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6 年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问答题(共 40 分) 1.简述支撑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经济学原理。(13 分) 答:(1)需求定律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越小; 价格越低,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供给定律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商品(或劳务)的供给 量随着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的一般规律。 (2)支撑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机制是价格机制: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商 品的价格,价格又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价格在市场上调节着消费者 的需求行为和厂商的生产行为: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和偏好下,为了使效 用获得极大化,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反之,价格下降则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商品的价格上 升,对于厂商而言意味着利润的增加,理性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增加产量, 反之,商品的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则厂商会减少产量。同时,需求与供给也在调整着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调节着市 场,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联系供给和需求的纽带便是价格。 2.什么是经济分析中的道德风险?举例说明现实经济中的道德风险。(13 分) 答:(1)道德风险是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 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 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 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 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发生的一 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基于理性人假设,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于任何预防性措施的采取都有 代价,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这 样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损失。更为极端的是个人会促使损失的发生, 从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预计到投保人投保后的这种行为,就会要求投保人交纳 更多的保险金,这样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投保人相对于采取预防措施下的收益也会降低。
此外,保险公司为了激励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采用设置免赔额,并且要求投保者也承 担一定比例的损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3.位于 IS 曲线以外的点是如何表示产品市场非均衡状态的?利用 IS 曲线说明产品市 场的自动均衡机制。(14 分) 答:(1)IS 曲线是商品市场均衡时,即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 点运动的轨迹。任何位于 IS 曲线上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任何位于 IS 曲线 以 外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 IS 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 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 IS 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 IS 曲线上的收 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如图 1 所示。 (2)当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产品市场会通过利率等自发调节,使产品市场回 复均衡。凡是在 IS 曲线左边或下方的点,如图 2 中的 C 点,都表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同 时表示投资大于储蓄,支出大于收入,最终产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使这些点向右移动, 国 民收入增加(若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机制的作用,非均衡点总是做水平运动)。凡是在 IS 曲 线右边或上方的点,总是表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同时表示投资小于储蓄,如图 3 中的 D 点,自动均衡机制将使这些点向左移动,从而实现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论述题(共 40 分) 4.说明厂商均衡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用图示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过程 及其条件。(20 分) 答:(1)厂商均衡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MC。在此 条件下,厂商不可能通过改变产量来实现更大的利润。此原则不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厂商,而 且也适用于垄断厂商。特别地,在完全竞争下,MR=P,因此,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均 衡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P=MC。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指在长期中,厂商通过改变所有要素的投入数量,从而实 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达到的一种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中,厂 商在短期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只能调整可变要素的数量,因此,厂商只能在 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变动产量所引起的短期可变成本的变动来实现 MR=MC 的利润最 大化的条件。而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具体地说,可以进行两方面的 调整:一方面,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调整;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即厂 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厂商的长期均衡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实现的。 ①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的调整。在长期内,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化,必然会调整 其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在某一生产规模和产量水平上,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长期边际 成本,厂商便会增加产量,扩大规模;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时,厂商便会 减少产量,缩小规模。 ②行业长期调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要一个 行业有利可图,新厂商便会进入,增加供给,使市场价格降低,直至长期利润为零;若 行业中有亏损,一些厂商便会退出,供给减少,价格提高,直至行业亏损为零。 长期内,厂商在上述两方面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超额利润 为零。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 (3)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如下: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 房设备规模,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 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如图 4(a)中的 PO]达到均衡时,如果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 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人数不再发生变化,因为 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行业),也不亏损(从 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5.请结合图形说明,在价格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量对 LM 曲线和总需求 曲线的影响。(20 分) 答:在价格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 IS-LM 模型来分析货币供给量增加对总需求 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使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使经济中的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刺激 经济中的投资。最终经济中的总收入将增加。如图 5 所示,LM0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到 LM1, 利率水平由 r0 下降到 r1,收入水平由 Y0 增加到 Y1。与此相对应,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加, 经 济中的总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图 5 所示,总需求 曲线 由 AD0 增加到 AD1。
因此,增加货币供给量使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使总需求 AD 向右上方移动。货币供 给的增加,增加了经济中的总需求。 财政学 三、简答题:(共 45 分) 6.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的区别。(15 分) 答:财政是指国家凭借政权,为实现其社会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参与社会总产 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又称为公共财政。具体 而言,公共财政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的财政制度。而计划财政是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制度,其前提是只有政府一个主体。 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具有以下区别: (1)预算不同 公共财政中的预算与计划财政的预算不同,最根本的区别是:公共财政中的预算作为纳 税人与政府通过代议机构确定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是政府对纳税人的“责任状”,是纳税 人 控制政府财政活动的制度框架,基础是政府和纳税人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的主体;计划财政中 “计划税”是隐性税收,不存在独立意义的纳税人,因此,计划财政的预算是政府自身制定 活 动计划,不对纳税人负责,只对政府自身负责。
(2)职能不同 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中会产生无效率、不公平、不能自发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等问 题,需要政府的干预,而财政手段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是: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 在计划财政体制下,政府集政治权力、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生产经营组织权于一身,是三 位一体的“全能主体”。个人除计划分配的生活资料之外,不具有足以支持其经济独立的财 产 权利,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国家(主要是中央政府)掌握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国家办 企业、经营企业、安排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这种国家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是集 权财政。在制度上看,集权是计划财政的最本质特征。 (3)调节手段不同 在公共财政下,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工具:财政支出、税收和转移支 付制度等。而在计划财政下,政府主要应用计划和行政指令的方式来进行资源的配置。 (4)资源配置效率不同 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公共财政是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做市场和私人不愿意做或愿意做而做不了的事,不与市场和私人争利,这一点是公共财政与 计划财政(核心是生产建设性财政)的区别。 7.图示并说明供求相对弹性与税负转嫁之间的关系。(15 分) 答:所谓供求相对弹性是应税商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比较。而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 将所纳税款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实质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再分配过程。一般而言,供求 相对弹性与税负转嫁之间的关系为:如果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较易实现向前转嫁; 如果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负向前转嫁就非常困难。 如图 6 所示,在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情况下,税前的均衡点为 E0,均衡价格和产 量分别为 P0 和 Q0,在对每单位产品征收 t 的税收后,税收的均衡点为 E1,此时消费者 支付 的价格为 P1,均衡供给量为 Q1。税收大部分向前转嫁,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承担了大 部分的税收
如图 7 所示,在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情况下,税前的均衡点为 E0,均衡价格和产 量分别为 P0 和 Q0,在对每单位产品征收 t 的税收后,税收的均衡点为 E1,此时消费者 支付 的价格为 P1,均衡供给量为 Q1。生产者承担了大部分的税收,税收大部分没有转嫁 给消费 者。
8.简述国债的功能。(15 分) 答:国债,即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金 融机构以及他国政府借款。借款形式的收入是政府的债务收入,同时也是政府的一种负债, 政府必须按借款时的约定方式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1)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 发行国债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较可靠的方式,其理由如下。国家财政出现赤字,主要有 三种弥补方式:一是动用财政历年结余;二是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三是发行公债。采用 第一种方式弥补财政赤字的先决条件即存在政府的历年结余很难满足,并且,因为财政历年 结余是财政信贷资金的来源之一,如果在银行贷款没有相应减少的条件下动用财政历年结 余,就可能造成信贷收支不平衡,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面财政向银行透支,如果银行 信贷资金比较充裕,不会引起财政性货币发行。反之,就会引起货币发行,导致或加剧通货 膨胀。国债的发行使分散的购买力在一定期间内集中到国家手中,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会改 变,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另外,国债认购通常遵循自愿原则,通过发行国债获取的资金 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的闲置资金,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国债发行过多,导致债台高筑,还本付息的压力又会导致赤字的进一步扩大,最 终会形成财政赤字和滥发国债的恶性循环。此外,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 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调节经济的功能 国债调节经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债可以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货币资金流向和分配结构,把部分社会闲置资金集中投资于农业、 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国民经济的薄弱部门和基础产业,不仅可以控制投资规模,还可以调 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②国债可以改变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通过发行国债,影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改变社会需求结构,从而调节积累和消费的 比例关系。如果将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消费支出,就会将投资需求 转化为消费需求,使积累比例缩小,消费比例扩大。如果将来源于企业、单位的消费基金和 个人的生活费用,用于国家经济建设投资,就会将消费需求转化为投资需求,使积累比例增 大,消费比例缩小。 ③国债有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