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青岛大学古代汉语(2)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雙聲疊韻
2、異體字
3、流水對
4、駢體文
5、五音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黑体标出的詞(每題2分,共30分)
1、師進,次於陘。
2、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3、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4、圖窮而匕首見。
5、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
6、雖累百世,垢彌甚耳。
7、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且觀優。
8、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9、嘒彼小星,維參與昴。
10、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11、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
12、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3、左驂殪兮右刃傷。
14、以其能越拘攣之語。
1
15、晉侯飲趙盾酒。
三、古汉语常识(每題5分,共15分)1、請解釋古代職官中的六部執掌。
2、古代婚姻的六禮分別指什麼?
3、請寫出“二十四史”各部書名。
四、將以下兩段古文譯成現代漢語(第1題35分,第2題25分,共60
分)
1、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
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嘗間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
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
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
目之。父去裏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
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
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
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
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
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
習誦讀之。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常殺人,從良匿。後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
年百餘人。景駒自
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還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
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
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2、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
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
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
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才學
為詩,以議論為詩;夫豈不工,終非古人之詩也,蓋於一唱三歎之音,有所歉焉。且
其作多務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讀之反覆終篇,不知著到
何處。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殆以罵詈為詩。詩而至此,可謂一厄
也。然則近代之詩無取乎?曰有之,我取其合於古人者而已。國初之詩,尚沿襲唐
人,王黃州學白樂天,楊文公、劉中山學李商隱,盛文肅學韋蘇州,歐陽公學韓退之
古詩,梅聖俞學唐人平淡處。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
五、對如下詩歌中黑體加上標的詞句進行注釋(5分),對詩歌內容進行疏解(10
分),並就王安石對歐陽修的態度作出簡要評述(15分),(共30分)
王安石《奉酬永叔見贈》
2
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
他日若能窺孟子[1],終身何敢望韓公[2]。摳衣[3]最出諸生後,倒屣[4]嘗傾廣座
中。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5]豈宜蒙。
說明:1、“猶在”一作“雖壯”;2、“強學”一作“學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