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及答案
1. 小明喜欢旅游。暑假他游完了下图所在的景点。请你判断,他旅游的国家是
第 I 卷 选择题
B. 埃及
C. 中国
D. 巴西
A. 印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
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故小明旅游的国家是埃及,故选 B;ACD 均没有图中的金字塔,
排除。
2. 《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古代埃及
D. 古中国
【详解】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
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其突出的代表是古巴比伦王国的
文明。其中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 A。
3. “它是最具代表住的模形文字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共有条文 282 条,内容十分
广泛,”这部法典是
A. 《汉调拉比法典》
B. 《权利法案》
C. 《十二铜表法》
D. 《人权
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它是最具代表住的模形文字法典”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
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 1776 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
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
典》原文刻在一段高 2.25 米,上周长 1.65 米,底部周长 1.90 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
又名“石柱法”,A 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和《十二铜表法》和《人权宣言》都不是模
形文字法典,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 当乔达摩·恐达多否定种姓制度时,印度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该宗教是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
A. 道教
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 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
尖锐,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
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
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B 项符合题意;道教是中国
的宗教,A 项不符合题意;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C 项不符合题意;伊斯兰教是穆罕
默德创建的宗教,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5.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
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也将东方文化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 A。
6. 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 509 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在公元前 509 年,属于公元前 6 世纪末,其位置应该是在 B
处, CDA 错误。故选 B。
7.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
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
是中国古代的汉朝,另一个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答案】D
【解析】
B. 法兰克王国
D. 罗马帝国
【详解】“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
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
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罗马帝国。公元前 27 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
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 2 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汉朝(前 202-220 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
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D 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
4 世纪建立,A 排除;法兰克王国是在 481 年建立的,B 排除;拜占庭帝国是在 395 年由罗
马帝国分裂而成,C 排除。故选择 D。
8. 古希腊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中属于古希腊的建筑成就是
A. 圆形大剧场
B. 凯旋门
C. 帕特农神庙
D. 万神庙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的建筑成就,故 C 符合题意;圆形大剧场、
凯旋门、万神庙都是罗马古建筑,故 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
9. 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
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一仪式在 11
世纪普遍存在于
A. 东罗马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西欧
D. 日本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有封君封臣制度,这其中一个仪式是行臣服礼,故 C
符合题意。东罗马帝国实行军区制;阿拉伯帝国实行伊斯兰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
专制政体;日本以前实行过幕落体制,故 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0. 9 世纪中叶,盛极一时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个国
家不包括
A. 法兰西
【答案】D
【解析】
B. 意大利
C. 德意志
D. 英吉利
【详解】9 世纪中叶,盛极一时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
个国家不包括英吉利。814 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 年,查理
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
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ABC 排除;综上分析可知,这三个国家不
包括英吉利,D 符合题意。故选择 D。
11. 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
A. 亚非的文明
B. 欧亚的文明
C. 封建的欧洲
D. 封建的
亚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所给提示可知,农奴、庄园、封臣是封建社会存在的。西欧体现的欧洲的
封建社会,因此这三幅图片体现的是封建的欧洲,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亚洲,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2. 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经济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
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的土地除了耕地,还
有林地和草地。土地分为庄园主的土地和村民的份地,庄园主除了耕地之外,还有森林和草
地,庄园中的磨坊、桥梁、牲畜等都属于庄园主。庄园里的村民们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
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要为庄园主干活。这段话说明了
A. 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
B. 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
C. 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
D. 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庄园的主要经济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
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的土地除了耕地,还有林地和草地。土地分为庄园主的土
地和村民的份地,庄园主除了耕地之外,还有森林和草地,庄园中的磨坊、桥梁、牲畜等都
属于庄园主。庄园里的村民们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
有几天要为庄园主干活。”可知,当时的庄园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反映庄园经济具有
自给自足的特点,D 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A 不符合题意;
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村民,B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
C 不符合题意。所以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
13. 12 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 300 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
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 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 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 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 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
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
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
赢得了自治权,题干材料描述的就是伦敦市民通过金钱赎买,获得了部分自治权,C 项符合
题意;ABD 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14. 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A. 行会
B. 教会
C. 庄园
D. 大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 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新气象,大学出现,它被称做欧
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 D 符合题意。行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手工业组织,教会
在欧洲中世纪控制思想和文化,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故 ABC 均不符合题
意。故选 D。
15. 在它的疆域上,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为后来西
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里的“它”是指( )
A. 罗马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
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
的精神营养。”可知,这里的“它”是指拜占庭帝国。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
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
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它为保存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起了重要作用,C 符合题意;ABD 项与“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等不符,故选择 C。
16. 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 天皇掌握实权
B.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C. 缓和了矛盾,稳定了政局
D. 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
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此题选 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实质性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
封建社会。
17. 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释迦牟尼”、“公元前六世纪”、
“众生平等”等信息。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A. 佛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释迦牟尼”、“公元前六世纪”、“众生平等”,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一宗教是佛教,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 A。
18. 阿拉伯人在长期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下列
事物中能让我们领略其独特魅力的是
A. 《查士丁尼法典》
B. 《天方夜谭》
C. 《荷马史诗》
D. 《山海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
书中所讲的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
国的风土人情,B 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的,A 不符合题意。《荷马史诗》
是古希腊的,C 不符合题意。《山海经》是古中国的,D 不符合题意。所以 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 B。
19.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的历史名称与史实不符,但众口铄金,也就沿袭下来了。下面历
史名称与史实不符的有
①阿拉丁和神灯②文艺复兴③新航路开辟④印第安人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阿拉丁和神灯出自《一千零一夜》,名称与史实相符,不选;②文艺复兴是新兴
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
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历史名称与史实不符;③新航路开辟是 15 开始,由于
传统商路受阻,西欧国家为了寻找东方的商品和黄金,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历史名称与
史实相符,不选;④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不是印度的居民。历史名称与史实不符。
根据分析可知 B②④符合题意,故选 B;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20. 下列哪一事件最能体现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A. 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
B. 西欧城市的兴起
C. 基督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D.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
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
起。14 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
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
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
地为市场而生产。13 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出现了手工工场。越
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农业上出现租地农场,手
工业在生产组织方面出现了手工工场,这是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这些变化的
实质是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故正确答案为 D。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1. 13、14 世纪,欧洲城市中有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新的政治力量,它是
A. 封建农奴
B. 庄园领主
C. 富裕农民
D. 市民阶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
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他们被称为城市居民。13、14 世纪,市民阶
层不断发展壮大的新的政治力量,在英法等国由国王召开的议会中,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并不
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故 D 符合题意;封建农奴、庄园领主、富裕农民与题干无关,故
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
22. 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其舰队在航行途中能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
度洋风光的是(
)
A. 迪亚士船队
B. 达·伽马船队
C. 哥伦布船队
D. 麦哲伦
船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 年-1521 年,麦哲伦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
洋、印度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D 项正确;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
马到达印度西海岸,哥伦布达到美洲,三者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点睛】
23. 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