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江苏无锡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
2.本试卷 1 至 7 页为单项选择题,8 至 10 页为读图分析题,共 10 页。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卡。
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认真思考,相信你会取得更大进步。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在答题卡中把正确选项用 2B 铅笔涂黑。本
大题 40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于 2022 年 2 月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
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环绕南极洲的各大洋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 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②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煤炭资源的勘探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
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下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
图”。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 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 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 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 海洋陆地均不相连
4. 关于“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在热带海域航行
B. 跨越了东、西、南、北半球
C. 只在东半球海域航行
D. 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
5. 通过“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并结合海陆分布知识可以得出( )
A. 大西洋是全球的中心
C. 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B. 北半球以陆地为主
D. 南极大陆面积最大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 2021 年 10 月 16 日发射成功,2022 年 4 月 16 日在内蒙古巴丹
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和着陆时,地球分别位于公转轨道的( )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丙和甲
D. 丁和乙
7. 东风着陆场所在区域( )
A. 地表千沟万壑
B. 坎儿井纵列
C. 高原湿地广布
D. 荒漠植
被为主
明明同学打算暑假去攀登长城,攀登前对某地长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究。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8. 明明同学通过研究地图发现( )
A. 烽火台海拔最高,易远观
B. 关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
C. 城墙沿着山脊,防御功能强
D. 道路沿山谷建设,难度大
9. 明明同学攀登长城时会发现( )
A. ①到②的坡度最小
B.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C. ①和②的距离约为 100 米
D. ③到④的高差约为 200 米
无锡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观测夏至日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
化。同学们在前一天为观测查看天气预报,并做物品准备。下图阴影示意该日旗杆影子经过
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同学们应从地理实验室挑选( )
①风速风向仪②指南针③地质锤④温度计⑤卷尺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11. 当旗杆影子为 OM 时( )
A. 太阳东升
B. 日落西山
C. 影子最短
D. 影朝西
南
2022 年 5 月 4 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在海拔 8830 米处成功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
自动气象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自动气象站运行所需的能源最有可能来自( )
A. 水能
B. 地热能
C. 太阳能
D. 生物能
13. 科考队在珠峰附近海拔 5800 米处,发现了距今 1500 万年前的某种植物叶片化石,现在
这种植物不可能分布在海拔这样高的地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地壳发生了变动
B. 气候变暖了
C. 海平面上升了
D. 人类活
动影响
2022 年 5 月 20 日 8 时 36 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 4.8 级地震。学生第一时间躲在书桌
下,随后有序撤到空旷地带,上演了“教科书式撤离”。下图为世界局部板块分布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4. 雅安市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
A.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5. 学生上演了“教科书式撤离”,说明学校( )
A. 交通安全教育到位
C. 消防安全教育到位
B. 地震逃生应急演练到位
D. 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到位
下图示意北京某月 2 日一 5 日天气观察记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2 日一 5 日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 2 日与 3 日
B. 3 日与 4 日
C. 4 日与 5 日
D. 2 日与 5
日
17. 下列关于北京这几天天气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2 日,雾霾严重
C. 4 日,多云天气
B. 3 日,沙尘天气
D. 5 日,晴转多云
18. 5 日这一天气温明显下降可能是( )
A. 受来自较低纬度的东南风影响
B. 出现了降雪天气
C. 受来自较高纬度的西北风影响
D. 云层太厚,阻挡了太阳辐射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 0 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
少的转折点。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 ①
B. ②
20. 图中人口总量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C. ③
C. ③
D. ④
D. ④
21. 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A.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B. 气候恶劣,土壤贫瘠
C.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D. 交通不便,远离水源
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多措并举,“健康码”“行程码”等成为居民健康出行的重要电子凭
证,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疫苗支援了菲律宾等许多国家,为世界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3. “健康码”“行程码”等的产生得益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是( )
A. 雄厚的资金
B. 强大的制造力
C. 充足的劳动力
D. 高端的
科技、人才
24. 我国向隔海相望的菲律宾运送疫苗,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水路运输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
输
京津冀协同发展利于缓解首都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发挥京津冀三地各自的产
业代势。2005 年 3 月,首钢搬迁到河北省曹妃甸,研发中心留在北京,首钢原址改造成工
业遗址公园。首钢滑雪大跳台就是在首钢原厂址上建设的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之一。下图是
凯凯同学查阅资料后,给首钢滑雪大跳台做的名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首钢滑雪大跳台( )
A. 是现代北京符号,承担文化职能
B. 在冬奥会结束后,拆除恢复原貌
C. 设计元素“飞天”,灵感源于信天游
D. 在工业遗址上建造,建设成本高
26. 首钢搬迁利于发挥( )
A. 河北的技术优势
B. 北京的科技优势
C. 河北的市场优势
D. 天津的
资源优势
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生活、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上海,同心战
疫,共同守“沪”。黑龙江人民将 3000 吨大米从哈尔滨运往上海。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
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为各省援沪医疗队出征时的横幅内容,匹配正确的是( )
A. 江苏省-赣沪同心,一起守沪
B. 河南省-豫沪一家亲,携手抗疫情
C. 湖南省-鄂沪同心,爱沪有加
D. 福建省-沪皖一家亲,共同守沪
28. 从哈尔滨到上海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
A. 京哈线、京沪线
C. 哈大线、京秦线
B. 京哈线、京包线
D. 哈大线、沪杭线
图为水牛春耕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