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下半年西藏教师资格高中政治真题
D.学期计划
D.课堂活动
D.高二年级
B.课题计划
B.形式型策略
B.迁移
B.体谅模式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C.定势
D.原型启发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规律
的反映。
A.顺序性
2、教案也叫____
C.课时计划
A.单元计划
3、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____
A.内容型策略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__
A.认识活动
5、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
内容,这属于____
A.知觉的选择性
整体性
6、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
主要因素是____
A.问题表征
7、”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____
A.认知模式
8、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
A.初二年级
9、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 10 岁,实际年龄是 8 岁,他的比率智商是____
A.80 B.100 C.120 D.125
10、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
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
做____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11、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____
A.班主任工作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2、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____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理科和文科
统课和现代课
13、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____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的问题
1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
A.外部分组
15、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传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C.学生发展有关
B.知觉的恒常性
B.政治课教学
B.内部分组
D.坚决选择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B.4 岁-5 岁
C.4 岁
D.6 岁
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
A.苛勒
16、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____
A.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17、技能的种类有____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8、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____
A.孟子
19、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____
A.2 岁
20、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
减少挫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
成功率为 50%时,他们会____
A.可能选择
21、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
指的是____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方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____
A.布鲁纳
2、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____
A.社会本位论
3、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而在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教育是一种____
A.生物现象
5、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
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____
A.体谅模式
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
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__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7、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
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___
A.牢记住题目内容
控解题过程
8、牛顿在看到苹果坠地时觉察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躺进浴缸时发现了浮
力原理。这些都体现了在创造过程中
A.想像的作用 B.直觉的作用 C.定势的作用 D.动机的作用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C.奥苏伯尔
D.苛勒
B.加涅
B.个人本位论
B.心理现象
B.社会模仿模式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C.有效地监
D.成绩评定
B.活动课程
D.5、6 岁—12、13 岁
D.直线职能式
D.幼儿教育
B.气质
C.性格
D.习惯
B.标准参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B.职能式
C.螺旋式
B.中等教育
C.初等教育
B.上课
C.布置作业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9、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备课
10、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叫 ____
A.能力
11、在一门课程或者某项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等结束时,教师通常会
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____
A.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
课程类别中的____
A.学科课程
13、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制形式属于____
A.直线式
14、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____
A.高等教育
1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 岁—11、12 岁
岁
1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7~11 岁的小学生处于认知结构发展的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D.形式运算
阶段
17、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
B.刺激律
A.准备律
18、学校文化的内容有____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性的理解
1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了解和研究学生
工作
20、学生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和学校所制定的有关日常行为规范对道德行为的
是非、善恶、美丑进行判断的能力称为____
A.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能力
21、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____
A.观察力
B.对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的理解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B.曲调感
C.节奏感
B.5、6 岁—11、12 岁
C.6、7 岁—11、12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
B.自我教育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
E.对集体的看法
C.对个
D.道德
D.色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