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共 30 题;共 60 分)
1. 古埃及的文明厚重、有趣、神秘、璀璨。其中古埃及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 )
A. 格列高利历
B. 太阳历
C. 儒略历
D. 阴历
【答案】B
【解析】
【详解】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是古埃及人创制的。古埃及最初一年定为 360
天,后来改为 365 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
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 4 个月,每月 30 天,每月里 10
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 12 个月,另加 5 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与古埃及无关,排除。故答案为 B 项。
2. 2017 年 5 月 14 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
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
江流域……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底格里
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诞生了( )
A. 古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答案】B
【解析】
B. 古巴比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两河流域,在这里诞生了
古巴比伦文明,B 项正确;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排除 A 项;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排除 C 项;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爱琴海海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伯里克利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由全体公民掌握。”这
里的“全体公民”是指( )
B. 全体成年居民
C. 全体男性居民
D. 全体成
A. 全体居民
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全体公民”指的是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故答案选 D。
4. “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
涌入西方”。材料反映的是(
)
A. 伯里克利执政的意义 B.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C. 种姓制度的影响
D. 十字军
东征后的后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前 334 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
时十年,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
的亚历山大帝国。这一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
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
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
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B 项符合题意;A 项只是雅典的改
革,排除 A 项;C 项是古印度的,排除 C 项;十字军东征没有把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 它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
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材料最适合用来评价( )
A. 古希腊
C. 阿拉伯帝国
【答案】B
【解析】
B. 古罗马
D. 奥斯曼土耳其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曾经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建立了罗马
帝国;在其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传向世界;还曾经以《十二铜表法》
等法律,影响世界,B 项正确;其它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
6. 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上,以宏伟壮丽、经久实用著称。
下列不属于古希腊罗马建筑的是( )
A.
C.
【答案】C
B.
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
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大的金字
塔是胡夫金字塔。所以,C 项不属于古希腊罗马建筑,符合题意;A 项是古代希腊的建筑;
BD 两项是古代罗马的建筑。由此可知 ABD 三项都属于古希腊罗马建筑,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 宗教对于我们来说,陌生而又神秘,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那么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元年以前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都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三大
宗教的传播都促进了各地区间文化的交流,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C 项正确;基督教诞生于
公元一世纪,伊斯兰教诞生于七世纪,只有佛教诞生于公元前 6 世纪,所以,都诞生于公元
元年以前是错误的,排除①的 ABD 项。故选 C 项。
8.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在城市兴起的过程里,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
的传记’。前所未闻的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 农民阶级
B. 市民阶级
C. 封建贵族阶层
D. 奴隶主
阶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城市兴起的过程里,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
前所未闻的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西欧城市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
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他们的出现为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所以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B 项正确;
A、C 两项是中世纪原有的阶级,并不是新出现的,排除;西欧中世纪是封建社会,没有奴
隶主阶级,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权力上?( )
①免赋税权②司法特权③立法权④教育自主权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古老的大学中,以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最
为著名。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
权、教育自主权。①②④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③立法权不是大学具备的权利,不符合题
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
10. 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事件是(
)
A. 大和统一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建立
D. 大和兴
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646 年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日本开始从奴
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
11. 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穆罕默德”、“公元 7 世纪”、“清
真寺”等信息。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道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穆罕默德”、“公元 7 世纪”、“清真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 7 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该宗教信奉真主安拉,做礼拜的地方
叫做清真寺,A 项正确;基督教创建于公元 1 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排除 B 项;
佛教产生于前 6 世纪至前 5 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排除 C 项,排除 C 项;道教是
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2. 公元 8 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均由某帝国传播到欧洲,该帝国是
A. 波斯帝国
B. 罗马帝国
C. 法兰克王国
D. 阿拉伯
帝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8 世纪,印度数字流传到了阿拉伯帝国,并伴随这帝国的
远征推向世界;而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流传到欧洲后,加速了这一传播过程;因此只
有选项 D 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3. 11 和 12 世纪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下列选项与
材料符合的是
A. 西欧庄园的出现
C.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B. 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D.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 11 至 12 世纪,欧洲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
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
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如法国的琅城、康布雷、亚眠等,意大利的威尼
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米兰等。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
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 符合题意;西欧庄园是在 9 世纪流行,A
排除;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没有体现“达到了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B 排除;租地农场是
在 14 世纪中期出现,D 排除。故选择 C。
14. 研读欣赏历史绘画作品,挖掘出隐含其中的历史信息,有助于了解历史事件。下图作品
有助于我们
A. 讨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了解美国的诞生
C. 认识文艺复兴的成就
D. 探索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发表《独
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
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 13 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B
项符合题意;图片是美国大陆会议召开的情景,不是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A 项不符合题意;
文艺复兴最早开始于意大利,没有影响美国,C 项说法不正确;新航路开辟是葡萄牙和西班
牙开始的,不是美国,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5.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
A. 反对君主专制, 建立共和国
B. 反对殖民压迫, 实现民族独立
C. 建立君主立宪制
D.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是英、法、美国资
产阶级为巩固革命成果或促进革命发展颁布的,三者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建立资本
主义民主社会愿望,D 项正确;美国没有君主制,排除 A 项;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是《独立宣言》的主旨,排除 B 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英国《权利法案》的要求,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6. 19 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 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
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
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
A. 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
B. 西方学校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 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
D. 科技革命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答案】A
【解析】
【详解】19 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所以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
要国家建立大量职业学校并且以教授科学理论为主,都是为了培养更适合工业革命需要的高
素质劳动力,A 项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并不能说明西方高等
教育体系的转型,排除 B 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劳动力培养方向的变化,没有体现理论的创新,
排除 C 项;材料不能表明大众教育普及,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 1848 年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的标志是(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开罗宣言》的发表
D.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目中“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 年《共
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B 项正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于 1863 年美国内
战期间,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开罗宣言》发表 1943 年二战期间,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1942 年二战期间,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8. 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
同,他(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四位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但是,玻利瓦尔是反对西班
牙殖民者的,华盛顿、章西女王和尼赫鲁都是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故答案选 B。
19.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的发明是
B. 内燃机
C. 电动机
D. 发电机
A. 蒸汽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内燃机以石油为燃料,必然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
化工业产生,B 项正确;蒸汽机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与煤的开采和使用有关,排除 A 项;
电动机和发电机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但与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无关,
排除 CD。故选 B 项。
【点评】
20. 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于( )
A. 棉纺织业
C. 采矿业
【答案】A
【解析】
B. 交通运输业
D. 冶金业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棉纺织业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
大大加快了织布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18 世纪 60 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据此可知,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揭开了工业革命,因
此在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于棉纺织业,故选 A。
21. 下面的画作,画面艳丽而又优雅,每朵葵花都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和葵花叶则像跳跃的
火苗。该画作的名称是( )
A. 《向日葵》
C. 《夜间的咖啡馆》
【答案】A
【解析】
B. 《最后的晚餐》
D. 《蒙娜丽莎》
【详解】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向日葵》的作者是荷兰画家梵高,它擅长运用有力的
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A 项正确;《最后晚餐》是意大利艺术
家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排除 B 项;《夜
间咖啡馆》是荷兰画家梵高以一间咖啡厅的夜景为题材创作的油画,它基调是温和的,但充
满了感情和活力,有着强烈的色彩对比,排除 C 项;《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
所创作,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
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2.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奥匈外长叫嚣:‘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
廉二世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A. 萨拉热窝事件
C. 来克星顿的枪声
【答案】A
【解析】
B. 凡尔登战役
D. 克里米亚战争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可知,此内
容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后欧洲国家激动的心情。1914 年 6 月 28 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
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
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故 A 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故 B 不合
题意;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故 C 不合题意;克里米亚战争是发生在 1853
年俄国与英法联军的战争,与题干无关,故 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A。
23. 正义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
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A. 三国同盟
B. 三国协约
C. 轴心国集团
D. 反法西
斯同盟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