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 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为 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第Ⅰ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 合题意的。第 1 至 15 题为思想品德试题,第 16 至 30 题为历史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 在答题卡上。 16.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约 7000 年的丰富的稻作遗存,出土了相当多的 稻作工具骨耜。 该考古发现直接佐证了此处先民( ) A. 种植水稻 B. 打猎捕鱼 C. 饲养家畜 D. 磨制石器? 17. 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 200 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 10%,出自黄帝 的姓氏约占 89%。 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 早期猿人 B. 半坡遗址 C. 人文初祖 D. 禅让制度 18. 图 3 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 开。 明北京城的这 一设计突出显示了( )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皇权的核心地位 C. 军机处总揽朝政 D. 封 建统治的衰落 19. 1771 年,乾隆皇帝派大臣专程至新殭伊犁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并妥善安置,使 他们很快安下心来重建家园。 这反映出清朝政府( ) A. 加强东南海防 B. 反抗外来侵略 C. 巩固西北边疆 D. 促进中外交往 20. 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 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 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 康乾时期地价、 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快速增长 B. 闭关政策推行 C. 官僚机构臃肿 D. 君主专制强化 21. 北洋政府统治黑暗,但该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气象。 这些新气 象包括(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①式昌起义爆发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③科举制度的废除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 1919 年 5 月 15 日,南通大中专科和中学的学生代表在医校举行集会,要求致电北京 政 府和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专使,收回青岛并废除不平等条约。 此次南通学生的爱国行动 发生 在( ) A. 二次革命期间 B. 护国战争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囯共合作期间 23.图 4 是 1955 年的一幅宣传画,画中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工人师傅,正在看着工厂光荣榜 上的劳模介绍。 该画旨在宣传(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就 B.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工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24. 改革开放后,中国 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除建构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的形象外,还 增加了“爱国主义者” 的内涵。 这一变化的现实目的在于( ) A. 实现民族独立愿望 D.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B. 巩固辛亥革命成果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5.图 5 邮票发行于 2015 年。图中所示价值观念推动了我国在中国成立 1OO 年时 ( )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D.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26. 文艺复兴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 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D. 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27. 每当国王和封建贵族进行反扑而资产阶级对革命发生动摇、 妥协时,人民群众特别是 巴 黎劳动人民总是挺身而出,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 上述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美国 B. 俄国 C. 法国 D. 日本 28. 下列百分比反映的是英国农业中的男性劳动力在全国男性劳动力中的比例。 导致比例 变 化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A. 庄园经济的发展 B. 开辟新航路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进行工业革命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9. 华盛顿体系重建了一战后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 下列历史事件中, 对 华盛顿体系形成挑战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 德国突袭波兰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0. 图 6 为发表于 1956 年的时事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漫画中,一艘印有英、 法、 美 三国国旗的轮船正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其拦 住。 如果将该漫画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其研究主题应是( ) A. 三国协约集团的建立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 20 分) 31. (11 分) 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请回答: (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 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请列举中囯共产党创 建工农红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4 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 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 这个组织,很能适 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 年 2 月) 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 的重 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 年 9 月)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原因。(4 分) (3) 图 7 和图 8 属于长征题材的油画作品。 请你品读下列两幅美术经典,谈谈从中受到 的 革命传统教育。(3 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2. (9 分)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 请回答: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指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 索。 (4 分) (2)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众说纷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评价一 苏联的经济体制对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构筑稳固的国防基础等方面都发挥了 巨 大的积极作用,但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当时已有所显露。 评价二 二战后,苏联把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的继任者们和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半个世纪内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你赞同上述哪一种评价?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5 分) 第Ⅰ 卷(选择题 共 30 分) 参考答案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 20 分) 31. (1) ①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囯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 共 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 ②1927 年 9 月 ,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 的 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③1927 年 10 月, 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1928 年 4 月,朱德、 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 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 分) (2)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坚 持 官兵一致的原则,红军中官长、 与士兵同甘共苦,平易近人; 士兵团结一致,相依为命; 士 兵大力帮助工农,加大宣传,放手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也得到了群众的帮助与支持。(4 分) (3)《革命理想高于天》 体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没 有崇高理想的政党和军队只能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或逞威一时却无法长久。 具有崇高理 想的政党和军队方能前仆后继、 无坚不推,千难万险难夺其志。 同时也反映了红军长征途 中乐于吃苦、 不惧艰难、 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该油画再现了红军为实现革命 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送别》 体现了长征沿途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和拥护红军。 红军善于团 结,顾全大局,热爱百姓,在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革命人民的斗志,铸就了长征 精神。(3 分。 言之有理即可) 32. (1) 十月 革命。(2 分) 实行新经济政策。(2 分) (2) 赞同评价一。 理由: 从 1926 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的工 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 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 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暴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5 分) 赞同评价二。 理由: 1953 年,斯大林逝世。 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赫鲁晓夫在批判 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等等。 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1964 年,勃 列日湿夫开始执政。 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 完善经济 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 1988 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 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 局势迅速失控。 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政治、 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 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 益尖锐。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 盘否定自身史。 1991 年年底,苏联解体。(5 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