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泊松过程的生成及其统计分析.pdf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泊松过程的生成及其统计分析 实验实验实验实验::::泊松过程的生成及其统计分析 泊松过程的生成及其统计分析 泊松过程的生成及其统计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张京晶 硕 834 班 2008-10-17
1 确定入确定入确定入确定入。。。。 因为每一个用户在Δt 内呼入的概率为 p,所以单位时间的呼叫频度入=M * p/Δt; 2 仿真仿真仿真仿真 N(t)的生成过程 的生成过程。。。。 的生成过程 的生成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物理过程中对Δt和p的定义 用二项分布来模拟电话的呼入过程,u=binornd(1,p,M,T/Δt); • 在每个单位时间Δt内,电话呼入即事件发生,且发生的概率为p; • 在每个Δt内,可能呼叫的用户数为M; • 共计时间T,即T/Δt次; • Δt足够小,以至每Δt内最多只有一个用户呼入,所以要对生成的二项分布进行处理 12 10 8 6 4 2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程序: p=0.000005; M=3000; delt_t=0.002; T=10; u=binornd(1,p,M,T/delt_t); y=(sum(u)~=0); %根据物理过程对Δt和p的定义,修改y值 m(1)=0; for i=1:1000 m(i+1)=m(i)+y(i); end plot(m);
2、 提取直方图里的有用信息=> 方便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可以重叠观察几个直方图 3 1))))观察生成的 观察生成的 N(t)与理论模型的吻合程度 与理论模型的吻合程度。。。。 与理论模型的吻合程度 观察生成的 观察生成的 与理论模型的吻合程度 难点: 1、 Nt=delt_t*find((sum(u)~=0)==1); Nt1(loop)=sum(Nt
t1=0.4; t2=0.6; t3=0.8; for loop=1:LOOP loop u=binornd(1,p,M,T/delt_t); Nt=delt_t*find((sum(u)~=0)==1); Nt1(loop)=sum(Nt
3 2))))观察不同的 观察不同的 M 值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值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观察不同的 观察不同的 值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值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程序: 与上3 1)程序类似,仅需变换三次M值,分别取:3000绿,2000红,1000蓝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 2 4 6 8 10 12 可以看到当 M 增大的时候,图像右移;又即当 M 增大的时候,泊松分布趋近于标准正态分 布。 4 验证验证验证验证 N(t)的增量平稳性 的增量平稳性 的增量平稳性 的增量平稳性 1)增量平稳性即 P[N(t+Δt)-N(t)=k]=P[N(t)=k], 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发生 k 次的概率相等。 2)在模拟的实践过程中 • 做 Loop 次实验 • 在每次实验中截取三个相同的时间间隔 549*Δt • 对所得值进行数理统计,画出其概率密度曲线,如果其曲线大致相同即分不相同,则可 说明增量平稳
0.2 0.18 0.16 0.14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0 2 4 6 8 10 12 14 3)由曲线可以看到,在这三个时间间隔内的呼叫次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基本重合,说明发生同 一个 k 次的概率是一样的,也即说明了其增量平稳性。 程序: p=0.000005; M=2000; delt_t=0.002; T=10; LOOP=2000; for j=1:LOOP j u=binornd(1,p,M,T/delt_t); y=(sum(u)~=0); m(1)=0; for i=1:1000 m(i+1)=m(i)+y(i); end l1(j)=m(550)-m(1); l2(j)=m(650)-m(101); l3(j)=m(750)-m(201); end [L_1,index1]=hist(l1,max(l1)-min(l1)); [L_2,index2]=hist(l2,max(l2)-min(l2)); [L_3,index3]=hist(l3,max(l3)-min(l3));
plot(index1,L_1/LOOP,'-g'); hold on; plot(index2,L_2/LOOP,'-b'); hold on; plot(index3,L_3/LOOP,'r'); hold on; 5 1))))画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的直方图 跟理论值进行比较 画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的直方图,,,,跟理论值进行比较 画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的直方图 画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的直方图 跟理论值进行比较 跟理论值进行比较 注意:在这步仿真中会发现,M 对比较结果的理想程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难点:如果将理论曲线与实际仿真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 因为理论值是在Δt 无穷小上,所以需对理论曲线在间隔内进行积分! 0.2 0.18 0.16 0.14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0 0.2 0.4 0.6 0.8 1 1.2 1.4 程序: delt_t=0.002; LOOP=3000; p=0.000005; M=3000; m(1)=0; lambda=M*p/delt_t; T=2; for j=1:LOOP j u=binornd(1,p,M,T/delt_t); y=(sum(u)~=0); m(1)=0; for i=1:1000 m(i+1)=m(i)+y(i);
end a=delt_t*find(y==1); b(j)=a(2)-a(1); c(j)=a(4)-a(3); end [B,index1]=hist(b,50); stem(index1,B/LOOP,'r'); hold on; m=index1(1):((index1(end)-index1(1))/50):index1(end); %理论值 for i=1:49 t=index1(i):0.001:index1(i+1) l=lambda*exp(-1*lambda*t); q(i)=trapz(t,l); end q(50)=0; plot(index1,q); 验证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2)验证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验证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验证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验证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即求其(x,y)二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当其相关系数=0 且 x,y 服从正态分布的时候,二者独立。 程序: Ebc=sum(b.*c)./length(b); Eb=sum(b)./length(b); Ec=sum(c)./length(c); Db=sum(b.*b)./length(b)-(sum(b)./length(b))^2; Dc=sum(c.*c)./length(c)-(sum(c)./length(c))^2; Covbc=Ebc-Eb.*Ec; rou=Covbc./sqrt(Db)./sqrt(Dc); rou 试验结果:(M=3000) rou = 0.0165 通过改变 M 的值可以发现,当 M 增大的时候,rou 减小。所以有理由认为当 M 不断增大 趋于无穷的时候,rou 会趋近于零。说明了任意相邻两次呼叫间隔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