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 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已经耳熟能详,但元宇宙概念迄今仍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义。近 30 年前,科幻小说《雪崩》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 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有人认为元宇宙会让人更有身 临其境之感,用户将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有人概括出元宇宙的几大特征,称元宇宙不 仅是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更“和现实世界相互影响”,甚至拥有与现实世界相互联 通的经济系统……多元的声音不一而足,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元宇宙似乎拥有广阔空间 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 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生活因素。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 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 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 一方面,因为疫情等原因,线上办公、线上课程逐渐普及,人们在虚拟空间的停留时间更长, 线上生活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人们捕捉到元宇宙可能给生活带来的 改变。从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且会上可以用语音 和动作进行实时交互,这些已经成为现实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尽 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 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 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声称 “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没有任 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于抢注各种相关商标,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 量羹”。这就提示我们,对待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 即便元宇宙有可能成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潜在的机遇和可能带来的变革值得期待,每 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关于元宇宙的讨论仍在继续,有人充满乐观与向往,也有不少怀疑的声音。是镜花水月 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 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一些新概念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 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时间,通向令人神往的科 技未来需要脚踏实地、打好发展地基。正如不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混合现实,中心词 都是“现实”,这也预示着离开了现实的支撑,终归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基础不牢地动山 摇”,这样的道理不论在真实宇宙还是元宇宙,应该都是适用的。 (《人民日报》2021 年 11 月 27 日《万物皆可“元宇宙”?》) 材料二: 在主流哲学探讨中,“虚拟世界”始终是被警惕和防范的对象。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 伯特·诺齐克曾提出一个思想实验:假设有一台机器,只要走进去就可以在它营造的虚拟世 界中享受最大的欢愉和乐趣,而留在现实中就要摸爬滚打,承受失意和痛苦。在他的课堂上, 面对机器给予的极大诱惑,学生大多选择了留在现实世界——相较于可以互相替代的虚拟世 界,无可替代的现实世界承载了人们更多的期待。 讽刺的是,尽管哲学和文学都以一种“现实中心主义”告诫人们以警惕和冷静的态度面 对“元宇宙”和虚拟世界,但这一概念还是吸引了大批拥趸,并被赋予了崇高意义:发展元 宇宙已然被拔高到“科技向善”的层面,它被认为可以改变世界,是实现人类无限可能的重 要举措。 有英美学者清楚地指出了种种“赋魅”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科技公司开始谈论他们 的使命,而他们的使命总是被夸大:改变工作的未来、连接全人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拯 救整个星球。这些公司非常公开地、相当狂热地担心各种形式的世界末日灾难……显然只有 科技企业亿万富翁才能将我们从中拯救出来。” 的确,无论元宇宙的蓝图绘制得如何理想,但这些科技公司也始终是一个资本实体。它 们打造种种意识形态幻象,都旨在让人们相信,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代表了人类的未来。然 而,资本实体本身却无比清醒地借助于这种意识形态幻象攫取现实中的利益。事实上,无数 炒热“元宇宙”概念的掮客也是如此,他们既是被“收割”的韭菜,也试图充当收割他人的 “镰刀”。 当然,这种对意识形态的症候阅读绝不意味着拒绝技术进步。或许有一天,“元宇宙” 会融入现实,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如今人们已习惯于在互联网冲浪,在游戏中社交。但 这样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迭代必须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它与宣扬“科技向善”和“改变未
来”的资本主义科技巨头的个人英雄式意识形态无关,也注定无法通过“炒概念”和“炒热 钱”得到实现。 (摘编自《元宇宙叙事:“科技向善”的意识形态神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宇宙目前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这会妨碍它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的发展 态势。 B. 在具体场景中的现实案例,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也让人们真实地体会到元宇宙给 生活带来的改变。 C. 在罗伯特·诺齐克的课堂上,学生都能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而选择需要承受失意和痛 苦的现实世界。 D. 在元宇宙领域,“炒概念”和“炒热钱”都是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无法借以实现生活 方式的迭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对元宇宙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评论,材料一侧重受众视角,材料二侧重资本 视角。 B. 材料一中认为科技发展要以现实为支撑,元宇宙不以现实为支撑,所以是海市蜃楼无本 之木。 C. 资本实体清醒地借助元宇宙攫取利益,而炒作“元宇宙”概念的人获取利益的过程既有 被动的一面,又有一定的主动性。 D. 材料二中引用英美学者的话论证了资本实体赋予元宇宙的崇高意义,揭示了“科技向善” 的真相。 3. 根据材料二“对意识形态的症候阅读”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者重点关注对象的 一项是( ) A. 全球首家将“元宇宙”概念写进上市招股书中的公司 Roblox 在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就 上升了 54.4%。 B. 部分网红博主靠元宇宙概念卖课,吸引了众多的网友,网络课程“元宇宙第一课”就卖 出了 150 万元。 C. 国内首个景区元宇宙研究中心落户张家界,借助元宇宙概念探索疫情之下旅游业向数字 化转型的道路。 D. 以网络技术研发为主营方向的字节跳动公司投资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融资金额
近 1 亿人民币。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有学者提出,面对元宇宙,我们既要“热中有冷”,又要“冷中有热”。请结合两则材料, 谈谈你对这种冷热关系的理解。 【答案】1. D 2. B 3. C 4. ①开头列举极力推崇元宇宙的各种声音,明确作者的不同观点:元宇宙还是一个尚未成 型的新兴事物,吸引阅读兴趣。②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具体分析原因,提 出正确做法,最后总结全文,呼吁倡导。(采用层进式结构也可以)③运用举例论证、引用 论证等方法,有力论证观点。④采用长短句、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以长句为主,体现论证的 严密性。 5. (1)近期而言,需要只“热中有冷”。元宇宙概念走红,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但它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在技术、法律、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同时,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资本甚至借助对其的意识形态 幻想攫取利益。所以,需冷静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 忽悠,打好通向科技未来的现实根基,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2)远景来看,不妨“冷中有 热”。事实证明,一些新概念往往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不少已经变成现实。对待新鲜事物,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但绝不意味着拒绝技术进步,而 应该保持探索的热情,期待元宇宙融入现实,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这会妨碍它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的发展态势”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虽 然元宇宙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从中可以 看出,元宇宙目前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并不会对它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的发 展态势形成妨碍。 B.“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错把或然当作必然且以偏概全。从材料一第二 段“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人们捕捉到元宇宙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这些已经成为现实 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可知,只是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可能给生活带 来改变,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并非全部场景。 C.“学生都能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为“学生大多选择了留在
现实世界”。是“大多”,不是“都”。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元宇宙不以现实为支撑,所以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说法错误。材料一第四段“下结论 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离开了现实的支撑,终归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可见作者对 元宇宙持的是观望态度,如果元宇宙离开现实支撑才会成为海市蜃楼无本之木,而非必然。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分析论据的能力。 C.从材料二第四段“它们打造种种意识形态幻象,都旨在让人们相信,眼花缭乱的虚拟世 界代表了人类的未来。然而,资本实体本身却无比清醒地借助于这种意识形态幻象攫取现实 中的利益”可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资本借助炒作元宇宙的概念来获得利益。而“国内首个 景区元宇宙研究中心落户张家界,借助元宇宙概念探索疫情之下旅游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道 路”是从现实情况出发进行的技术运用,不属于资本的操作。所以,不属于作者重点关注对 象。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 对于文章的论证特点,可以从多方面来分析。本文中,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语言 等方面来分析。 在结构方面,材料一开头即提出作者的观点,“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元宇宙似乎拥有广 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接着,作者通过分析元宇宙走 红的原因“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生活因素”,分析它的发展 前景“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也指出了其中的问 题,“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同时指出了正确的做法“这 就提示我们,对待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最后, 作者做了总结: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一些新概念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 好生活的期待。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时间,通向令人神往的科技未来需要 脚踏实地、打好发展地基。材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论证充分。
在论证方法方面,材料一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在论证元宇宙在具体场景的应用时,举出“虚 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 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一方面, 因为疫情等原因,线上办公、线上课程逐渐普及”等例子,这是举例论证;而在第一段中, 引用了小说《雪崩》中对元宇宙的描述,让文章更加生动自然。 在语言方面,材料一中采用长短句、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以长句为主,如“从在游戏中参加 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且会上可以用语音和动作进行实时交互, 这些已经成为现实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是长句,其中加入的定语 状语等为结论加上了更多限定,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精确,更加严密。如“一定程度上”一词 表明并非完全“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从而让作者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准确。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对于题干中所说的面对元宇宙,我们既要“热中有冷”,又要“冷中有热”的问题,所谓“热 中有冷”,就是要在元宇宙概念走红时,各处都在炒作元宇宙这一概念时,保持冷静的头脑, 不要被一些炒作之语所蒙蔽;“冷中有热”是指认清元宇宙这一概念所承载人们对未来科技 发展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即使现在其距离实际的完成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也不要 拒绝技术进步,要在保持审慎和理性下关注元宇宙的发展情况。 明白了两个概念,就可以得出:对近期而言,需要只“热中有冷”;而从远景来看,不妨“冷 中有热”。 元宇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完全成型,“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 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 长一段路要走”无论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需要完善,此时社会上热炒这 一概念,就要能抵制住诱惑,看清资本借助对其的意识形态幻想攫取利益的行为。做到审慎 和理性,“热中有冷”。 而从长远而言,元宇宙是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提到的一些应用已经变成现实,如“从 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且会上可以用语音和动作进 行实时交互,这些已经成为现实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这些新概 念“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所以对其发展应保持审慎 的乐观,密切关注其发展,期待元宇宙融入现实,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冷中有热”。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徙 汪曾祺 高先生名鹏,字北溟。家世业儒。祖父、父亲都没有考取功名,靠当塾师、教蒙学,以 维生计。三代都住在东街租来的一所百年老屋之中,临街有两扇白木的板门,真是所谓寒门。 谈老先生知道高家很穷,他教高先生书,不受脩金。每回高先生的母亲封了节敬送去, 谈老先生必亲自上门退回,说:“老嫂子,我与高鹏的父亲是贫贱之交,总角之交,你千万 不要这样!我一定格外用心地教他,不负故人。高鹏的诗文都很有可观,高氏有子矣。北溟 之鹏终将徙于南溟。” 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中了一名秀才。众人说,高家的风水转了。 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 头二年,他还能靠笔耕生活。谈先生还没有死。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 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缌麻服孝,尽礼致哀,写了一篇长长的 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焚。 读师范是被人看不起的。师范生被人称为“师范花子”。好在同学中年纪差近的也还有, 而且“简师”只有两年。“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任教,有了虽不丰厚但可靠的收 入。 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办初中, 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 高先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 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 本宣科,具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 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 样教他的。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 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 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
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 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 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 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 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人道主义。 高先生的两个女儿,长名高冰,次名高雪。 高雪考了苏州师范。她小时候没有显出怎么好看,没有想到,女大十八变。每年暑假回 家,一身白:白旗袍,漂白细草帽,白纱手套,白丁字平跟皮鞋。她在学校里唱歌、弹琴, 都很出色。唱的歌是《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弹的是肖邦的小夜曲。 省长易人,沈石君主动递了辞职书。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 高雪病了。高先生请了汪厚基来给高雪看病。中医宜老不宜少,而且最好是行动蹒珊, 相貌奇古,这样病家才相信。汪厚基全不是这样,既不弯腰,也不驼背,英俊倜傥,衣着入 时,像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开了方子,总把笔套上。他这个中医还订了好几份杂志,并且还 看屠格涅夫的小说。 高师母是很喜欢汪厚基的。高冰说:“不行!妹妹是个心高的人,她要飞到很远的地方 去。她要上大学。她不会嫁一个中医。” 高雪病愈之后,就在本县一小教书,准备考大学。接连考了两年,没有考取。 第三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汪厚基又托媒人来说了几次媒。一次又一次,连高冰也改变了态度。 高雪同意和汪厚基结婚了。汪厚基待高雪,真是含在口里怕她化了,体贴到不能再体贴。 然而高雪并不快乐。半年之后,她病了。 汪厚基自己给她看病,亲自到药店去抓药,亲自煎药,还亲自尝一尝。他把全部学识都 拿出来了。然而高雪的病没有起色。 病了半年,百药罔效,高雪瘦得剩了一把骨头。厚基抱她起来,轻得像一个孩子。高雪 觉得自己不行了,叫厚基给她穿衣裳。衣裳穿好了,袜子也穿好了,高雪用非常温柔的眼光 看着厚基,说:“厚基,你真好!”随即闭了眼睛。 汪厚基把牌子摘了下来,他不再行医了。“我连高雪的病都看不好,我还给别人看什么?” 高先生已经死了几年了。他在东街住过的老屋倒塌了,临街的墙壁和白木板门倒还没有 倒。板门上高先生写的春联也还在。大红朱笺被风雨漂得几乎是白色的了,墨写的字迹却还 很浓,很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