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A卷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8 一 2020 年广东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 A 卷考研真题 2018 年广东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 A 卷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海昏侯墓 2.《全唐文》 3.一条鞭法 4.东南互保 5.李济深 6.“叶九条” 7.钱袋伊凡 8.幕府政治 9.《圣经》 10.孟什维克 11.鲁尔危机 12.《蒙巴顿方案》 二、阅读分析 1.下面文字节录自《宋史·职官志》,请先抄写并加上标点符号,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 题: 问题(1):文中所言“列爵惟五分土惟三”、“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禁中”、 “职以待文学之选”各是什么意思? 问题(2):结合文字内容,阐述对“名实混淆品秩贸乱之弊”的理解。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写道: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
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 历史必定也是徒劳无功的。 问题(1):请简单介绍一下马克.布洛赫。 问题(2):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要求:(1)必须分别说明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必定也是 徒劳无功的”;(2)在谈你的理解时,最好能举例论证。 3.请阅读《尼西亚信经》,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们相信唯一的上帝,万能的父,创造天地和一切有形与无形万物的主; 相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之前为父所生,出于光而为光,出于 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受造,与父同质,万物皆由他而造; 他为拯救世人,从天而降,因着圣灵并通过童贞女玛丽亚而化为肉身,化身为人;在 彼拉多时为我们而被打在十字架上,受难,埋葬;根据《圣经》,第三天复活;并升天,坐 于父的右边;将来必有荣耀再度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将永恒; 我们相信圣灵,赐予生命的主,来自于父,与父、子同受敬拜与尊荣,他曾借众先知 说话;我们相信唯一、圣洁、大公和使徒的教会; 我们相信洗礼可以赦免罪孽;我们相信死后复活,并来世生命。 问题(1):颁布此《信经》的尼西亚会议何时由谁召开?(2 分) 问题(2):第二段为何强调耶稣基督“受生而非受造,与父同质”(2 分) 问题(3):这次会议做出了哪些决议?(6 分) 问题(4):结合《信经》内容,分析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与影响。(10 分) 三、论述题 1.毛泽东说过:“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这前面的部分扯远了嫌太长,从辛亥革命 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共中央文献 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请结合史实,阐述辛亥 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关系。 2.关于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学界评价不一。一些学者认为,“西欧的城市与商业之特殊, 就特殊在它们始终游离于主流体制之外,未成为体制内的力量”(钱乘旦),所以,“西欧的 城市是瓦解封建的革命因素,是市民阶级和资本主义产生的摇篮”(赵健民);另一些学者
则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是封建的,是其封建社会中固有的存在物”,“我们不否认中国与 西欧封建城市的各自特点,但在基本点上应该是相同的,都是封建经济的一部分”(马克鑫)。 结合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史实,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3.论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 2020 年广东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 A 卷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空 10 分,共计 80 分) 1.粮长制; 2.良渚文化; 3.共同纲领; 4.索贡巡行; 5.五卅运动; 6.不结盟运动; 7.民法大全; 8.铁血政策。 二、材料题(共计 130 分) 1、一段关于总理各国衙门的材料,有两问。 第一问:叫你断句。 第二问:问你这讲的什么衙门,它产生的背景。 2、一大段古代材料,讲董狐良史的事例,有孔子的评价。有三小问。 第一问:叫你解释“书法不隐”的意思。 第二问:问你董狐是不是 xx(作者,忘了叫啥)心目中的良史? 第三问:“书法不隐”是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历史事实,如果是,对我们有什么经验? 3、给一段竖体排版的文字,叫你用现代书写的格式抄下来并断句。
4、给一大段宋代郑樵的竖版材料,叫你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问:摘抄关于唐宋变革的句子,并分析。 第二问:郑樵认为司马迁犯了什么错误? 第三问:为什么郑樵要省去一笔,说原因,并举例论证。 5、给一大段现代两个学者关于哥伦布的不同评价材料,叫你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问:你自己认为哥伦布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问:简单从三个方面对比哥伦布航行和郑和下西洋的区别。 6、给两则 19C 英国的材料,第一则讲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曼彻斯特。第二则讲的是工 人为争取选择权 balabala 的一段话。分三问。 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的曼彻斯特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工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第三问:材料一和材料二这种状况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计 90 分) 1、1924—1925 年间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2、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3、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