在已学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引 入“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学了“等式”之后就可以给出“方程”的定义;在学了 “线段”的定义后,可介绍“弦”、“直径”等概念。 (3)从需要引入。例如负数概念的引入,要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以及要解决正数减法中出现的问题时,仅有正数和零是不够的,必须引入负数。又 如,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引入方程、不等式、对数等。
(4)从类比引入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类比而引入新概念。例如:类比“方程”而引入“不 等式”;类比“分数”而引入“分式;类比平面几何中的“角的平分线”引入立体几何中“二 面角的平分面”等等。 5、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一堂数学课进行评价? 评议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如下: ①教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并使之付诸实践。 ②教学内容难易适度,安排紧凑。 ③教学原则落实,方法适宜。 ④能够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⑤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 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智力。 ⑦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思想,既教书又育人。 ⑧语言精炼准确,板书规范,安排合理。 三、论述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以公式为例,论述如何运用发 现法进行公式定理的教学? 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 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 ②对所提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选择各种解答问题的方案; ③协助学生证明假设,如有不同观点,可展开争辩讨论,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 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和论证; ④教师对争论和证明作总结,得出共同结论,及时反馈巩固,使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 构。 2、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的培养: (1)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一些常用数据。 (2)使学生会灵活运用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进行运算。 (3)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推理训练。 (4)加强运算练习。 (5)不断总结经验,随时吸收有关能力研究的成果,以便更有效地培养运算能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