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1年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 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考试用时: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卡.一并交回。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Fe-56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 ....... 题卡上... 1.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A.酸雨 B.沙尘暴 C.白色污染 D.温室效应 2.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生活中最常见的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是 A.NaOH B.NaCl C.Na2CO3 D.NaHCO3 4.小红不爱吃水果蔬菜,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评价,小红最有可能缺乏 A.蛋白质 B .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5.下列图标中,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最常见的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容器都适合长期储存食品 B.化纤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D.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7.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钢是很纯的铁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xH2O C.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 D.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 8.据广州日报 2011 年 5 月 17 日的报道,广东紫金县违规排污事件造成的铅(Pb)污染已导致 45 人血铅超 标。符号 “Pb”不能..表示 A.铅元素 9.二氧化硅(SiO2)属于 B.金属铅 C.一个铅原子 D.一个铅分子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10.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粘稠液体 B.熔点-50℃ C.有慢性毒性 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11.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 B.导电 C.燃烧 D.灭火 12.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 A.蜡烛 B.铝 C.磷 D.铁 13.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pH﹤7 的是 A.CO2 B.KOH C.NH3•H2O D.KCl
1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比空气重 C.都有还原性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15.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的是 A.Na+ B.Cl— C.OH— D.N 16.某纯净物 M 微热就能分解生成 NH3、H2O 和 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M 不稳定 C.M 中含有水 B.M 是化合物 D.M 由四种元素组成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B C D 18.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银和稀盐酸 C.铝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D.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1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浓硫酸,后缓缓加水并搅拌 20.长期施用 (NH4)2SO4 化肥的土壤容易酸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2SO4 属于氮肥 B.(NH4)2SO4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 C.不宜 长期施用 (NH4)2SO4 化肥 D.(NH4)2SO4 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21.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2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 项 A B C D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比较铝和铜的金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属活动性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检验露置在空气 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取 少 量 氢 氧 化 钾 溶 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 拌 铝丝表面有 铜 铝比铜活泼 析出 有白色沉淀 氢氧化钾溶液已 产 经 生 变质 盐类物质溶于水 溶液温度下 都 降 能 使 溶 液 温 度 下 降 检验集气瓶中是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木条火焰熄 集气瓶中已集满 否集满二氧化碳 气瓶中 灭 二氧化碳 2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 固体 (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 溶液(NaHCO3)——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24.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 KNO 3 溶液中逐渐加入 KNO 3 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 变化规律的是 25.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 A 和 O2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CO2 和 9gH2O,则 A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 可能..是 A.26 B.40 C.58 D.90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共 16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26.(4 分)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 (1)锶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图 2 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27.(7 分)“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 。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__________。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 。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 5 mL 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 或 mL。 (5)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 + Mg(OH)2 = (CH3COO)2Mg +2H2O ,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 28.(5 分) 硝酸可发生反应: 。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2)X 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为 。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 、 。 三、简答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29.(5 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 (提示:分液漏斗可以防止气体外逸) (1)写出图中标号 d 的仪器名称 。 (2)a 中的药品是 ;c 中试剂的作用是 (3)请说明如何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 。 。 30.(7 分)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 CaCO3、CaO、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 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 它的可能组成有 种。 (2)若实验取固体粉末 20g,生成白色沉淀 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5.85%的 X 溶液 200g(只含 一种溶质),则 X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固体粉末由 (填化学式,下同)组成, 其中质量小于 10g 的是 。 四、科学探究(共 12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31.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 中化学阶段的重要实验。小元同学准确称取 7.9g 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 收集到氧气 580mL(标准状况)。 ( 1 ) 请 写 出 两 个 实 验 室 用 固 体 反 应 物 制 取 氧 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 (2)意外发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7.9g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氧气 560mL(标准状况)。小元 通过数据分析,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和理论计算的氧气体积不相符合,并且在实验中还意外 发现锰酸钾溶液呈墨绿色。 (3)提出假设:小元取实验后的少量固体残渣再次加热,经检验又产生了氧气。根据小元发现的问题 和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 1:二氧化锰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 假设 2:锰酸钾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 假设 3: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受热都可以放出氧气 假设 4: (只填一种) (4)设计实验:小元用最初加热所得的残渣及必要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验证假设..2.。请在 下面实验流程方框中的相应位置填写各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 请简要叙述步骤 5 的操作 (5)得出结论: 若观察到 ,则假设 2 成立;若观察到 ,则假设 2 不成 。 立。 五.计算题(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32.(3 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中 Cl 的化合价是 , 二氧化氯中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75g 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质量 是 。 33.(7 分)将 2.34gNaCl 固体溶于 103.4g 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 200g AgNO3 溶液。
实验过程中,生成的 AgCl 的质量与滴入的 AgNO3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下图所示(提示:NaCl + AgNO3 = AgCl↓+ NaNO3 )。 (1)计算 A 点处生成 NaNO3 的质量? (2)计算 B 点溶液中 AgNO3 的溶质质量分数? (若最后结果不能整除,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11 年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A 14 B 2 C 15 D 3 B 16 C 4 D 17 B 5 D 18 A 6 B 19 D 7 A 20 B 8 D 21 A 9 A 22 B 10 C 23 D 11 C 24 C 12 A 25 B 13 A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化学式错误、未配平不给分;生成物状态漏标或错标扣 1 分。其余每 空 1 分。共 16 分) 26. (4 分)(1)金属 (2)38 87.62 (其他答案不给分) (3)Sr2+ 27. (7 分)(1)氧气(“氧分子”、“O2”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2)生活污染(“放射性水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病源微生物污染”等合理答案给分) (3)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合理答案均给分) (4)2.5 10(答案不要求顺序) (5)2CH3COOH + CaCO3 = ( CH3COO)2 Ca + CO2↑+ H2O 28. (5 分)(1)分解 (2)O2 质量守恒定律(答“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或“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 ..... 目不变...”等合理答案均给分,若答“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 .......”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 数.不变..”或“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 .......”或“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个数不变 .......”均不给分) (3)避光(“棕色瓶保存”等合理答案) 低温(“防止受热”等合理答案) (不要求顺序,若将两个要点填在同一空格给全分,如“阴凉”) 三、简答题(除特别注明外,其余每空 1 分,共 12 分) 29. (5 分)(1)集气瓶(错别字不给分)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均给分) 干燥氧气(“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干燥”、“吸水”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3)装置 c 中的左边导管插入液面下(或“装置 c 中的进气导管插到液面下”)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不分顺序,合理答案均给分)
30. (7 分)(1)CaCO3(或“碳酸钙”) Na2CO3(或“碳酸钠”) 3 (2)11.7(“11.7g”也给分) CaCO3、CaO、Na2CO3(2 分,少答不给分) CaCO3、CaO(少答不给分) 四、科学探究(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除特殊标注外,其余每空 1 分。化学式错误、未配平均不给分;不 写必要的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漏标或错标合扣 1 分。共 12 分) 31.(1) (3)MnO2 可以催化 K2MnO4 受热分解产生 O2(或“K2MnO4 可以催化 MnO2 受热分解产生 O2”或“KMnO4 在不同 温度下以其它方式分解产生更多氧气”或“升高温度 K2MnO4 和 MnO2 相互反应产生 O2”)(合理假设均 (不要求顺序) 给分) (4)溶解 过滤 蒸发 取干燥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烧的木条)插入试管中(2 分,未表达 出“充分加热”的含义扣 1 分,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5)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更旺)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木条没有燃烧更旺) 五、计算题(第 32 题每空 1 分,第 33 题按步骤给分,共 10 分。计算过程没写必要的单位合扣 1 分,没写 “答”但能表述清楚不扣分) 32.(3 分) 或 +4 35.5︰32 (或 71:64) 3.2g(没有单位不给分) 33.(7 分)(1)解:设 A 点处生成 NaNO3 的质量为 x 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58.5 2.34g 85 x ………………………………(1 分) 58.5 2.34 g x = 3.4g ………………………………(1 分) = 85 x (2)设 A 点处反应 AgNO3 的质量为 y,生成 AgCl 的质量为 z 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170 y 58.5 143.5 2.34g z 170 y 58.5 2.34g = = 58.5 2.34g 143.5 z y = 6.8g z = 5.74g ………………………………(1 分) ………………………………(1 分) ………………………………(1 分) m(B 点溶液)=2.34g +103.4g + 200g - 5.74g = 300g …………………………(1 分) B 点溶液 AgNO3 的溶质质量分数 = (其他合理解答参照给分) 6.8 g 300 g × ……………(1 分) 100% = 2.3% 答:A 点处生成 NaNO3 的质量为 3.4g,B 点溶液 AgNO3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3%。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