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安徽省合肥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基础百花园 1. 观察下面字体的特点,再仿着抄写下来,做到正确匀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抄写时,一要准确,即不要抄错字;二要规范,即笔画要清楚;三要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 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四要整洁,即不要涂改。 本题按照要求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确匀称地抄写下来即可。 2. 读一读,填上正确的词语 duàn liàn xiū sè cēn cī yǎn miàn tàn xī jiàn wē i zhī zhù ( ) ( ) ( ) ( ) ( ) 【答案】 ①. 锻炼 ②. 羞涩 ③. 参差 ④. 掩面叹息 ⑤. 见微知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 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锻炼”两字部首不同,“锻”字是钅,“炼”字是火字旁,不要写成“练”; “羞涩”的“羞”字不要写成“差”,“涩”字右上角是“刃”; “见微知著”的“微”字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3. 选一选,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 (1)油腻(lì nì) 阻挠(náo láo) 菜畦(guì qí) 气氛(fēn fèn) 尽(jǐn jìn)管 (2)演(泽 绎) 入场(卷 券) 赞叹不(以 已) 化为乌.(没有 有)有 (3)探汤.(热水 开水) 【答案】(1)nì náo qí fēn jǐn (2)绎 券 已
(3)热水 没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与字词解释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读准字音,辨 析字形,正确掌握字词的含义。还有注意平时的训练与积累。 (1)油腻(nì) 阻挠(náo) 菜畦(qí) 气氛(fēn) 尽(jǐn)管 (2)演(绎): 意思是铺陈、表现,比喻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 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入场(券):指进入比赛、演出、会议、展览会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 赞叹不(已):指连声赞赏不止。 (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是“热水”的意思。 化为乌有:指虚幻;不存在。“乌”是“没有”的意思。 认真读题,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B. “鼎”共 13 画,查“目”部。 C. “娱”“硬”“籍”都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D. “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元旦”排序正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字形字音的认读。 作答时,要注意审题,选择正确的一项,观察每个选项,找出错误进行排除,平时要多做题。 A 项: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的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髓,是我国的国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故 A 项正确; B 项:“鼎”字共 12 画,查“目”部。故 B 项笔画表述不正确; C 项:“娱”拼音是 yú,“硬”拼音是 yìng,都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籍”拼音是 jí,不是 整体认读音节,故 C 项不正确; D 项:儿童节是 6 月 1 日,教师节是 9 月 10 日,圣诞节是 12 月 25 日,元旦是 1 月 1 日,
正确排序是“元旦——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故 D 项不正确。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A. 颜语 积蓄 猜测 B. 资格 占据 苦形 C. 司空见惯 死得其所 焉知非福 D. 翻箱倒柜 养尊处忧 泪水潸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 项:“颜语”应为“谚语”。 B 项:“苦形”应为“苦刑”。 D 项:“养尊处忧”应为“养尊处优”。 6. 下面故事的主人翁有误..的一项是( A. 煮酒论英雄(关羽) ) B.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 C. 单骑救主(赵子龙) D. 葬花(林黛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故事的掌握。我们在学习课本之余,要拓宽自己的阅 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A 项,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指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 战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 7. 想一想,连一连 颜真卿 三门记 王羲之 柳公权 赵孟頫 颜勤礼碑 兰亭集序 玄秘塔碑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 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 内容非常熟悉。 颜真卿晚年楷书如火纯情,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 之特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当属《颜勤礼碑》,《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堪 称颜楷巅峰。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书法界是非常的有名的,是人们争相仿写的资料,深受人们的喜爱。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特点是字体端正俊秀,俊俏英伟,引筋入骨,圆润于清刚,落笔,行笔, 收笔,集几十年的功力,笔笔精到,字字严谨。 赵孟頫的三门记特点: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 8. 猜一猜下面的等式表示的成语 9 寸+1 寸=1 尺 成语:_______ 【答案】得寸进尺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猜谜语。 9 寸加 1 寸等于 1 尺,就是 9 寸得到 1 寸就进位到 1 尺,因此谜底是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得到一寸就想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句子练习 9. 下面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一句话是( ) A. 这事儿很怪。 C. 这事儿很怪吗?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不得不说这事儿很怪。 D. 怎么能说这事儿不怪呢?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辨析。 作答时,学生要将每个选项句子读一遍,判断出句子表达的意思,再找出不同的一项,平时 要多做题。 A 项:“这事儿很怪”表达的就是本义; B 项:“不得不说这事儿很怪”中“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事儿很怪”; C 项:“这事儿很怪吗?”是一个疑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这事儿不怪”,故 C 项与其他项不 同;
D 项:“怎么能说这事儿不怪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就是“这事儿很怪”。 10. 毕业之际为同学写毕业赠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芝麻开花——节节高。 B.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C.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诗词名句和歇后语的理解。 A 项本意是芝麻开的花是一节接一节的高是,比喻学业日日有成,职位总在升等。 B 项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 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C 项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D 项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 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 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毕业之际为同学写毕业赠言一般是期待对方以后会取得更高的成绩,因此 C 项不合适。C 项 可用于老师夸奖学生。 11. 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和“万众一心”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医护人员____________, 无私奉献;部分官兵____________,勇挑重担;社区居民____________,顾全大局。 【答案】 ①. 同心协力 ②. 众志成城 ③. 团结一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时要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填写出意思相 近的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万众一心:指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其近义词有团结一心、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等,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即可,答案不固定。 12. 仿照例句的写法,补充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他的噪门真大,_______________。
【答案】简直要把我的耳朵震聋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根据题目要求的句式进行仿写,仔细观察所给的例句,找角度进行仿写,语句要通顺,答案 不唯一。例句中“春节眨眼就到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仿写时,思考嗓门大可能会有什么影响,夸大 它的影响,比如把耳朵震聋、隔十条街的人都能听到等。 13. 海上的浪花快活地跳舞、歌唱。(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 【答案】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 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 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例子是一句拟人句,赋予了浪花人的行为特点,突出了浪花的活泼的特点。故在仿写句 子时,也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句子即可。示例: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14.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完成了。 【解析】 【分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 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 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主题训练营 15. 品名著 (1)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它们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丰富的内涵。英 国作家笛福的《_____》让人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骑鹅旅行记》,表 达了________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表现了对_______和_______。 (2)品诗句。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吟咏传诵。诗绘景:杜牧的“_______, 水村山郭酒旗风”展现了江南春光;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描绘了西湖雨
景,诗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别的不舍:“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是思 乡的愁绪。诗言志:于谦以“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发人生志间:郑燮用“________,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坚定决心。诗明俗:从《寒食》的“_________,________”中了解 到寒食节赐火的习俗,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__________,_________”中了解到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3)品名言。“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斤斤计较;司马 迁的“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道出了生与死的价值;李纲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告诉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分一毫也不能被侵占;“读书须用意,________”启 发我们用心读书才能有收获;“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则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 【答案】 ①. 鲁滨逊漂流记 ②. 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③. 自由的向往 ④. 社会的讽刺 ⑤. 千里莺啼绿映红 ⑥. 白雨跳珠乱入船 ⑦. 海内存知己 ⑧. 天涯若比邻 ⑨.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⑩.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⑪. 千磨万击还坚劲 ⑫. 日暮汉宫传蜡烛 ⑬. 轻烟散入五侯家 ⑭. 遥知兄弟登高处 ⑮. 遍插茱 萸少一人 ⑯. 海纳百川 ⑰. 有容乃大 ⑱. 或重于泰山 ⑲. 或轻于鸿毛 ⑳. 祖 宗疆土,, ㉑. 当以死守 ㉒. 不可以尺寸与人 ㉓. 一字值千金 ㉔. 树欲静 而风不止 【解析】 【分析】 【详解】(1)考查了对名著的了解情况,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 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记叙了鲁滨逊一人被冲到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在荒岛 上生活二十多年,最终脱险回到英国的故事,赞扬了鲁滨逊勇敢、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 瑞典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 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 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 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 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从中寄托了作者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作者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调皮又善 良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社会的讽刺。 (2)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能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中庭地白树 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寒食》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 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此题考查学生名言警句的识记理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是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 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意思是:人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 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 人只有一次。既然如此,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那么就试着改变生命的质量。这句话感情真 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司马迁对生死看得很轻。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解释:祖 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 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16. 结合句子情境,填写相应内容 (1)遇到事情我们不要钻牛角尖,要懂得变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爸爸四十岁生日,哥哥说:“祝贺爸爸步入_______________之年。祝您身体健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