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P—31,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0 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10 道小题,每题 1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下列传统技艺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石雕
C. 酿酒
D. 剪纸
A. 竹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竹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石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 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最好选用的物质是
B. 蜡烛
C. 红磷
D. 铁丝
A. 木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蜡烛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引入新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除去氧气得到较纯的氮气。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无法除去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 规范操作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固体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熄灭酒精灯
D.
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而图中试
管口为向上倾斜,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与液体的凹液面最高处保持水
平,操作错误;
C、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操作正确。
故选:D。
4. 下列各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B. 汞
C. 干冰
D. 氯化钠
A. 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汞是由汞原子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
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B. 水
C. 液态氧
D. 洁净的
A. 氢气
空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氢气中只含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液态氧中只含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钇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钇的原子序数是 39
C. 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g
D. 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8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钇,
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9,表示原子序数,钇的原子序数是 39,
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而不
是“g”,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9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9,表示原子序数为 39;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 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 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则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错误;
D、饼干吸水而变软,则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8.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S 硫元素
B. FeO 氧化铁
C.
+2Mg 镁离子
D.
2H 两
个氢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元素的符号是 S;选项正确。
B、氧化铁是由显+3 价的铁元素和显-2 价的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
和为 0,氧化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3;选项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
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单位电荷时,1 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选项错误。
D、H2 可表示氢气,表示一个氢分子,表示一个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构成,化学用语与含义
不相符;选项错误。
故选:A。
9. 下列制取、收集、验满、检验 CO2 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
B. 收集
C. 验满
D. 检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长颈漏斗的末端要在液面以下,以防止气体由长颈漏
斗逸出,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选项错误;
C、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此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10.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B. 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雾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放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
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11. 化学造福于人类,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的关系。
氧气有利的一面:_________;氧气有弊的一面:_________。
Ⅱ.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下图 1 是化学家研究出高效,经济的制氢途径。
(2)途径 1,常用二氧化钛(
2TiO )作催化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3)途径 2,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图 2 电解水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_______;若用图示
表示 1 个水分子,请分别画出 a、b 两处产物(1 个分子)的微
观图示:a._______,b._______。
Ⅲ.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4)二氧化硅( 2SiO )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氧气和四氯化硅蒸气(
SiCl )在高温条件
4
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 2Cl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5)每天饮用牛奶可补充人们对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牛奶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磷酸钙[化学
式为
Ca PO ]的形式存在。某品牌牛奶标签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
3
4 2
××纯牛奶
营养成分
每100mL
脂肪
蛋白质
钙
4.0g
3.2g
0.1g
①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②磷酸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③每盒牛奶(净含量: 250mL )中含_______g 磷酸钙(计算结果精确到 0.01g )。
【答案】(1)
①. 抢救病人等
②. 食物腐蚀等
(2)+4
(3)
①.
通电水
氢气 氧气 ②.
③.
(4)
氧气 四氯化硅 二氧化硅 氯气
高温
(5)
①. 310
②. 15:16
③. 0.65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氧气能供给呼吸,则能抢救病人,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能用作助燃剂等;
但食物与氧气接触会腐蚀,且钢铁生锈等均需要与氧气接触等。
【小问 2 详解】
二氧化钛( T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
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 x+(-2)×2=0,解得 x=+4。
【小问 3 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通电水
氢气 氧气 ;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由于 a 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则为氢气,
b 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则 a 的微观图示为: ,b 的微观图示为:
。
【小问 4 详解】
氧气和四氯化硅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 四氯化硅 二氧化硅 氯气 。
高温
【小问 5 详解】
①硫酸钙[化学式为 Ca3(PO4)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3+(31+16×4)×2=310。
②磷酸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3):(16×8)=15:16。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每盒牛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250
mL
0.1g
100
mL
0.25g
,则含磷酸钙
的质量为
0.25g
40 3
310
100% 0.65g
。
12.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实验 1 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
熄灭。
(1)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________。
(2)依据实验 1 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________。
实验 2 用质软的塑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3)向其中加入约
1
3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为________。
(4)若取少量实验后液体滴加到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上,发现石蕊变红。
①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请在该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说明 2CO 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
________。
【答案】(1)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3)塑料瓶变瘪 (4) ①. 碳酸
②. 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放到充满
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火
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这是因为 CO2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的缘故;
【小问 2 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小问 3 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向装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的质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1
3
体积的水,立
即旋紧瓶盖,振荡,导致塑料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为塑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