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5年浙江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5 年浙江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 6 页,有两大题,57 小题,满分为 100 分;附加题 1 题,5 分,得分记入总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并沿裁剪线将答卷Ⅱ裁下。 请用铅笔将答卷Ⅰ上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内涂黑,然后开始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 卷 Ⅰ 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B)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C)孟德尔发现基因的结构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细胞学说 2.高度分化的月季茎韧皮部细胞经离体培养,发育成月季幼苗。这说明植物细胞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分化后不可逆转 (C)具有全能性 (D)已经衰老 3.下列现象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植物的根向地生长 (C)合欢的叶片在夜间闭合 4.动物的印随学习主要发生在 (B)菊花在秋季开放 (D)柳树在秋季落叶 (A)刚出生时 (B)胚胎发育期 (C)性成熟期 (D)衰老阶段 5.荠菜胚由四部分构成,它们是 (A)子叶、胚芽、胚轴、胚乳 (C)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6.鸡的胚后发育是指 (B)子叶、胚芽、胚根、种皮 (D)子叶、胚芽、胚根、胚乳 (A)从受精卵到雏鸡孵出 (C)从破壳而出的雏鸡到衰老死亡 (B)从孵卵开始到性成熟个体 (D)从破壳而出的雏鸡到性成熟个体 7.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A)C (B)O (C)H (D)N 8.确定某矿质元素是否为植物生活所必需,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纸层析法 (B)溶液培养法 (C)同位素标记法 (D)显微观察法 9.移栽树苗时,常常剪去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养分的消耗 (C)提高结实率 10.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指 (B)降低光合作用强度 (D)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A)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 (C)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B)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氨基酸 (D)体内细胞合成的部分氨基酸 1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是 (A)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 (B)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D)人类遗传病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12.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C)基因重组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 13.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茎叶具有保水功能;而根系不发达、茎叶保水功能差的植 物,则 不能在沙漠中生活。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B)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 14.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河流、湖泊都属于湿地 (B)湿地往往是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常用水源
(C)湿地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D)近年我国旱、涝、洪灾的发生与湿地减少有很大关系 15.洋葱表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 (B)无机盐 (C)蛋白质 (D)色素 16.胃蛋白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葡萄糖 17.由 n 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中,含有的肽键数为 (A)n-2 (B)n-1 (C)n (D)n+1 18.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D)棕色→绿色→无色 19.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细胞膜中的 (A)水 (B)蛋白质 (C)磷脂 (D)糖类 20.细胞内被喻为蛋白质“装配机器”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 21.下列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C)染色质和染色体分别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D)染色体主要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 22.下列关于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解离后即可染色 (C)染色后需进行漂洗 (B)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D)解离的时间越长,染色的效果越好 23.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但不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这说明酶具有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2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最快的色素是 (A)叶绿素 a (B)叶绿素 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25.人体内形成代谢终产物 CO2 的场所是 (A)肺泡 (B)血浆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 26.用扦插方法来繁殖葡萄植株时,为了使枝条容易成活,一般每一枝条需留几个芽,这是因为 (A)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芽可以提供营养物质 (B)根是由芽直接发育而成的 (D)芽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 27.下列与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公鸡长出美丽的羽毛 (C)狗见到生人时会狂吠 (B)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 (D)给青鱼注射鱼类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卵巢的成熟 28.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 (A)内正外负 (B)外正内负 (C)均为正电位 (D)均为负电位 29.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种子搭载神舟五号飞船进人太空,经过宇宙射线等的作用,可能使作物 种子内的 DNA 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B)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30.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用于鉴定 DNA 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二苯胺试剂 (D)双缩脲试剂 31.下列有关联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联会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联会后的染色体将进行复制 (C)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联会 (D)联会后形成的每个四分体含有 4 个 DNA 分子 32.牛的黑毛(B)对棕毛(b)是显性,现有两头黑毛牛交配,生下的小牛中有黑毛牛和棕毛牛。 那么这两头黑毛牛的基因型是 (B)BB×BB (A)BB×Bb (C)Bb×Bb (D)Bb×bb 33.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A)精原细胞中 (B)初级精母细胞中 (C)次级精母细胞中 (D)精细胞中
34.基因型为 yyRr 的豌豆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A)YR、Yr、yR、yr(B)yR、yr (C)YR、Yr (D)yy、Rr 35.下列关于生物圈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有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可以抵抗一切干扰 (B)生物圈持续正常运转的动力是太阳能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物质上的自给自足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36.家鸡与原鸡很相似,但产蛋量却远远超过了原鸡,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A)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C)应激性 (B)新陈代谢作用 (D)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7.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是可遗传变异的是 (A)经常晒太阳使皮肤变黑 (C)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形状 (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 (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粒大穗多现象 3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地理隔离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生殖隔离就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 (D)种群基因库之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39.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这种空间分布有利于 (A)个体增大 (B)生物变异 (C)生物竞争 (D)资源利用 40.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是厌氧型生物。原始海洋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对生物进 化的重要意义是 ①为古代海洋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③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A)①② (B)②③④ ②使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成为可能 ④使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成为可能 (C)①②③ (D)①③④ 41.右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如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 该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属于 (A)增长型 (C)衰退型 (B)稳定型 (D)无法确定 42.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在其形成精子的过程 中,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2 条 (B)4 条 43.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卷毛与白毛 (C)人的身高与体重 4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8 条 (D)16 条 (B)豌豆的红花与桃树的白花 (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 (A)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B)四倍体西瓜植株自交可获得无子西瓜 (C)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西瓜植株 (D)二倍体西瓜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 45.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a,全部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 能量总值为 b,全部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总值为 c。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c (C)a>b+c (B)b>a+c (D)a<b+c 4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中 a 代表抵抗力稳定 性,b 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A) (B) (C) (D) 47.玉米体细胞中有 20 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依次是
(A)20、20 (B)20、40 (C)40、40 (D)40、20 48.将一经过“饥饿”处理(在黑暗中放置一天)的天竺葵的一叶片中部叶脉切断,给予光照数小时后,经 检验发现:叶片的下半部(近叶柄端)有淀粉产生,而叶片上半部(远离叶柄端)无淀粉的生成。这是 由于切断叶脉后 (A)阻断了水分的运输 (C)抑制了三碳化合物的形成 (B)阻断了二氧化碳的运输 (D)抑制了 ATP 的合成 49.用野生梨树做砧木,品质好、产量高的梨树芽做接穗进行嫁接。下列关于这种嫁接的叙述正确的是 (A)嫁接后梨树上结出的果实具有野生梨的品味 (B)通过嫁接实现了不同品种梨树间的杂交 (C)能保持梨树品质好、产量高的性状 (D)与种子繁殖相比,能产生更大的变异性 50.如右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 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 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A) (B) (C) (D) 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7 小题,共 50 分。凡需填空的位置均有 ▲ 标记) 51.更正题(请选出下列各题中一个有错误内容的项,并将其更正) (1)细胞内的结合水是细胞的良好溶剂,又可充当细胞内生化反应的媒介;细胞内自由水 A 的含量越高,则其代谢就越旺盛。 C 选项(▲)是错误的,应更正为 ▲ 。 B (2)在高等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激素调节仍处于主 A B C 导地位。 选项(▲)是错误的,应更正为 ▲ 。 (3)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 A B C 最好时期。 选项(▲)是错误的,应更正为 ▲ 。 (4)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称为翻译,此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A B C 选项(▲)是错误的,应更正为 ▲ 。 (5)对于高等动物来说,ADP 转变成 ATP 时所需的能量,除来自呼吸作用外,还可来自光合 A B C 作用。 选项(▲)是错误的,应更正为 ▲ 。 52.甲、乙为高等绿色植物细胞的两种细胞器结构 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所示的细胞器是 ▲ ,它是活细胞 进行 ▲ 的主要场所。
(2)乙图所示细胞器中的色素位于 ▲ 上,这些色素的作用是 ▲ 。 53.右图为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图,请分析回答: ▲ (1)图中①代表 (2)若右图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②代表 (3)若 6000 个脱氧核苷酸分子聚合成的 DNA 片段中有胸腺嘧啶 800 个, 个胞嘧啶。该 DNA 分子片段连续复制两次, ;③代表 ▲ ▲ 。 则此 DNA 片段有 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 个。 。 54.右图为大棚中栽培的某种蔬菜在水肥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 线图。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是 ▲ 和 ▲ 。 (2)比较Ⅰ、Ⅱ两条曲线,当光照强度大于 a 时,曲 线Ⅱ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大的原因是 限制了光合作用 阶段的进行。 ▲ ▲ , (3)在光照强度为 b、CO2 浓度为 0.15%的条件下,如 果大棚内温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 原因可能是 ▲ 。 55.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A,a 控 制。右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 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1)根据组合 ▲ 能判断出 ▲ 是显性性状。 组合 亲本表现型 一 二 三 紫花×白花 紫花×白花 紫花×紫花 紫花 405 807 1240 F1 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白花 411 0 420 率为 (2)请写出组合一的亲本基因型:紫花 (3)组合三的 F1 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 (4)若取组合二中的 F1 紫花植株与组合三中的 F1 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 ,白花 。 ▲ ▲ 。 ▲ ▲ 。 (5)若组合三的 F1 中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有 420 株,则组合三 F1 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 。 56.19 世纪流行这样一种理论:动物血液中的糖只来自于食物中的糖;血液中糖的多少取决于所吃糖的多少。 请分析回答: (1)某同学为检验“动物血液中的糖只来自于食物中的糖”这一理论是否正确,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并预测了实验现象: 第一步:每天给一只健康小狗(甲)喂只含淀粉的适量食物,给另一只生理指标与甲基本相同的健 康小狗(乙)喂含淀粉和蛋白质混合的等量食物。 第二步:经过一段时间后,鉴定两只小狗的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 预测实验现象:血液中的糖来自于糖和蛋白质。 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三处错误:① ▲ ;② ▲ ;③ ▲ (不需更正)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血液中糖的多少取决于所吃糖的多少”这一理论是错误的。 实验材料:生理指标基本相同的健康小狗两只,只含淀粉的食物。 实验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 ▲ 。(预测实验现象:略) (3)现在我们已知道,血液中的糖还可由食物中的 ▲ 、 ▲ 转化而来。 57.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寿螺可做成美味的菜肴,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1988 年,四川某公司从国外引入福寿螺,投 放在水田中进行人工养殖。由于出口受阻,1992 年放弃养殖,该公司将水田里的大螺进行了清理后,还 给农民种水稻。农民种下稻秧后,又有大批福寿螺出现在稻田中,并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 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 材料二:水葫芦 1901 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 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由于 水葫芦疯长,滇池草海 60 年代还有 16 种高等植物,到 90 年代只剩下 3 种。 (1)福寿螺属于第 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是 (写出两个原因)。 ▲ ▲
(2)若每只幼螺重 5 克,要长到重 150 克,则至少要消耗 ▲ 克水稻(假设单位质量的螺和水稻含 相同的能量)。 (3)右图为上述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共有 ▲ 条食物链,占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 。 (4)从上述材料可知,外来人侵物种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危 害是 ▲ ,从而使当地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遭到破坏。 (5)为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问题,有关方面设想从原产地 引进天敌,然而,专家们仍不无忧虑。你认为专家们的忧 虑是什么? ▲ 。 附加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形成酒精的过程。糖类是怎么变成酒精的呢?十九世纪中叶,微生物学家巴斯 德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酵母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而化学家李比希则认为,糖类变成酒精仅仅是一种化学 反应,与酵母细胞活动无关,最多只是需要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的参与。 后来,化学家毕希纳先将酵母细胞进行研磨、过滤,得到提取液,然后把提取液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糖类就变成了酒精,这一结果与糖液中含有活酵母细胞是一样的。 (1)请写出糖类(葡萄糖)形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 (2)巴斯德和李比希争论的焦点是 (3)毕希纳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 ▲ ▲ ▲ 。 说明:全卷不设 0.5 分,只答对部分内容的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50 分) 生物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题号 1 答案 B 题号 18 答案 A 题号 35 答案 A 2 C 19 B 36 D 3 A 20 D 37 B 4 A 21 D 38 D 5 C 22 B 39 D 6 D 23 A 40 C 7 A 24 C 41 A 8 B 25 C 42 C 9 D 26 D 43 D 10 C 27 C 44 D 11 B 28 B 45 C 12 A 29 B 46 A 13 D 30 C 47 C 14 A 31 B 48 A 15 A 32 C 49 C 16 C 33 B 50 D 17 B 34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满分 50 分) 51.(共 10 分)(1)A 自由水 (4)B 转录 (2)C 神经调节 (3)A (5)A 绿色植物(或“高等植物”也给分) 中期 52.(共 4 分,每空 1 分)(1)线粒体 有氧呼吸 (2)基粒(或“囊状结构薄膜”)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53.(共 5 分,每空 1 分)(1)磷酸 碱基 (2)核糖 (3) 2200 54.(共 6 分)(1)光照强度(1 分) CO2 浓度(1 分) 2400 (2)CO2 浓度过低(1 分) 暗反应(1 分) (3)酶的活性降低(或“气孔关闭”)(2 分) 55.(共 8 分)(1)二和三(答出其中之一即给分)(1 分) 紫花(1 分) (2)Aa(1 分) aa(1 分) (3)2/3(1 分) (4)1/6(1 分) (5)50%(2 分) 56.(共 7 分,每空 1 分)(1)①喂含淀粉和蛋白质混合的食物 ②鉴定两只小狗的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 ③血液中的糖来自于糖和蛋白质 (2)每天给一只小狗(丙)喂适量淀粉,给另一只小狗喂比丙狗多的淀粉(只要能体现两只
狗所喂淀粉量有差异就给分) 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比较两只小狗的血糖浓度 (3)脂肪(或“脂质”) 蛋白质 57.(共 10 分)(1)二(1 分) 食物(水稻)充足;没有天敌;空间条件充裕(答出一点给 1 分,满分 2 分) (2)725(1 分) (3)4(1 分) 蛇(1 分) (4)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或“破坏了遗传多样性”或“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2 分) (5)这些天敌可能会成为新的外来人侵物种(2 分) 附加题(共 5 分,计人总分) 酶 2C2H5OH+2CO2+能量(1 分) (1)C6H12O6 (2)完成发酵过程只需要活细胞的参与还是只需要物质(酶)的参与(2 分) (3)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使糖类变成酒精(2 分) (说明:上述各题除已提供的答案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