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贵州省黔南州小升初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依偎.(wēi)
惆怅.(chàng)
奄.奄一息(yǎn)
B.搀.扶(chān)
抽噎.(yè)
追悼.(dào)
千锤万凿.(záo)
C.尽.管(jìn)
教诲.(huì)
花圃.(pǔ)
戛.然而止(jiá)
D.机械.(jiè)
弓缴.(zhuó)
坚劲(jìn)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倾覆 通霄 揉搓 独出心裁
B.肿胀 深褐 荒芜 热气腾腾
C.严竣 徘徊 缥渺 精兵简政
D.消逝 幼稚 乱篷篷 春风拂面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纤纤擢.素手。(伸出,抽出)
B.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热
水)
C.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D.烈火焚烧若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虚伪 夸耀 分裂 当机立断
B.简朴 武断 刚强 锲而不舍
C.优雅 谦虚 机灵 落落大方
D.机智 宽容 和善 夸夸其谈
5.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二是不要与吸毒、贩毒
者为伍;三是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馈赠;四是(
)
A.只看不吸
C.吸一两次没事
B.了解禁毒知识,掌握拒毒方法
D.经常去易涉毒的场所
6.下列文学作品中,不是老舍先生写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
B.《北京的春节》 C.《草原》
D.《腊八粥》
7.《师说》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荀子》中也有类似观点
的句子是(
)
A.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9.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红军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咱俩不能……都牺牲了……你要……要走出去……”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青蛙是一种益虫,苍蝇、蚊子、白蛉……它都爱吃。(表示列举的省略)
C.他的笔记本里有几句从别的书上摘录下来的话:“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表示
话未说完)
D.一只青蛙突着两眼蹲在荷叶上不停地叫着:“呱呱,呱呱……”(表示重复词语的省
略)
10.下面诗句所描述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爸爸带我去潜山爬山。________;山顶上,电视塔高高矗立,煞是雄伟。
A.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B.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C.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D.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1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B.参观博物馆后,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时代历史变迁。
C.班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读书热潮。
D.你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1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用充满浓郁¨京味儿”的钋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
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
B.《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按照一天从早晨到黃昏的变化表现了“我”由满怀希望到因
希望落空而失望的心理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操劳家务的辛劳。
C.《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作者以石灰作比,表达了自己不畏
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D.“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中“!”是指通过探索,还解决不
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到惊叹。
14.就要小学毕业了,同学们就要告别母校。临别时,同学们纷纷用古诗表达自己的难
舍难分之情,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才是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二、填空题
15.课文内容回顾。
(1)《竹石》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清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书、画世称
“__________”。《竹石》和《石灰吟》一样,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是__________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__________同
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团结起来,打
败敌人。
(3)人们常用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
培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5)苏轼的《浣溪沙》中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抒发的感情类似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知道过年吃鱼这一习俗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
的吉祥寓意是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6.句子游乐场。
(1)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阳光照在叶子上,________________
(3)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没法估算日子。(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综合性学习活动。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
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
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一项?请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曰:
。
18.按原文内容填空。
19.写出“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
(2)一人虽听之.。(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
(4)虽与之.俱学。(______)
20.文中用__________的手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21.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
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
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
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
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
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
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
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
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走进书里去。
2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把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_的快
餐。深刻写出了阅读与看电视截然不同的韵味。
2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8.习作。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有着许多乐趣。也许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也许是思想上
的一次变化。在成绩面前,有的同学体会到失败的痛苦,同样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也有
的同学埋头苦读,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请以“享受的乐趣”为题目,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写如登山、办报、劳动、读书、游戏、弹琴等词
语。②叙事具体,语句通顺突出“乐趣”,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③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④书写工整,字迹美观,卷面整洁。⑤文章中
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 正确。
B 错误。抽噎 yè应为 yē。
C 错误。尽管 jìn 应为 jǐn。
D 错误。机械 jiè应为 xiè。
2.B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
分析完成即可。
A 项,“ 通霄”改为“通宵”;
B 项,正确。
C 项,“ 严竣”改为“严峻”;
D 项,“ 乱篷篷”改为“乱蓬蓬”;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
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D 选项错误,“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
平常,轻松。
4.C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按照题目要求,找出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分为三种: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学生平时要多做题。
A:虚伪、夸耀、分裂是贬义词,当机立断是褒义词。故 A 项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
B:简朴、刚强、锲而不舍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故 B 项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
C:优雅、谦虚、机灵、落落大方都是褒义词。故 C 项正确。
D:机智、宽容、和善是褒义词,夸夸其谈是贬义词。故 D 项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
5.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毒品的危害。吸毒属于不良诱惑,不良诱惑危害大,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吸毒会危害身心健康,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使人不思进取,会影响家庭和谐,
导致家破人亡,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严重地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要远离毒品,
不沾毒品,珍惜生命,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选项 B 符合题意;A 错误,
不能看更不能吸;C 错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D 错误,不能去易涉毒场所。
6.D
【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
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
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草原》《北京的春节》《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
7.A
【详解】
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
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
贤能。
A.“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
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
差的人请教为耻。
8.C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音节划分,划分诗词的朗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