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电到的相对原子职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共 20 分)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氧气 C.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B. 氮气 D. 水蒸气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 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其中体积分数最大 的是氮气。故选 B。 2. 铝的元素符号是 A. AL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Cl C. Al D. CL 【详解】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铝的元素 符号是 Al。 故选 C。 3.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黄瓜榨汁 B. 食物变质 C. 玻璃粉碎 D. 酒精挥 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黄瓜榨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变质,有微生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4. 二氧化氮 (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答案】D B. -2 C. -1 D. +4
【解析】 【详解】二氧化氮中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 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故选 D。 5. 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aCO3 【答案】C 【解析】 B. O2 C. CO2 D. KCl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据此解题 【详解】A、碳酸钙是由碳酸盐、氧元素钙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 D、氯化钾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C。 6. 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A. 液氧 碳 【答案】A 【解析】 B. 氯酸钾 C. 蒸馏水 D. 二氧化 【详解】A、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含有游离态氧元素, 符合题意; B、氯酸钾是由 K、Cl、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是由 H、O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由 C、O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液氮作冷冻剂 B. 氧气作助燃剂 C. 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D. 氢气填 充飞艇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氮作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汽化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 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氧气作助燃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氢气填充飞艇,是因为氢气密度小,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 其物理性质。 故选 B。 8.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放出热量 C. 生成二氧化硫 【答案】C 【解析】 B.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产生刺激性气味 【详解】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故选 C。 9.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由一种分子构成且每个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不符合 题意; C、如图所示,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关于水(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索组成的 C.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 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 意; B、水是由 H、O 两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不符合题 意。 故选 B。 11.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Mg+O2 点燃 MgO2 C. 4P+5O2 点燃 2P2O5 【答案】C 【解析】 B. C+O2 点燃 CO2  D. 2KClO3=2KCl+3O2  【详解】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 2 点燃 2MgO , 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C+O 2 CO 2 ,无需标注气 体符号,不符合题意; C、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4P 5O  2 2P O 2 5 ,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MnO Δ 2KClO 3 故选 C。 2KCl+3O 2  ,缺少反应条件,不符合题意。 12.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操作顺序错误的是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B. 先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再装入试管
C. 先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移出水槽,再盖上毛玻璃片 D. 反应停止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不符合题意; B、先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再装入试管,使其充分接触,反应充分,不符合题意; C、先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在水下盖上毛玻璃片,然后移出水槽,防止氧气逸出,符合题 意; D、反应停止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 题意。 故选 C。 13. 对事实或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氧气变成液氧:分子种类不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运动 C. 压缩气体:微粒之间间隙变小 D. 水结成冰体积变大:水分子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氧是液态氧气,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压缩气体,是因为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 D。 14. 质量相等的 O2 和 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原子数相同 C. 分子个数相同 【答案】A 【解析】 B. 物质的量相同 D. 摩尔质量相同 【详解】A、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均是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质量相等,故质量相等的氧气 和臭氧中,氧原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B、假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均为 m,则质量相等的氧气和臭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 32g / mol m : 48g / mol  3: 2 ,故物质的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C、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故分子个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D、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摩尔质量为:32g/mol,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3=48,摩尔质量为 48g/mol,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5. 本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不符 合题意;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理性质,不符合 题意。 故选 BC。 16. 某同学进行“红磷燃烧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时,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装 置中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C 段变化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B. CD 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减少 C. DE 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变多 D. 红磷量越多,EF 段压强越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C 段变化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符合题意; B、CD 段变化是由于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且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不符合 题意; C、DE 段变化是由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不符合 题意;
D、红磷过量,能将氧气耗尽,氧气耗尽后,红磷的量再多,也不影响 EF 段压强,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17. 有关化合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只有两种 C.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D.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 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反应也 可能不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B、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如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有三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物中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 在的,不符合题意; D、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有元素由游离态转化 为化合态,一定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二、简答题(共 30 分) 18. 通过 2 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学会了: (1)运用化学的语言描述物质世界 用化学符号表示:2 个氮原子_______,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常使用的一种免洗洗手消毒液里含 75%乙醇(化学式为 C2H5OH)。C2H5OH 由_______种不同元素组成,摩尔质量为_______g/mol,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1mol C2H5OH 中约含_______个氧原子。 (3)用化学的方法总结有关知识 逻辑关系:概念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其中氧化物和化合物属于_______关系。
【答案】(1) ①. 2N ②. NO2##SO2 ③. 3Fe+2O 2 点燃 Fe O 3 4 (2) ①. 三##3 ②. 46 ③. 2:6:1 ④. 6.02×1023 (3)包含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氮原子表示为: 2N; 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故填:SO2 或 N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 2 点燃 Fe O 3 4 ; 【小问 2 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乙醇由 C、H、O 三种不同元素组成;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16=46,摩尔质量为:46g/mol; 乙醇中 C、H、O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1; 1mol C2H5OH 中约含 1mol×6.02×1023=6.02×1023 个氧原子; 【小问 3 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属于 包含关系。 19.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重要化学实验之一,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