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贵州安顺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1.本卷为物理、化学合卷,全卷共 8 页,共 36 小题,满分 150 分,其中物理 90 分,
化学 6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3.下面提供部分公式或数据供答题时选用。请冷静思考、细心答题,祝你取得理想成绩!
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u:64
Zn:65
一、化学选择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 年贵州生态日的主题为“ 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第 I 卷
A. 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B. 露天焚烧废弃塑料
C. 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D. 肆意开采矿产资源
【答案】C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液体的倾倒
取用固体
加热液体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A
【答案】D
B. B
C. C
D. D
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缉毒犬通过嗅觉寻找毒品的原因是
A. 分子 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质量很小
D. 分子体积很小.
【答案】A
4.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 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答案】B
5.2020 年 5 月 5 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 B 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
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2H +O
2
2
点燃
2H 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 2g 氢气和 1g 氧气反应生成 3g 水
D. 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B
6.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
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甲是 FexO4,则乙是 Fe
B. 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
C. 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 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 H2 和 H2O
D. 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C
四、化学非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共 48 分。
7.拥有丰厚绿色生态资源、多彩民族文化资源的贵州,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心灵栖息之地。
这些美不胜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中,蕴藏着无穷的化学奧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贵阳享美食。写出保护空气的一条措施_______。卤猪脚、酸汤、鱼和丝娃娃
等美食中所含的营养素有____(写一种)。
(2)丰富的水资源成就了黄果树大瀑布美丽的景观。请写出保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_______。“安顺蜡染”
工序中的脱蜡,把染布放入沸水中,石蜡固体熔化为液体的过程属于________ (填“化学”或“物理”)变
化。
(3)游加榜梯田,在美丽乡村感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巨变。农作物生长要合理施肥。硫酸钾(K2SO4)和氯化
铵(NH4Cl)是常用的化肥,其中_________是钾肥,_______是氮肥。
【答案】
(1). 使用清洁能源
(2). 蛋白质
(3). 节约用水
(4). 物理
(5). 硫酸钾(或
K2SO4)
(6). 氯化铵(或 NH4Cl)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氢、碳和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是________。
②碳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③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乙烯(C2H4)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乙烯的化学式 C2H4 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 Ni 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图是甲烷与
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 C 的微观模型图______。
②该反应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
结构,分为_______ (填微粒名称)并重新组合。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 6
(2). 非金属
(3). 乙烯是化合物;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乙烯分子
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8
(4).
(5). 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6).
CH + CO
4
2
催化剂
2H + 2CO
2
9.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严格防控,科学消毒。体积分数为 75%的医用酒精能够破坏新型冠状病毒的脂质包
膜分子并使其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毒。
(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乙醇属于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探究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在盛有 2mL 水的试管中滴入 3 滴红墨水,再缓慢加入 2mL 乙醇,如图补充完
成实验。
实验操作
____
实验现象
____
实验结论
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3)配制医用酒精。把 100mL 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 没有消毒作用),加水稀释为 75%的医用酒精,下列
仪器不需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烧杯
B 药匙
C 玻璃棒
D 量筒
(4)科学使用医用酒精。阅读下列材料。
物质
乙醇
柴油
最小爆炸限度%(空气中
最大爆炸限度% . (空气
的体积分数)
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
3
0.6
19
7.5
12.8(医用酒精为 22)
>62
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低温度。
①从燃烧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简述: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原因有
________。
②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_________(填“擦拭”或“喷
洒”)。
【答案】
(1). 有机物
(2). 振荡;静置
(3). 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均匀混合;静置后不分层
(4). B
(5). 医用酒精的闪点低,是 22℃,与火源接触闪出火花,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酒精是可燃物
且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条件引起燃烧,如果乙醇体积分数达到爆炸极限范围 3%~ 19%引起爆炸
(6). 擦拭
10.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反应原理
①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均可产生氧气,其中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氯酸钾时,
加入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三种方法中,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制取 O2 和 CO2。连接如图的装置完成实验。
反应物
装置(填“甲”或
“乙”)|
物质
B 作用
C 作用
_______
_______
水
_______
接水
石灰石和稀盐酸
乙
_______
干燥 CO2
_______
【答案】
(1). 催化作用
(2).
M
n
O
2
2H O
2
2
2
H
2
O+O
2
(或
2KMnO K MnO +MnO +O ↑;
2
2
4
Δ
4
2
2KClO
3
2MnO
Δ
2KCl
+3O )
2
(3).
CaCO +2HCl=CaCl +CO
3
2
+H O
2
2
(4). H2O2 溶液和二氧化锰
(5). 甲
(6). 收集 O2
(7).
浓 H2SO4
(8). 收集二氧化碳
11.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
(1)目前常用的 1 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具有耐腐蚀、____等优点。
(2)镁和铝可熔炼成 Mg17Al12 镁合金,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写其中一个化
学方程式) ____。
(3)某废弃物中可能含有 Cu、CuO、Mg、Zn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并回收金属,取样品进行如图
实验。
①步骤 II 的操作是_____
②步骤 II 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步骤 I 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若溶液 C 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样品的成分是____。
④通过测氢气的质量,也可确定样品的成分,则 w 的值为_____ (用 m 和 n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 光泽好、耐磨、硬度大
(2).
高温
2Mg+O
2
2MgO
(或
4A1+3O
2
高温
2Al O
2
3
)
(3). 过 滤
(4). 有 红 色 固 体 析 出 , 溶 液 由 蓝 色 变 无 色 , 有 气 泡 产 生
(5).
Zn+H SO
2
4
=Z
n
SO +H
4
2
(6). CuO、Cu、Zn.
(7).
w
2 m-2n
65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
CO +Na CO +H O=2NaHCO
2
2
3
2
3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Ca(OH)2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21.8
9.6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20℃时,在盛有 5g Ca(OH)2 固体的 A 烧杯中加入 40mL 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 B 烧杯
中。
(1)向 A 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向 B 烧杯中通入 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钙的性质____。
[实验拓展]
(4)向上述(1)反应后的 A 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 pH 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AB 段的实验现象是
___,BC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探究二: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和实验] 20℃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甲组:从 a 端缓慢通入 CO2,一段时间后 II 中变浑浊,停止通 CO2,I 中溶质为 X。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
酸。
[解释与结论]
(1)经分析 X 是 NaHCO3。实验过程中,Ⅰ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
乙组:从 a 端缓慢通入 CO2,一段时间后 II 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 CO2,Ⅰ中溶质为 Y。打开活塞,滴加足量
稀盐酸,II 中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2)乙组同学认为 Y 只有 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结合分析 Y的成分说明理由____。I 中一定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1).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
Ca OH +2HCl=CaCl +2H O
2
2
2
(3). 固体;微溶
于水,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 产生大
量气泡
(5).
CaCl +Na CO CaCO +2NaCl
=
3
2
3
2
(6). 无色溶液中逐渐有固体析出(变浑浊),滴
盐酸后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溶解(消失)
(7). 不合理,根据通入的CO2 的量的不同情况,Y 的溶质成分
可能还有:NaOH 和 Na2CO3,Na2CO3 和 NaHCO3,NaHCO3 这三种情况。三种情况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
2NaOH+CO Na CO +H
=
2
2
3
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