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答案解析】: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A】。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答案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
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4、我同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
A、1856 年
B、1860 年
C、1862 年
D、1866 年
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B】。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答案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6、“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
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D】。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WWw.KaO8.CC
【答案解析】:“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
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C】中。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答案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了
他的教育思想。
8、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A】。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答案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创立的为保证各种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文化形态。
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解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
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1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答案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
展的根本动因。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
进行调节,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
1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D】。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答案解析】:二者都过分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D】。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答案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
1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答案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
提出的教学论。
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答案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 1930 年出
版了《新教育大纲》。[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ABCD】。
A、维多利诺
B、伊拉斯诺
C、拉伯雷
D、蒙田
【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维多利诺、伊拉期诺、拉
伯雷、蒙田、尼德兰。
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以分解为【ABCD】。
A、理想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价值成分
【答案解析】:学校的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方面:理想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价值成
分。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ABC】。
A、传递功能
B、深化文化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答案解析】:教育的双重属性是指教育的传递、深化功能和构成文化主体。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主要体现在【ACD】。
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B、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坚持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答案解析】: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教育目的也有不同,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特征
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极高的
社会效益和坚持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等方面。
5、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有【ABCD】。
A、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C、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
学精神
D、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答案解析】: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有:一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二是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
科学;三是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
法和科学精神;四是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五是养成适应改革开放形势
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6、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的有【ABCD】。
A、教学相长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答案解析】:《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ABC】。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师的任免
【答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
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
8、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ABCD】。
A、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
义
B、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C、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D、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
准
【答案解析】: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主要体现在身体发展、认知、情意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个方面。
9、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下列哪些客观条件?【ABCD】
A、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B、文化发展的要求
C、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
D、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还要考虑受
教育者的发展要求、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
10、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ABCD】
A、受教育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答案解析】:学生享有合法的权利: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身心健康权,隐私权与名誉
权、荣誉权和人身自由权等。[page]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案解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
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2、学校文化主要是指教育与学习的文化。【×】
【答案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演化、创造出来的,由观念
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
3、学校教育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或教学目标构成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5、教育理念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
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答案解析】: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信念。
6、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人的发展,为此,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7、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8、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对象的特殊性上。【√】
9、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
【答案解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
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10、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产生影响。【√】
11、“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王夫子的名言。【×】
【答案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12、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其主要特征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13、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课程目标。【×】
【答案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
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14、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澄清与总结。【×】
【答案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句“为
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15、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答案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效率的再
生产。[page]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一)
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立
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
上。彭老师灵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
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
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
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
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
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
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1、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ABCD】[不定项选择题]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C、适当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D、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2、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积极意义?【ABCD】[不定项选择题]
A、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抓住学生的兴趣
B、因势利导,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
C、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D、将突发事件巧妙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课程资源
二)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
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
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
主任很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
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
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1、张主任的做法对吗?【B】[单选题]
A、对
B、不对
2、请指出张主任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ABCD】[不定项选择题]
A、张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
B、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
C、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危害,而是简单地批评处分学生
D、未能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做法武断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C】。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洛克
【答案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张教学
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的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B】。
A、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答案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
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3、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B】。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答案解析】:上课开始时为使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而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
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存 l9 世纪初的【C】。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解析】:19 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5、道家主张教育要【C】。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答案解析】: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6、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C】。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答案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文士学校。
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B】。
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答案解析】:沟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B】。
A、课程计划WWw.KaO8.CC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答案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可设计课程的种类。
9、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C】。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答案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C】。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答案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
个全面”,即【C】。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12、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C】。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答案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
13、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C】。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答案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B】。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答案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
织的理论基础。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答案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
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ABD】。
A、有责任心
B、有幽默感
C、主观偏心
D、耐心周到
【答案解析】: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很多方面,如有责任心、有幽默感、耐心周到、公平
客观等。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特征:【ACD】。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