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 教版 1.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 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三要素 B.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C.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D.至少要改变力的一个要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三要素都有关,所以只要改变其中的一个因 素,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D。 2.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 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 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 v C. 1 2 2 v  v v 1 2 v v D. 1 2 v v 1 2 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2v v B. 1 2 v v 1 2 v A. 1 2 v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全程路程为 s,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s 1 2 v 1  s 2 v 1 t 1  s 1 2 v 2  s 2 v 2 t 2     t t 1 2 s 2 v 1  s 2 v 2   v 2  s v  1 2 v v 1 2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t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 B。 v  = s t 2v v 1 2 v v 1 2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 A、B、C 三个物体,物体 A、B 放在物体 C 上,水平力 F 作 用于 C,使 A、B、C 一起向左做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A.A 对 C 有向右的摩擦力 B.C 对 B 有向左的摩擦力 C.地面对 C 有向右的摩擦力 D.C 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物体 AB 随 C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当然也不会有对 C 的摩擦力,故 AB 错误不符合题意; C.对整体受力分析,受拉力 F、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所以地面对 C 有向右的 滑动摩擦力,故 C 正确; D.C 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即物体 C 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 C。 4.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 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 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 5 毫米,当盲人走在上面时 ( ) 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答案】B 【解析】
【详解】 脚踩在盲道上,脚对盲道的压力不变,砖上的条形或圆点减小了脚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增大 了地面对脚的压强,增大脚的感觉.故选 B 5.如图所示是卡车和轿车的某两个时刻的行驶位置,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两车的运动情 况是( ) A.轿车运动,卡车静止 B.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C.两车都静止 D.两车都在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以地面物体为参照物时,卡车与地面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卡车是运动的; 轿车与地面物体的相对位置也发生了变化,轿车也是运动的;所以两车都在运动。 故 D 正确. 6.我们在乘坐动车时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对面的列车,感觉自己的车子在移动,等对面 的列车驶过,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移动。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面车里的人,感觉我们的车是静止的 B.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车是静止的 C.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静止的 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对面车里的人,以自己为参照物,发现我们的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它们会感觉我们的 车是运动的,故 A 错误。 B.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车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故 B 错误。 C.我们自己的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位置不变,则它是静止的。则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
物,自己的车的位置仍然不变,还是静止的,故 C 正确。 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 D 错误。 故选 C。 7.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像。若用这两种物质分 别做成 A、B 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 的压强之比 pA:pB为( ) A.1:1 B.2:1 C.4:1 D.8:1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当 m甲=8g 时 V甲=1cm3,当 m乙=2g 时 V乙=2cm3,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甲= 则: 甲 m V 甲 = 8g 1cm 3 =8g/cm3,ρ乙= m V 乙 乙 = 2g 2cm 3 =1g/cm3, 甲   乙 = 3 8g / cm 3 1g / cm = 8 1 , 质量相等的 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V A V = B 由 V=L3可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甲 m  m  乙 = 乙   甲 = 1 8 , L A L = B 3 3 V A V B = V V = 3 1 A3 8 B = 1 2 A. B 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
A S S = B L 2 L L = ( A A L )2=( 2 B B 1 2 )2= 1 4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A p p = B F A S A F B S B mg S = A mg S B S = B S = A 4 1 . 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A、B 为两个弹簧秤,每个钩码重 5 牛顿,若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当钩码静 止时 A、B 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0 牛顿 5 牛顿 B.5 牛顿 D.5 牛顿 5 牛顿 10 牛顿 A.5 牛顿 C.0 牛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测力计保持静止状态时,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当两个测力计都保持静止状态时,它们挂钩上的拉力都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因为挂钩上的拉力都由砝码的重力产生,因此两个测力计的示数都等于砝码的重力 5N,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9.下列是几款立式衣架设计图,往衣架上的O 处挂同一件衣服,有可能会倾倒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选项 BC 下方支持面下,AD 下方支持面大,下方支持面越大,重心越低,越稳,BC 比 AD 更 容易倾斜;B 挂衣服比 C 更靠近中心,则 B 的重心比 C 更靠近中心,B 更稳,所以 C 可能更 容易倾倒。 故选 C。 10.甲、乙两木块直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往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甲木块与 车板间无摩擦,乙木块与车板间有摩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两木块同时向前倒下 B.乙向前倒下,甲保持原来的直立状态匀速向前滑动 C.乙先向前倒下,甲随后向前倒下 D.乙向前倒的同时,甲向后倒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两个木块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后,甲木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 度,并且由于光滑,甲木块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木块下表面由于 受到摩擦停止运动,上半部分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所以会向前倾倒。 故选 B。 11.如图所示,当斧子的斧头松了时,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斧头就会被套紧。小
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斧头就被套紧了。②开始时,斧头与手柄一起向下运 动。③当手柄的下端撞击到石头或树墩时,手柄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 ④斧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斧头的手柄松了,用手柄撞击石头,手柄由于受到石头对它的力,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静止下来了;斧头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磕了几下之 后,斧头就被套牢了。故正确的顺序应为:②③④①,故 C 正确。 故选 C。 12.图中所受到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B. D. A. C.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平衡力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 C 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各个部件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 ) A. B. 车胎刻花纹 车把套上有小疙瘩 C. 车轴里有滚珠 D. 脚踏板面凹凸不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车胎刻花纹,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故 A 不符合题意; B.车把套上有小疙瘩,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手掌之间的 摩擦力,故 B 不符合题意; C.车轴里有滚珠,变滑动为滚动,属于减小有害摩擦,故 C 符合题意; D.脚踏板面凹凸不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脚底之间的 摩擦力,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4.某兴趣小组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将吹风机对准三个相同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