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内蒙古兴安盟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 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 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措施
是
A. “推恩令” 的实施 B. 盐铁专卖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派卫青、 霍去病北击匈奴
2. 春秋时期, 一位大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 强调对人要和
善、 仁慈, 这位思想家是
A. 墨子 B. 韩非
C. 庄子 D. 孔子
3. 下列史实中, 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D. ①②④
4.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②④
5. 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
6. 下列历史事件, 排序正确的是
A. 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B. 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遵义会议→古田会议
C. 秋收起义→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D. 古田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7. 七七事变后, 日军大举进攻, 企图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 z
一系列战役, 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 谢晋元——武汉会战 B.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 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 张自忠——淞沪会战
8. 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著名论断
B.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具体决策
D. 中共十四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9. 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公私合营是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C. 到 1956 年底, 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 下列发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排序正确的是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③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D. ②③①④
11. 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哪一年
A. 1984 年 B. 1987 年 C. 1997 年 D. 1999 年
13.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就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
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据此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
策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全方位外交
14. 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 叙述错误的是
A. 美、 英盟军登陆诺曼底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B.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闪电战” 的破产
C. 波茨坦会议以中、 美、 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德国投降的公告
D. 1943 年, 法西斯同盟中意大利最先宣布无条件投降
1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C. C
D. D
B. B
A. A
二、 论述题
16. 找出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条理清楚。 至少从 3 个方面论述。
三、 综合题
17. 19 世纪中期起,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 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
索。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 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练兵也, 海
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1898 年 6 月 11 日 ,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 随
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25 年 3 月 12 日 ,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 终年 59 岁。 世人闻此噩
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 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 由神, 三民五权, 推翻
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 齐心协力, 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摘自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
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 民用企业各一例。 你认
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的原因是什么?
(2)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中的“民” 指什么人?
(3) 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他还有哪些“未竟之
功” ?
(4) 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 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
18. 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 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 经过工业革命, 纺织、 冶金、 煤炭、 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
基本部门。 到 1830 年, 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 到 1850 年, 英国城市人口超
过农村人口。 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改变了
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
景下产生的。 从此,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
勃发展。
——摘自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60~1900 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
材料四
(1) 依据材料一, 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革命。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
变化的原因。
(4) 根据材料四回答,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 C
2. D
3. C
4. A
5. D
6. A
7. B
8. D
9. B
10. D
11. D
12. C
13. A
14. C
15. B
16. 本题属于依据史实记性论述题, 需要学生掌握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
维新的相关知识, 结合史实论述, 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都使本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7.
(1) 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没有改变封建落后的政治
制度。
(2) 指资产阶级。
(3)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专制独裁统治; 真正实现
三民主义。
(4) 科学与人权; 创办《青年杂志》, 掀起新文化运动; 发表《文学革命论》 一文,
提倡白话文。
18.
(1) 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十月 革命
(3) 特点是增长迅速。 原因: 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美国进行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
(4) 高铁技术的进步, 使出行更为便捷,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科技的发展也带来环境
污染问题, 环境危机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