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贵州安顺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7.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共识。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石油
C.煤炭
D.天然气
答案:A。
8.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
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发电机
B.望远镜
C.真空玻璃
D.体温计
答案:C。
9.撬棒是人们在劳动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如图所示是工人利用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景,撬棒上 O 点为
杠杆的支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撬棒为等臂杠杆
B.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力
C.力 F 的作用点靠近 O 点会更省力
D.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距离
答案:B。
10.仅用 8 天就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彰显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是战胜疫情的坚强决心。如图所示,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地面基础建设,上百台挖掘机同时工作,其目的是增大所有挖掘机总的( )
A.机械效率
B.功率
C.功
D.有用功
答案:B。
11.如图所示是额定电压为 3V 的小灯泡的 I﹣U 变化关系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关于小灯泡的一些物理量
分析正确的是( )
1
A.此过程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此过程中小灯泡电阻保持不变
C.额定电流是 0.3A
D.额定功率是 1.5W
答案:D。
12.铜质金属框在光滑水平面上以一定速度向右滑动,其右侧有一足够大的均匀磁场区域(磁感线方向垂
直于纸面),如图所示。关于金属框从刚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由于水平面光滑金属框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金属框由于被磁化而受到磁场对它水平向左的力
C.金属框一直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
D.金属框的运动体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D。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13.(2 分)6 月 21 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幸看到“日食”这一天文景观。“日食”是由于太阳光沿 直
线 传播的过程中被月球遮挡形成的。
故答案为:直线。
14.(2 分)内燃机的问世极大改善了人类的交通运输方式,但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四冲程内
燃机工作时就因 排气 冲程排放的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排气。
15.(4 分)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吸热 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
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减慢 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故答案为:蒸发吸热;减慢。
16.(4 分)网传“2 月 11 日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将扫把静立于地面”,如图所示,或许你也“成功”
尝试过。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成功,扫把能静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 二力平衡 原
2
理,之所以细心操作是为了满足原理中 在同一直线上 的这一条件。这与地球引力大小并无关系。
故答案为:二力平衡;在同一直线上。
17.(2 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 R0 与滑动变阻器 R 串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
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 0.1A,R 的功率为 0.6W;当滑片移动到另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变化了 0.2A,
R 的功率为 0.9W.则电源电压 U= 7.5 V。
故答案为:7.5。
三、简答题:本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8.每一节“空中黔课”的录制,都凝聚了教师和广电工作者的心血,使我们在疫情期间能实现足不出户
而求学不止。如图所示是物理教师录课时的情景。请根据图片或联想你观看过的“空中黔课”,仿照示例
写出两条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事例。
示例:(1)光在黑板表面发生反射; (2)讲台受到重力作用
故答案为:
老师讲课时声带在振动;
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19.现代家庭中用电器越来越多,若家庭电路的主线路(进户线)电线选择不当,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是
安全隐患。根据家庭安全用电的需要,你认为主线路电线在选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请写出一个因素并
说明原因。
答:主线路电线在选择时应根据家庭安全用电的需要选择合适粗细的电线;
因为家庭中用电器越来越多,用电器的功率越来越大,根据 P=UI 知电路中的电流越来越大,在主线路
电线电阻一定时,根据 Q=I2Rt 知,在相同时间内,电线产生的热量越多,容易引起火灾,所以主线路
电线在选择时应根据家庭安全用电的需要选择合适粗细的电线。
20.如图所示,将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甲、乙两钢球(m 甲>m 乙)正对弹簧从同一高度 h
3
同时自由下落,两球接触弹簧并向下压缩弹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各自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时,哪个球使弹簧形变程度更大?
(2)若两球各自再继续向下运动相同的距离时,它们所受的合力分别为 F 甲和 F 乙,请判断 F 甲和 F 乙的大
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整个过程均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
故答案为:(1)甲;(2)F 甲=F 乙。
四、作图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21.(2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解:
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2.(2 分)如图所示,条形磁铁静置于水平面,将两枚相同的小磁针分别置于磁铁周围的 A、B 区域。请在
图中两虚线框内画出小磁针静止时的情形。(用“
”表示小磁针,涂黑端表示 N 极)
解:由图可知,条形磁体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
S 极,对于 A 区域来说,磁感线方向是向右的;对于 B 区域来说,磁感线方向是向左的,且小磁针静止
时 N 极所指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相同。据此作图,如图所示:
23.(2 分)如图所示,物块置于长木板上表面,两者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物块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请在图中画出长木板对物块作用力的示意图。(O 点为力的作用点)
解:物块置于长木板上表面,两者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物块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的木块受
4
力平衡,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G、垂直于长木板表面向上的支持力 F、平行于长木板表面向上的摩擦
力 f 的作用,则长木板对物块的作用力是摩擦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在 O 点,如图所示:
24.(2 分)如图所示,一空瓷碗漂浮在足够深的盛水容器中,现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并沉入
容器底静止。请在答题卡的坐标上画出从开始压碗直至碗底接触容器底这一过程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 随碗底位置 s(碗底距离液面的高度)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下压过程碗口始终向上,不考虑筷子浸
入水中的体积)
解:空碗开始时在水面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此时碗底距离液面的高度不为零,
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容器内水面上升,
由于碗的形状是下窄上宽,碗下降相同的高度时,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先小后大,
当碗口和水面相平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最大,
当碗浸没下沉直至沉底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此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即小于漂浮时
受到的浮力,
综上可知,容器内水面上升的先慢后快,然后水面突然下降并保持不变,
由 p=ρgh 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 随碗底位置 s 的增大先慢后快的增大,后突然减小并保持不变,
如图所示: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27 分.温馨提示:以下试题文字较多,请耐心.仔
细读题,相信你能答好题!
25.(9 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如下:方格纸、带支架的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
相同的物块。方格纸铺于水平桌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5
(1)如图所示,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 玻璃板 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
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 反射 形成的;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断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
成的像与物大小 相等 ;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 距离 关系。
解:
故答案为:(1)玻璃板;反射;(2)虚;(3)相等;(4)距离。
26.(9 分)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那么串联的各部分电路如何分配电源电压呢?小明利用
以下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若干、电压表、电压为 3V 的电源、开关及导线。请回答下
列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AB 间电阻/Ω
CD 间电阻/Ω
10
20
30
5
10
15
(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处于 断开 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2)如图甲所示,小明将阻值为 10Ω和 5Ω的电阻分别接入电路中 AB 和 CD 两位置,闭合开关,电压表
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 AB 间电压为 2 V.比较两电阻阻值和所分电压值可得初步结论:串联电路中,电
阻值越大,其所分电压 越大 ;
(3)为了进一步探究电压的分配规律,小明更换电阻完成了上表中 2、3 两次实验,观察到每次实验电
压表示数几乎不变。分析实验数据发现 AB 间和 CD 间的电压之比与其对应电阻阻值之比相等,于是得出: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按其阻值之比分配电源电压”的结论。根据这一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信?
不可信 (选填:“可信”或“不可信”),你的理由是: 要得到普遍性规律,实验中每次实验的电阻比值
6
应不一样 。
故答案为:(1)断开;(2)2;越大;(3)不可信;要得到普遍性规律,实验中每次实验的电阻比值应不
同。
27.(9 分)小明在实验室看到一科学玩具﹣﹣牛顿摆,如图 1 甲所示,它由支架、细线和 5 个完全相同的
钢球组成,每个钢球通过两根无弹性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并紧挨着排列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拉起最左侧
的钢球,释放后,它像单摆一样向右摆动撞击相邻钢球,仅把最右侧的钢球撞出,其他球几乎静止不动。
这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碰撞后仅有一个球摆动,而其余球仍然保持静止?于是他提出问题:被撞
而摆动的钢球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他作出以下猜想:
I.可能与撞击球撞击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II.可能与撞击球的数量多少有关
将牛顿摆等效为单摆模型,如图 1 乙所示是一个钢球撞击其它钢球的情形,五个钢球自左向右标为 A﹣E
球。若不考虑能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 A 球作为撞击球拉至一定的高度(保持细线绷直),释放后,A 球向右摆动过程中,将 重力势 能
转化为动能。
(2)探究猜想 I 时,为了改变撞击球撞击时的速度,你的操作办法是: 将 A 球拉至不同的高度有静止
释放 。释放后,当钢球发生碰撞时,仅有 E 球被撞出,由此可判断:被撞而摆动的钢球数量与撞击球的
速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3)通过上述实验,小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仅有一个球被撞出,于是他向老师请教,老师说:牛顿摆的
钢球间发生碰撞时,撞击球的速度被大小不变地依次“传递”给下一个球,所以最终只有一个钢球被撞
出。根据老师的讲解,小明继续探究猜想 II,将 A.B 两球作为撞击球紧挨着拉起一定高度后同时释放,
A、B 球向右摆动并与 C 球相撞,则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如图 2 中的 乙 (选填:“甲”、“乙”或“丙”);
请闸述你选择的理由: 撞击球的速度被大小不变地依次“传递”给下一个球 。
故答案为:(1)重力势;(2)将 A 球拉至不同的高度有静止释放;无关;(3)乙;撞击球的速度被大小
7
不变地依次“传递”给下一个球。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 2 个小题,第 22 题 6 分,第 23 题 8 分,共 14 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8.(6 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 R1=10Ω.只闭合开关 S1,电流表示数为 0.3A;再闭
合开关 S2,电流表示数为 0.5A.求:
(1)电源电压;
(2)定值电阻 R2 的阻值;
(3)开关均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答:
(1)电源电压为 3V;
(2)定值电阻 R2 的阻值为 15Ω;
(3)开关均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1.5W。
29.(8 分)2020 年 6 月 23 日,第 55 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自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这
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承担此次“北斗”卫星运载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三级运载火箭。如图所示是三级运载火箭的结构示意图,
三级火箭内都满载燃料。火箭发射升空时,先点燃第一级火箭,它的燃料用完后空壳自动脱离,这时第
二级火箭开始工作,继续推动火箭加速运动。第二级火箭在燃料用完后空壳也自动脱离,接着第三级火
箭开始工作,再次加速将卫星送至预定轨道,最终完成“星箭分离”。卫星到达预定轨道展开太阳能电池
帆板,以一定的速度绕地球飞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升空的动力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 内 能;卫星与地面设备通过 电磁 波传递信息。
(2)若满载燃料的火箭质量为 2×105kg,则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取 g=10N/kg)
(3)火箭在某阶段以 7.42km/s 的速度匀速飞行 100s,则这段时间内火箭飞行的路程是多少?
(4)火箭能达到的速度主要与燃料燃烧的喷射速度、火箭的“质量比”有关,若燃料的喷射速度一定,
提高“质量比”,可提高火箭飞行速度。人们把火箭初始起飞时的总质量 m0 与燃料耗尽时的火箭结构质量
m1 之比称为“质量比”(即: )。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说明采用多级火箭为什么能提高火箭飞行速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