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计算机职业道德论文.pdf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料共2页,全文预览结束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0-0057-02 本科专业课程建设 Computer Education 计算机伦理学与计算机职业道德修养 欧阳元新,李超,蒲菊华,陈真勇,熊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分析了加强高校计算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计算机伦理学的内容,最后给出了 高校计算机伦理学教学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伦理学;职业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回顾 2007 年,有两条和计算机行业密切相关的新闻 不能错过,一条是“熊猫烧香”肆虐中国,一条是诺顿“误 杀”导致中文 Windows XP 系统崩溃。在网络攻击、蠕虫、 木马以及各种病毒铺天盖地的今天,当人们在对黑客和病 毒制造者口诛笔伐的时候,由于计算机从业者的疏忽或者 不够敬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 1 加强高校计算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专业 技能与专业素质,侧重对基础知识、编程实验与动手能力 的教育培养,也已经开始加强在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以及团 体配合方面的训练,而对计算机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 修养与职业道德方面涉及不多。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计算机 专业的职业道德修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特殊的技能和专业 与其他行业相比,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新的开放的领 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这个行业还没有足 够的时间来形成其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另一方面是其行 业活动超出专业范围。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被定位为工 程师,通常是在不同的团队中承担不同的任务,个人工作 成果与整个项目或系统的外在表象可能没有直接关系。计 算机从业者有时会具有高于他人的权力,这种权力很容易 被那些无所顾及或易受诱惑的人所利用。 (2) 社会越来越依赖计算机 作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计算机技术已经深 入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然而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和网络的 依赖加深,我们对计算机故障的应对能力显得越来越弱。 (3) 从业人员可能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由于大部分计算机产品的最终用户涉及整个社会的 各行各业,因此其带来的风险往往无法简单估计。以诺顿 “误杀”事件为例,由于诺顿在企业级市场占有相当大的 份额,特别在金融、电信等行业拥有优势,因此“误杀”事 件导致许多企业网络完全瘫痪,并且丢失了大量数据。系统 瘫痪可以恢复,但是数据丢失对企业用户的冲击是致命的。 (4) 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职业犯罪 所谓计算机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非法操作所实施的 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内存数据及程序)安全以及其他 严重危害社会的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计算机犯罪始于 上个世纪 60 年代,到了 80 年代、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 来在国内外呈愈演愈烈之势。当前计算机犯罪已成为一个 国际问题,它充斥着整个社会,只要有计算机的地方就可 能有计算机犯罪。由于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 多犯罪活动甚至很难被发现,就更提不上侦破了。 2 计算机伦理学及其主要内容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被定义为规范人们生活 的一整套规则和原理,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简 单的说就是指人们认为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可以这样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或地区强制 力的行为规范,道德是控制我们行为的规则、标准、文化, 而伦理学是道德的哲学,是对道德规范的讨论、建立以及 评价。伦理学的理论是研究道德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它可 以为我们提供道德判断的理性基础,使我们能对不同的道 德立场作分类和比较,使人们能在有现成理由的情况下坚 持某种立场。 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子领域,它研究的是在现 实生活领域、或者在某一学科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计 算机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开发和使用 计算机相关技术和产品、IT 系统时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指 引。计算机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7 个部分。 2.1 隐私保护 隐私保护是计算机伦理学最早的课题。传统的个人隐 私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婚姻、家庭、教育、 病历、职业、财务情况等等数据,现代个人数据还包括电子 邮件地址、个人域名、IP 地址、手机号码、以及在各个网站 登录所需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从业者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保 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局限为个人信息,更多的是企业或 单位用户的业务数据,它们同样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收稿日期:2008-3-12 作者简介:欧阳元新(1978-),女,北京人,博士,讲师。李超(1974-),男,四川乐山人,博士,讲师。蒲菊华(1976-),女, 四川阆中人,博士,副教授。陈真勇(1974-),男,福建福州人,博士,副教授。熊璋(1956-),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 本文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57
Computer Education 本科专业课程建设 2.2 计算机犯罪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以前没有的犯罪形式,如电子 资金转账诈骗、自动取款机诈骗、非法访问、设备通讯线 路盗用等。我国《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界定包括:违反 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 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 不能正常运行的;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 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 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 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 2.3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商业标志 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统称。所谓剽窃,简单的说 就是以自己的名义展示别人的工作成果。随着个人电脑和 互联网的普及,剽窃变得轻而易举。然而不论在任何时代 任何社会环境,剽窃都是不道德的。计算机行业是一个以 团队合作为基础的行业,从业者之间可以合作,他人的成 果可以参考、公开利用,但是不能剽窃。 2.4 软件盗版 软件盗版问题也是一个全球化问题,几乎所有的计算机 用户都在已知或不知的情况下使用着盗版软件。我国已于 1991 年宣布加入保护版权的伯尔尼国际公约,并于 1992 年 修改了版权法,将软件盗版界定为非法行为。然而在互联网 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软件反盗版更多依靠的是计算机从业 者和使用者的自律。 2.5 无用、有害(病毒)信息扩散 病毒、蠕虫、木马,这些字眼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类新 闻中的常客。如本文一开始提到的“熊猫烧香”,它其实 是一种蠕虫的变种,而且是经过多次变种而来的,能够终 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由于“熊猫烧香” 可以盗取用户名与密码,因此带有明显的牟利目的,其制 作者已被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计算机病毒和信息扩散对社会的潜在危害远远不止网络 瘫痪、系统崩溃这么简单,如果一些关键性的系统如医院、 消防、飞机导航等受到影响发生故障,其后果是直接威胁 人们生命安全的。 2.6 导致危害的操作、黑客 黑客和某些病毒制造者的想法是类似的,他们或自娱 自乐、或显示威力、或炫耀技术,以突破别人认为不可逾 越的障碍为乐。黑客们通常认为只要没有破坏意图,不进 行导致危害的操作就不算违法。但是对于复杂系统而言, 连系统设计者自己都不能够轻易下结论说什么样的修改 行为不会对系统功能产生影响,更何况没有参与过系统设 计和开发工作的其他人员?无意的损坏同样会导致无法 挽回的损失。 2.7 行业行为规范 随着整个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由计 算机系统故障和软件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和浪费是惊 人的。如何提高和保证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 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种客 观的手段或保障措施。而如何减少计算机从业者主观(如疏 忽大意)所导致的问题,则只能由从业者自我监督和约束。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制定的伦理规则和职业行为规范 中的一般道德规则包括: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避免伤害他 人;诚实可靠;公正且不采取歧视行为;尊重财产权(包括版 权和专利权),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 针对计算机专业人员,具体的行为规范还包括以下部分: 不论专业工作的过程还是其产品,都努力实现最 高品质、效能和规格。 主动获得并保持专业能力。 熟悉并遵守与业务有关的现有法规。 接受并提供适当的专业化评判。 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效果做出全面彻底的评估,包 括可能存在的风险。 重视合同、协议以及被分配的任务。 促进公众对计算机技术及其影响的了解。 只在经过授权后使用计算机及通信资源。 3 高校计算机伦理学教授的一些探索 今天的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中的大部分会成为 未来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作为计算机教育者,我们希望学 生们在学习期间不仅能够学到课程所讲到的专业知识,同 时在学习方法、专业素养、人品上学到有益的东西。开设 计算机伦理学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切认识到计算机技术 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明确计算机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 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 1991 年 , 美 国 计 算 机 协 会/ 电 气 电 子 工 程 师 协 会 (ACM/IEEE)计算机学科课程组首次把“社会、伦理和职业 的关系”作为九门计算机学科推荐课程之一。2001 年,ACM 将“计算机伦理学”定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 已于 2004 年正式列入 IEEE 教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是国内首个开设“计算 机导论与计算机伦理学”课程的计算机院系,授课对象是 刚入学的本科一年级新生。在课程学习中,同学们对计算 机和网络对传统社会、社会道德、社会伦理学、哲学的影 响展开了广泛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三年多的课 程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汤姆·福雷斯特等著. 陆成译. 计算机伦理学—计算机学中的警示与伦理困境[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任不寐. 滞留首都机场 8 小时[N]. 南方周末,2002-7-25. [3] 丁常彦,闫婷. 系统瘫痪考验应急管理[N]. 计算机世界报,2006-10-16. [4] 崔军强. 诺顿缘何误伤微软 错将友军当敌军[N]. 新华网,2007-5-22. [5] 柳珺. 浅析计算机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 河北法学,2001 年 03 期. [6] 沈亚萍. 什么是计算机犯罪[EB/OL]. http:// www.enet.com.cn/article/2001/0410/A20010410006197.shtml, 2001-10-06. 5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