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
教育管理学(一)
一、名词解释(5 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校长负责制
2.非正式组织
3.理性模式
4.教师聘任制
5.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3 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教育管理中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2.简述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3.教学管理的任务有哪些?
三、论述题(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论述古典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谈一谈这两种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
启示。
2.试用所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分析“为什么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更为重要?”
三、材料分析题(2 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材料 1:
某校为了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规范和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教师考勤制度。一天,有人向教务处
反映,刘老师前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时迟到了 20 多分钟。教务处了解情况属实后,按校规
拟定了处罚意见,对刘老师进行通报批评并扣发当月奖金的 25%。但是,处罚还没有公布,
就被刘老师知道了。于是,她找到校长哭诉自己的委屈。刘老师已在校工作十年,工作表现
一贯很好,极少迟到早退。为了工作,她一直没有要孩子,直到 10 个月前才生了个女儿。
由于孩子尚小,她每天中午要赶很远的路回家给孩子喂奶。因为怕耽误学生上课,她曾要求
教务处调课,可调课难度太大,教务处没有同意。那天中午,在回学校的路上,刘老师的自
行车坏了,所以迟到了 20 多分钟。她认为自己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工作,而那天迟到又不是
故意的,不应该受处罚,希望校长能够撤销处分。
思考题
1.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将如何处理刘老师上课迟到的事?
2.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案例分析学校应如何将制度方法应用于学校管理。
材料 2:
根据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某校教务处提出了一项由全校学生给任课老
师涂卡评分、各年级教师互相涂卡评分的制度。这种评价考核方案通过计算机统计折算,把
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予以量化。方案指出:全校师生参与评价使得评价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
遍性;由计算机按统一程序统计折算,提高了评价的公正性与可信度;量化结果用于年终考
核,使考核中的教学质量一项有了较准确的体现,同时也为晋职评优提供了依据。经主管校
长同意后,教务处花了 7 万余元购置了阅卷机、专用读卡机等设备,同时,制定了 10 项评
价标准,每项由四项小标准组成,并附上涂卡说明一并下发各年级。根据要求,学校 100
多位老师按本年级教师数每位需评价并涂卡 30 到 80 张不等,1000 多名学生每人按每学期
上课学科数需涂卡至少 5 张。评价工作从每学期第 15 周开始,学期末收回评价结果。
第一次评价工作刚进入操作阶段,问题就出来了。第一,在教师方面,许多人提出对本年级
其他人的教学情况不了解,无法评价;也有人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根本不愿评价别人;更多
的人则嫌麻烦不愿花时间去做。于是,作为一项任务,一些老师便找来学生,让他们丢开评
价标准,按照“不给最低分、不给最高分”的原则代为涂卡。第二,在学生方面,最多的意
见是即使看着所列项目的等级标准,自己也难以把握给所评老师打几等;认真点的学生还能
凭总体印象去评价,不认真的学生则丢开标准任意涂抹;更有个别学生给平时要求严格、批
评过自己、给过自己不及格成绩的教师评为末等。至第 16 周周末,经再三催促,机读卡只
收回 86%。虽然评价结果未公布,但一些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批评也
少了。期末考试后统计成绩,学生的卷面得分平均上升 6 分,及格率提高了 5%。面对这种
结果,有人评论说,学校如此兴师动众搞所谓的教学评价,纯属劳民伤财,扰乱教学秩序,
掉入了“现代化陷阱”。
思考题
1.你认为该校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2.根据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你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教育管理学(二)
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3.论述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的优缺点。
4.教师的义务有哪些?
二、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如何理解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2.如何理解校长负责制?在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
材料 1: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L 市推行教师聘任制,并在实施细则中明文规定,
每校必须有 3%-6%的教职工待岗。某中学近两年来,按照 L 市教委的统一布置在每年的暑期
都要进行教师聘任制工作。为了今年的工作更有利、更科学、更规范的开展,临天中学早在
上一年聘任制工作结束后学校就进行了准备:建立健全了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了学校教职工
考核细则量化表,并在教代会上通过。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了监督、管理的力度。聘
任前,召开了校聘任小组会议,最后确定了今年的考核方案:量化得分占 80%,教队工民主
测评占 20%,根据考核总分确定出 10%的教职工(按比例为 2 人)作为待聘对象,再由聘任
小组最后确定一名待岗人员。
经过一番紧张、辛苦的工作,有两位教师进入了 10%的名单。在最后的一次聘任工作小组会
议上,针对两个的情况,大家进行了讨论。从两人的情况来看,李某某教学业务能力较好,
但时常因身体或态度原因未到校上班。李某某量化考核分较低,而民主测评分较高;张某某
刚好相反,从实际情况,他教学业务能力较差,但平常到位情况较好。究竟应该淘汰谁?无
记名投票表决的结果是:16 人投票,8∶8。“末尾淘汰”卡壳了。
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教师聘用中的末位淘汰制?
(2)你认为教师管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材料 2:
某校广播电台开辟了一个“我眼中的校园”的栏目,发动全校学生将在校园里观察到的好行
为或不良现象写成稿子。这个活动还与“行为规范养成评比”结合起来,被表扬的班级在行
为规范评比中加分,被批评的班级则要相应减分。负责编审的凌老师发现,来稿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表扬的稿件多是写自己班级的事,批评的稿件则基本上都是针对别班的。某天,凌
老师收到一篇稿子,反映自己班同学在校午餐时,将吃剩的饭菜就近倒进教室旁边的下水道,
使下水道经常堵塞。后面署名:高二(5)班晓曼。凌老师觉得作者敢于自曝班丑,难能可贵,
就立刻采用了这篇稿子。
听到广播里的批评稿,正在食堂吃饭的高二(5)班班主任吃惊不小,赶紧回到教室。一进教
室就有学生上前告状:“广播里批评我们了,是晓曼写的稿子!”“我们班级的行为规范评比
要扣分了!”老师惊讶,学生们首先迁怒的不是把饭倒在下水道里的人,而是写稿批评自己
班不良现象的晓曼。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晓曼反映的问题属实,便在班上对此类行为进行
了严肃批评。但她困惑的是不知该怎么评价晓曼:批评她,显然不公正;表扬她,如果学生
们都向她学,自曝班丑,那么班级评分就会大打折扣。何况,班级评分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
工作实绩,而这又与奖金、职称等挂钩……
问题:
(1)如果你是该班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做?
(2)结合该案例,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