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浙江宁波大学教学论考研真题
地理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20 分)
1.地理教学媒体(5 分)
2.必修地理课程(5 分)
3.地理说课(5 分)
4.情境教学(5 分)
二、简答题(50 分)
1.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课程基本结构。(10 分)
2.简述地理教材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10 分)
3.简述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的基本特征。(10 分)
4.简述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10 分)
5.简述学校地理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0 分)
三、论述题(40 分)
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阐述使用该图进行教学的意义和步骤。(20 分)
2.谈谈你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 分)
四、设计题(40 分)
以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课文材料为教学内容,分析其重点和难点,并进行
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
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
带。
橫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
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大陆中部的亚热
带和温带荒漠带、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
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
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
湿状况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
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人建议种植灌木。结合下文
讨论,哪种主张比较合理,说明理由。
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发量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而积密切相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
面积越大,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越大。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枳最大,草原次之,
荒漠植被最小。因此,在生长速度上,森林快于草原,草原快于荒漢植被。在蒸发量上,森
林高于草原,草原高于荒漠植被。在水分充足的地区,依靠生长速度优势,森林植被取代了
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而在水分缺乏的地区,依靠耗水量少的优势,荒漠植被成为适应环境
的成功者。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的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
地带带谱相似。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
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英语教学论
I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60 points )
1.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12 points)
2.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learner-centered instruction?(12 points)
3. What are the typical group tasks for language teaching?(12 points)
4. What asp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of subjective needs for
curriculum design? (12 points)
5. What are questioning strategies for interactive language learning? please list
some of them. (12 points)
II.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50 points )
1. In your opinion,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speaking skills? (25 points)
2.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for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25 points)
III. Please design a lesson plan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40 points)
数学教学论
一、概念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化归思想
3.数学“四基”
4.数学模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简述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2.说出 5 种常规数学思维能力,并简述其中 1 种常规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3.简述两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4.数学史如何融入数学教学中?
三、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论述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2.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培养?
四、教学设计题(30 分)
围绕“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内容做一个能够体现你教学思想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论
一、概念题: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化学
2、化学观念
3、科学探究
4、教学设计
5、活动表现评价
二、简答题:5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简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化学课程结构设计的依据。
3、简述化学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4、判断下列两个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恰当,并说明判断理由。
目标 1:学生能用化学语言正确解释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目标 2:通过讲授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5、请为化学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设计一个基本模式。
三、设计题: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请设计“实
验探究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教学思路,并说明设计意图,使化学知识的学习、科学
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以现行高中化学(必修 1)教材中《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例进行教学设计,要求
包括: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教
学过程与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