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湖南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总时间 3 个小时,总分 100 分。全部为主观题,题型分三大类
第一部分 公文知识:20 分,每题 10 分
1、公文改错。材料是关于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
【分析】湖南省省委书记关于“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谈了六点,但是本题,由于
考生考场记忆有限,没能记全。不过,这种题,倒是可以通过多看“公务员遴选王”里面的
资料学习公文改错,可以完全把握,可以不失分。
2、公文写作。以市教育局名义发个通知,给出材料内容是要求各个中小学校做好开学前
的防疫情工作。
【参考答案】
各中小学校:
×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校开学前的防疫工作的
通 知
根据近期疫情监测信息显示,春季开学以来,我市部分中小学出现疑似流感散发病例,
个别学校有局部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防疫工作,有效遏制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的
发生,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市学校卫生防
疫工作,特提出意见:
一、各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切实把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作为构建和谐
社会、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对青少年学生高度负责
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坚持不懈地把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抓细、抓实、
抓好,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营造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
二、各校要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治规定,认真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认
真检查学校卫生防疫责任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学校要努力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和消毒工作,对教室和
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出现疫情,要及
时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
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市教育局
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
四、近期各校要结合季节特点、传染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的
专项宣传教育。重点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保证充足
的休息、有病及时就医等,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防
止传染病的发生。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40 分,每题 10 分
1、第一问关于材料中农民工进入城市社区取得的成果,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之
处。
【解析】材料中,农民工进入了城市社区,一方面,农民工有了归属感,获得了同等的
教育、医疗等城市资源,改善了生存条件;另外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的服务和管
理,融合了社区的陌生人社会的关系,激活了社会的活力。
【借鉴要点】第一,要注重以人为本,要注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促进人与人的和
谐,农民与市民的和谐,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二,在管理的过程
中,要注重社会协调的效果,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充分的发挥集体的智慧,听取群众的
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使政府与农民、市民紧密结合起来,站在一个维度思考问题;
第三,要突出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服务,切实的解决好进程农民工的生
产和生活问题,努力实现好统筹协调发展。
第二问 你觉得如何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
【思路要点】第一,构建以社区为载体的农民工服务管理平台。以农民工需求为导向,
整合延伸到社区的人口、就业、社保、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法
律服务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调整工作力量,完善以社区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综合服
务管理平台,将农民工服务管理纳入其中。第二,落实政策扎实做好农民工社区就业服务工
作。鼓励支持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吸纳农民工就业,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帮助农民工化解劳动矛盾、劳动纠纷,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三,切实保障农民
工参与社区自治的权利。进一步完善社区民主选举制度,探索农民工参与社区选举的新途径。
第四,健全覆盖农民工的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按照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将涉
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就业、医疗、住房、社保、教育等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向农民工覆盖。第
五,大力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社区文体活动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吸引农民工参
与各种社区文体组织和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等睦邻活动,
加深本地居民与农民工的接触、交流和沟通,促进新老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交融
2、第一问略
第二问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3、第一问材料中人民法院撤销工商局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得当。
第二问行政执法的几种类型,具体流程。
【解析】行政执法有:行政确认、行政命令、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征收与征用、行政裁决、
行政处分、执行等 7 类。
4、略
第三部分 写作题:40 分
关于微公益,以“微公益”的力量为题,写议论文。
【引析】“微公益”,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 强调积少成多。 虽
然你没有亿万的身 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
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之初,性本善”,人们都有一颗愿意行善的心,怕只怕,
好心捐出的钱不能帮到需要的人,反而助纣为虐,那才是对善意的致命打击。况且,每个人
的日子都过得这么忙,各有各的难处,如果一行善就要付出很多,那也不一定做得到。只要
能够提供一种既直接,又简便易行的方法,个人付出微小代价,就能对别人有所帮助,谁都
会很踊跃。每个人做的事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架不住人多势众,微小也变成巨大。材料用较
大的篇幅举了几个关于“微公益”的例子,让我们感知世间的冷暖。
【范文赏析】(摘自齐鲁晚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弱肉强食、阶层分化。无论竞争的机制有多么
公平,总会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沦为弱势群体,在财富金字塔的最底层苦苦挣扎。
我们无法论证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但我们相信那句老话——“仓廪实而知礼
节”。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拥有了超过自己所必需的财富之后,总会
在心底产生那么一丝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而这种情结便是文明和野蛮最明显的界限。
现在,当我们有条件坐在吹着空调的办公室,喝着冰镇凉茶的时候,不妨扭过头看看,
窗外正烈日炎炎,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有人在浑汗如雨,有人在四处流浪。迫于生存的
压力,他们只能直面头顶上流火的太阳。
诚然,我们不能让他们一夜之间改变现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时候,给他
们帮上一点小忙,让他们能够在别人的帮助中,体会到来自人性中的那份清凉。
过去,因为某种原因,我们的慈善事业曾饱受质疑,但中饱私囊注定不是主流的力量。
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还有人愿意帮助他人,慈善的脚步终究会不可阻挡。
今天,遍布在奎文区、潍城区和高新区的数百家中百便利店都已开放,在选购瓶装水
和饮料的时候,不妨多买一瓶留在店里,让那些需要的人随时取用。也许这样的慈善看上去微
不足道,但我们相信,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别人提供一份方便,那么
即使再微小的公益也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参与“微公益”行动的人能力虽微,但其散发的
人格魅力芬芳远播。
【范文赏析二】
“微尘行动”、“小红帽义工”、“萤火虫志愿者”……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
行动,让人们如沐春风,心生暖意,有一种久违的感动。
“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在江苏淮安,一
次为白血病女孩小佳慧筹款的“微尘行动”,引发一场“微尘风暴”;在湖北钟祥,“小红帽
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
江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
亮”的执著,将爱心传递……“秤砣虽小压千斤”,“微公益”行动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彰
显美德,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
“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地位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80 多岁高龄的甘肃老
人陈尚义收养弃婴,风烛残年的济南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新疆维族大叔阿
里木烤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湖北普通市民黎开仕拾荒济困 200 多人自己却身居陋室……这
是灵魂溢出的芬芳,是激荡人们心灵的真善美。他们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播爱心、温暖他人,
彰显了普通人崇高、平凡中的伟大。
冰心有言:“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我们的社会
需要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加入公益事业的行列,更期盼更多普通人参加“微公益”
行动。因为“微公益”行动蕴含着爱心,让人看到了细微之处绽放的人性之美;“微公益”
行动孕育着希望,人们在相互感动中传递着真情与善意;“微公益”行动人人皆可为,没有
行业的界定,没有能力的障碍,关键在于有无此心。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微公益”行动,
才能汇聚爱的海洋、茁壮道德的根基、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就像一组不变的基因,早已深深融进我们民族的血脉。那些有口
皆碑的道德美谈,成为人们永不磨灭的记忆。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此产生疑虑、
困惑,致使有的人在他人遇到危难时表情冷漠,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微
公益”行动正是医治心灵创伤的一帖良药。“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
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的话言简意赅、切中
时弊,让那些冷漠的旁观者找不到“不为也”的托词。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
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登临人生境界最高
处。江不拒细流,海能纳百川。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必然汇聚起共建美好精
神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
的果实。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我们的真诚和汗水,投入身边的任何一项“微公益”行
动,那么,在为构建文明大厦添砖加瓦的同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愉悦,还有更深
刻的人生体验——“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