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及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唯心主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唯心主义》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在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我们就称之为是唯心 主义,那么唯心主义又有哪些基本形态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唯心主义。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含义 活动一:案例剖析 我们先看先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 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 这五句话分别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老师总结:在唯心论中,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因 为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活动二:火眼金睛 主观唯心主义: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对话。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 天地之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
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王守仁的这种观点属于什么观点的呢?——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跟主观唯心主义不同,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比如上帝, 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哲学客观精神的外 化和表现。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大家来看一个例子:比如一位同学这次考试考了 60 分,大家如何去评价他呢?是不是就认为 这位同学就不好呢?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位同学呢? 最后师生明确:在判断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材料,分析哪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 义。 板书设计 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含义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怎样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确实存在着“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但从哲学派别上看,则只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因为 在哲学史上,从来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 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 题而形成的。它们的对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结合的,在历 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存在过辩证的唯心主义;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也出现过辩证的唯物主义。既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又有唯物 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2.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目标】 识记唯心主义的含义;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 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能力目标】 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和把握 社会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
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下面老师找同学们来 回答。 小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由我国人民民 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思考一: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属 于我国的政体,政体和国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小结:国体决定政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的国体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政体 (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我国政体与不同国家政体的比较 1.情境问题:你知道当今世界其他国家采取怎样的政体?实行怎样的原则吗? 多媒体展示:美国、日本、德国的政体。 2.小组讨论,代表总结。 3.合作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不同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以及权力运行的原则进行分析 和对比。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教师总结:(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它保 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环节三:巩固提高 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有哪些疑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探究共享。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与其他国家政体的比较,明白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同学们要加强理解和记忆。 作业:请同学们围绕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写一篇小论文,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 享交流。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2.我国政体与不同国家政体的比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答辩题目解析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 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它动员了全 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结。因此,我国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教学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 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 教学方法。创设的情景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 渲染的情境等。在我国国体与其他国家国体就行比较学习时,我采用了情境法教学,分别播 放了美、英、日、德的政体,之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对其他国家的整体进行讨论,最后通 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到我国政体的优势,因为该知识点属于难点,通过讲授法无法让学生 真正体会和认识到我国整体的优越性。 讨论法是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意在克服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一切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封闭 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对“我国政体的优越性”进行讨论外,在巩固提高环节,让学生提出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疑点,大家一起讨论探索,运用了讨论法,将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变
为集体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教师:这些都属于我们璀璨的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们就如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大家知道 这些伟大的中华文明都是谁创造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一起找答案。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多媒体展示:《格萨尔王传》。 想一想: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提示:①其内容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②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人民群众的生 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教材插图也说明了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 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 的社会精神财富。 教师提问:《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此知识教材从三层论证了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
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下列资料: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 材。 教师总结: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 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人民群众还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板书设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首先,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 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再次,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形成和发展的源 泉,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高中思想政治《财政促进社会公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地铁运送乘客的资料:想一想:修建地铁应该由谁来负责? 教师总结:中国大陆地铁的建设一般由政府出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能处处感受到政 府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服务。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那么财政都有哪些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政的第一个作用:财政促 进社会公平。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活动一:材料分析。多媒体展示财政改善民生的相关材料。结合教材知识,想一想材料体现 了财政的哪一作用? 教师总结: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活动二:想一想。结合教材知识、自身生活实际并列举案例,思考一下财政通过哪些途径促 进社会公平? 教师总结: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 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活动三: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社会保障的相关材料。结合教材知识,谈谈社会保障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明白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 重要作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活动:多媒体展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流程图。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该图说明了财政具有什么 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通过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账户,通过财政资金的注入,以
保障农村居民达到年龄后获得养老资金,是通过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 障。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以及财政如何促进社 会公、改善人民生活。 作业:课下搜集案例,想一想财政是如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 行”的。 板书设计 财政促进社会公平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财政的作用?【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 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2.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理解财政是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的。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