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广东中山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广东中山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50 分。每题中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注 明题号) 1.环境卫生学称敏感人群是指 A.特别易患病的人群;B.儿童与老年人;C.慢性病患者; D.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反应强烈的人群;E.对环境生物因素过敏者。 2.探索己知环境暴露因素的健康效应,可进行 A.现况研究和定群研究;B.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和定群研究;D.定群研究和实验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 3.关于环境介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来说,环境介质就是空气、水体和土壤(岩石); B.各个环境介质及其所具有的物质是相互独立地存在于自然界中的; C.环境介质中所含物质的存在形态与环境介质的形态是一致的,具有单一性; D.人与环境介质接触的特点主要是接触时间稳定、接触途径相对固定; E.环境介质具有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 4.与环境污染引起急性中毒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A.一个严重污染源或事故排放和不良气象条件;B.人们没做好防护工作; C.人们没及时撤离污染现场;D.污染物同时污染水源和大气; E.没有做好宣传和预防。 5.没有 DNA 序列变化但可造成基因表达改变所属的研究领域是 A.环境基因组学;B.生态遗传学;C.传统遗传学;
D.表观遗传学;E.遗传毒理学。 6.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A.公害病;B.痛痛病;C.克山病;D.唐氏综合征;E.海豹畸形。 7.下列关于健康效应谱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级别的环境有害因素下出现的不同健康效应; B.它是不同个体在相同级别的环境有害因素下出现的不同健康效应; C.它是不同个体在不同级别的环境有害因素下出现的不同健康效应; D.它是同一个个体在相同级别的环境有害因素下暴露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健康效应; E.它是不同个体在相同级别的环境有害因素下暴露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健康效应。 8.健康危险度评价中最核心的步骤是 A.危害鉴定;B.暴露评价;C.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 D.危险度特征分析;E.不确定因素分析。 9.生态系统健康是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D.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与非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10.关于环境介质中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扩大了暴露范围;B.增加了暴露途径;C.改变了污染物的性质; D.增加了污染物的毒性;E.影响了暴露剂量。 11.生物放大作用是下列哪种作用的结果 A.化学转化;B.生物转化;C.物理迁移;D.生物迁移;E.二次污染。 12.我国现行的职业病目录中,包含的职业病共有
A.10 类 132 种;B.10 类 115 种;C.9 类 88 种; D.9 类 102 种;E.9 类 132 种。 13.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特异性损害是指 A.工伤;B.工作有关疾病;C.早期健康损害; D.职业病;E.中毒性疾病。 l4.下列关于脑力劳动特点的描述,王正血的是 A.紧张的脑力劳动大幅度增加全身能量消耗; B.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最主要的能源;C.作业能力存在极大个体差异; D.目前缺乏直接衡量脑力劳动质量的尺度;E.易受环境因素和个体情绪影响。 l5.以锥体外系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生产性毒物是 A.锌;B.镉;C.铬;D.锰;E.镍。 l6.属于血液窒息性气体的是 A.H2S;B.HCN;C.CO;D.CO2;E.CH4。 17.可经皮肤进入人体、损害健康的职业性有害物质是 A.有机磷;B.粉尘;C.碳;D.锰;E.镉。 18.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职业性有机溶剂是 A.二硫化碳;B.三氯乙烯;C.二氯乙烷;D.正己烷;E.甲基正-丁酮。 19.某男,33 岁,热水瓶厂喷漆工,近五年来常感头昏乏力,失眠,多梦,牙跟出血, 皮下偶可见到紫癫,其症状有可能与接触何种毒物有关 A.Cl2;B.CS2;C.正己烷;D.二甲苯;E.苯。 20.某工厂工人所接触粉尘的游离 Si02 含量为 30%~50%,如果有工人被诊断为尘肺, 应属于哪种法定尘肺 A.混合性尘肺;B.石棉肺;C.矽肺;D.矿工尘肺;E.硅酸盐尘肺。
21.脱离噪声接触后,听力能恢复到原来水平的是 A.听力损失;B.听阈位移;C.爆震性耳聋;D.轻度聋;E.听觉疲劳。 22.在机械锻压行业中,危害最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 A.噪声与振动;B.高温与热辐射;C.生产性粉尘; D.有害气体;E.有机溶剂。 23.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描述能量需要量的指标是 A.AI;B.RNI;C.EER;D.EAR;E.AMDR。 24.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内容,王包括下列哪方面的评价 A.脂肪消化率;B.必需脂肪酸含量;D.磷脂和胆固醇的含量; E.脂溶性维生素含量;C.各种脂肪酸的构成比。 25.某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是 80,该食物蛋白质的含量为 10%,脂肪含量为 3%,碳水 化合物含量为 70%,能量 347Kca1/100 克,则 100 克该食物的血糖负荷值是 A.8;B.2.4;C.56;D.278;E.80。 26.谷肤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作为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最常用于哪个营养 素评价 A.Cu;B.Zn;C.Cr;D.Fe;E.Se。 27.关于膳食或食物中总视黄醇活性当量(ugRAE)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全反式视黄醇(ug)+1/2 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ug)+1/12 膳食全反式(ug) +1/24 其它膳食维生素 A 原类胡萝卜素(ug); B.顺式视黄醇(ug)+1/2 补充剂纯品顺β-胡萝卜素(ug)+1/12 膳食顺式β-胡萝素(ug) +1/24 其它膳食维生素 A 原类胡萝卜素(ug); C.全反式视黄醇(ug)+1/2 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ug)+1/6 膳食全反式β- 胡萝卜素(ug)+1/12 其它膳食维生素 A 原类胡萝卜素(ug); D.全反式视黄醇(ug)+2×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ug)+1/12 膳食全反式β- 胡萝卜素(ug)+1/24 其它膳食维生素 A 原类胡萝卜素(ug);
E.全反式视黄醇(ug)+1/6 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ug)+1/12 其它膳食维生素 A 原 类胡萝卜素(ug)。 28.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的膳食指南还特别强调 A.鼓励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B.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C.规律就餐,正确选择零食;D.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选用碘盐; E.重视早餐和必要的加餐。 29.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导致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污染的真菌是 A.黄曲霉;B.镰刀菌;C.储曲霉;D.青霉;E.杂色曲霉。 30.采用冷冻保藏的方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叙述王正业的是 A.指在-18℃以下保藏食物; B.冷冻保藏可使微生物不再繁殖; C.可以较长期保藏食物; D.冷冻时 Aw 值降低,渗透压提高,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E.工艺上要求缓慢冻结,快速解冻。 31.请问下面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属于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事件的是 A.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B.苏丹红鸭蛋事件;C.孔雀石绿海产品事件; D.染色玉米馒头事件;E.瘦肉精猪肉事件。 32.反映油脂酸败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A.酸价;B.羰基价;C.过氧化值;D.丙二醛含量;E.溶点。 33.属于神经性毒素食物中毒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B.0157:H7 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 C.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D.河豚鱼中毒;E.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34.2010 年 11 月,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 13.7
亿人,其中女性占 48.81%预期寿命为 77.37 岁,男性预期寿命为 72.38 岁。请问以下哪种 方式正确表达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 A.p 男=51.19%,X_女=72.38 岁;B.p 女=48.81%,X_女=77.37 岁; C.π女=48.81%,μ男=72.38 岁;D.p 男=51.19%,X_男=72.38 岁; E.π男=51.19%,μ女=72.38 岁。 35.对于非对称分布资料且测量值过高才有临床诊断意义,95%正常值范围可定为 A.下限为 P5;B.P2.5~P97.5;C.上限为 P5 D.P95 以上的值为正常;E.上限为 P95。 36.请问以下不属于频率指标的是 A.某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分布;B.HIV 新发感染率;C.高中生吸烟率; D.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E.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 37.要形象地展示某地区男性和女性的死因分布,最适合采用的统计图是 A.线图;B.散点图;C.饼图;D.百分条图;E.直方图。 38.关于不同地区间死亡率的标准化法,说法量逞的是 A.直接标准化法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人口; B.当两地区资料的年龄构成存在明显不同时,如果直接用粗死亡率进行比较会发生错 C.使用标准化法计算标准化率之后,两地区各自的粗死亡率可以不用报告; D.当已知不同地区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时,使用直接标准化法; E.当己知不同地区各年龄段的观察单位数和不同地区的总死亡率时,使用间接标准化 误; 法。 39.欲比较辽宁和广东两省成年男性居民的身高是否存在差异,从两省中各随机抽取成 年男性 2000 人的样本,经假设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A.两省成年男性居民平均身高差别越大;
B.两个 2000 人的样本之间,平均身高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这两个样本间平均身高有差别; D.越有理由认为两省成年男性居民平均身高有差别; E.越有理由认为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之间有差异。 40.某临床试验中,对试验药物的 3 个剂量组和 1 个标准药物组用药后的效应进行方差 分析(效应指标服从正态分布),P<0.05,为进一步确定 3 个试验组与标准对照组均数间 有无差别须进行两两比较。下列方法中最适宜的是 A.SNK 检验;B.H 检验;C.LSD 检验; D.Dunnett-t 检验;E.Bonferroni 检验。 41.为研究某城市女婴出生体重的情况,随机得到该市 120 名女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 3.1Okg,标准差为 O.5Okg,用算式(3.10±1.96×0.50/√120_______)kg 计算得到的区间, 可以解释为 A.该市 95%的女婴出生体重在此范围内; B.该市 95%的女婴平均出生体重在此范围内; C.该市女婴出生体重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95%; D.此范围包含该市女婴平均出生体重,置信度为 5%; E.此范围包含该市女婴平均出生体重,置信度为 95%。 42.F 统计量不可用于下列哪种分析? A.多个总体均数的比较;B.两个总体均数的比较;C.多个总体频率的比较; D.两个总体方差的比较;E.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43.设 X1、X2 分别服从以λ1、λ2 为均数的 Poisson 分布,且 X1 与 X2 相互独立。则 X1+X2 也服从 Poisson 分布,其方差为 A.λ12+λ22;B.λ1+λ2;C.(λ1+λ2)2; D.√λ12+λ22_____________________;E.λ1-λ2。 44.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在已知 A 药降血脂疗效不会比 B 药差时,可以选单侧检验; B.检验水准定得越小,犯Ⅰ类错误的概率越小; C.P 值是 H0 成立时,抽样得到当前样本的概率; D.检验功效定得越小,犯Ⅱ类错误的概率越大; E.针对同一份资料,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更不易拒绝 H0。 45.进行两组资料均数的比较时,对同一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 t 检验,以下哪个说法 正确? A.采用 t 检验更合适;B.采用方差分析更合适; C.两种方法完全等价,且 t=√F__;D.两种方法完全等价,且 F=√t__; E.尚无法判断哪个方法更合适。 46.两独立样本四格表资料的χ2 检验中,如果χ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出现此种情况(χ2=0);B.与χ2=1 完全等价; C.P 值一定小于 0.05;D.理论频数是实际频数的 1/2; E.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完全相等。 47.对于配对四格表资料,比较两组频率分布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备择假设为两总体频率分布相同;B.可采用 McNemar 检验; C.可采用配对设计的 t 检验;D.当有理论频数小于 5 时,需作连续性校正; E.可用两独立样本检验的四格表专用公式计算χ2 值。 48.在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中,实验组的观察值为 0,3,7,14,32,对照组的观 察值为 0,0,2,4,4,8。编秩时观察值“0”的秩应分别编为 A.1;2,3;B.3;1.5,1.5;C.2;2,2; D.1;2.5,2.5;E.不参加编秩。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