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化石能源是当今我国的主要消耗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会造成危害 B. 使用化石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C. 我国消耗的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D. 化石能源可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考点: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目前人类利用最多的能源,依然是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而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总 量是有限的,我们在利用时必须倡导节约,而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解答:解: A、核泄漏是指大量放射性的物质外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危及动植物的生命,因此 核电站的安全应得到高度重视,所以 A 正确; B、化石能源在消耗中会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能源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以及 生态的破坏,都应引起重视,所以 B 错误; C、我国消耗的能源以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所以 C 错误; D、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可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如何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能源,并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球的环境,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重大 课题,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如图电路中 R1>R2,电压表 V 的示数为 6V,电压表 V1 的示数( ) A. 等于 6V B. 大于 3V C. 等于 3V D. 小于 3V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已知 R1>R2,判断电压表所测谁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可 作出选选择. 解答:解:已知 R1>R2,电压表 V 的示数为 6V,即电源电压为 6V,电压表 V1 测 R1 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可知,电压表 V1 的示数大于 3V,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3.(3 分)(2014•广州)如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外线是紫色的 B. 电视机遥控器用γ射线遥控 C. 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低 D. 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考点: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信息的传递. 分析:(1)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肉眼不能看见; (2)电视机的遥控器利用了红外线遥控; (3)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高;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解答:解:A、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肉眼不能看见,故 A 错误; B、电视机的遥控器利用了红外线遥控,故 B 错误; C、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高,故 C 错误;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多个方面的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都是一些记忆型的,难度不大,在 平时学习中注意多积累. 4.(3 分)(2014•广州)如图中的 a 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 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 A. B. C. D. 考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就要看图示的情景能否满足①闭合电路;②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两个 条件. 解答:解:磁极间的磁感线是从 N 极指向 S 极,由图可知,A、B、C 中的导体运动时都会切割磁感 线,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 只有 D 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3 分)(2014•广州)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 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A. B. C. D.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 和 D 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 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 B 振动 的频率比甲大,所以 B 的音调比甲高. 故选 B.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 6.(3 分)(2014•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 烛 B 恰好与蜡烛 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 A 移到其 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 猜想 B. 评估 C. 设计实验 D. 实验结论 考点:物理学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 小明把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B 恰好与蜡烛 A 所成的像完全 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 A 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 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 故选 A. 点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会利用科学探究法探究物质的知识. 7.(3 分)(2014•广州)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 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 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 tab>tcd,运动距离 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 和功率( )
A. ab 段做功较多 C. ab 段功率较大 B. ab 段与 cd 段的功一样多 D. ab 段与 cd 段的功率一样大 考点:功的大小比较;功率大小的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推理法;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根据功的计算公式 W=FS 可知:比较功的大小要比较拉力 F 和移动距离 s 的大小, 知道功和时间的关系,根据 P= 即可比较. 解答:解:∵F1=F2,sab=scd, ∴由 W=Fs 可知:拉力所做的功相同,故 A 错误,B 正确; 由于 tab>tcd,由 P= 得: Pab<Pcd.故 C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功和功率的比较,要紧扣功和功率的公式即可. 8.(3 分)(2014•广州)如图,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若 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且液体均未沸腾,则( ) A. 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B. 温度较高的液体比热容较大 C. 温度较低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D. 温度较高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热和能. 分析:根据焦耳定律,相同规格的电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可判断选项 ACD; 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 Q 吸=cm△t 可判断选项 B. 解答:解:相同规格的电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液体未沸腾,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与 液体变化的温度没有关系,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CD 错误; 根据 Q 吸=cm△t 可知,在质量、吸收热量相同的条件下,变化的温度△t 越大,比热容越小, 故 B 错误; 故选:A. 点评: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9.(3 分)(2014•广州)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他滑行时,橡 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他用 b 脚蹬冰面后,只用 a 脚向右滑行,可以 确定的是( )
A. 滑行时冰对 a 鞋的摩擦力向右 B. 蹬冰时冰对 b 鞋的摩擦力向左 C. a 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D. a 鞋底是塑料会滑更远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物体运动时,所 受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 解答:解:A、滑行时冰对 a 鞋的摩擦力向左,故 A 错误; B、蹬冰时冰对 b 鞋的摩擦力向右,故 B 错误; C、a 鞋底是橡胶则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大,所受摩擦力大,所以会滑得更近,故 C 错误; D、同上,则会滑行的更远,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的定义,方向以及影响因素,熟知知识是解题关键. 10.(3 分)(2014•广州)云中冰粒下落,温度升高变成雨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粒液化为雨滴 B. 雨滴内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引力 C. 雨滴的内能大于同质量冰粒的内能 D. 雨滴内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分子间的作用力.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冰粒下落过程中发生熔化; (2)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物质温度升高,反映内能增大; (4)雨滴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越来越快. 解答:解:A、下落中冰粒熔化为雨滴,故 A 错误; B、雨滴内分子间存在分子引力,故 B 错误; C、由于温度升高,则雨滴的内能大于同质量冰粒的内能,故 C 正确; D、雨滴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越来越快,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内能和机械能的转 化,熟知知识是解题关键. 11.(3 分)(2014•广州)如图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 70kg,没有陷入雪地; 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 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 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 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 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错解分析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1)水平雪地上,压力等于重力,比较重力大小即可判断压力关系;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 作用效果越不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解答:解:(1)由于 m 芳芳总=70kg,m 小明总=50kg,根据 G=mg 可知:G 芳芳总>G 小明总, ∵在水平雪地上,压力等于重力,∴F 芳芳总>F 小明总;故 AB 错误; (2)如图,芳芳没有陷入雪地,说明芳芳对雪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则芳芳对雪地单 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2.(3 分)(2014•广州)人直接用 F1 的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 W1,若人使用某机械 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则人的拉力为 F2,所做的功是 W2( A. F1 一定大于 F2 C. W2 一定大于 W1 B. F1 一定小于 F2 D. 只有 F2 大于 F1,W2 才大于 W1 ) 考点:功的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机械与功. 分析:(1)直接用 F1 的力匀速提升重物,F1=G,使用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由于机械可能是省力, 有可能费力,所以 F1 与 G 的大小关系不能判断,所以无法比较 F1 与 F2 的大小; (2)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计算的一个功 W1 为物体重力 G 乘以物体升高 的高度 h, 使用因为有摩擦、滑轮重等原因,某机械另一个功 W2 为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W2 的数值一般 大于 W1 的数值. 解答:解:(1)直接用 F1 的力匀速提升重物,F1=G, 使用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由于机械可能是省力,有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所以 F1 与 G 的大小关系不能判断,则无法比较 F1 与 F2 的大小;故 AB 错误; (2)直接用 F1 的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 W1=W 有用=Gh; 若人使用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W 有用=Gh;但由于要克服机械重力和摩擦力做额 外功, 所以 W2=W 有用+W 额外,则 W2>W1;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机械的使用情况的判断,知道机械可能是省力,有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 费力;
同时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是指使用任何机械时对机械所做的功 W2 不会少于机械对物体 所做的功 W1,若忽略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有 W2=W1,否则 W2 一定大于 W1. 二、填空作图题(共 25 分) 13.(2 分)(2014•广州)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 (2)画出水中的折射线.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光路图.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 射角,完成光路如图所示: 点评: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作图是对学生画图能力的考查. 14.(3 分)(2014•广州)滚摆从图中的位置 1 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 2,继续下降,再上 升到达最高点 3,这三个位置: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位置 1 、动能为零的是 位置 1 、机械能最大的是 位置 1 .(填写位置序号)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 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解答:解:滚摆是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机械,故滚摆升到最高点后,放开手,可以看到滚摆 旋转着下降,越转越快,到最低点时滚摆转而上升,直到回到接近原来的位置;滚摆在最高 点位置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 0,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大;开始释放的位置最高,所以图示 三个位置中位置 1 的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机械能最大. 故答案为:位置 1; 位置 1; 位置 1.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能量的变 化情况. 15.(6 分)(2014•广州)如图 1,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一圈约 1.5 小时,宇航员在天宫一号 做实验. (1)如图 1,用软绳将小球系在铁架台上,小球不动,下列说法唯一正确的是 d . a.小球质量比在地面时小 b.以地球为参照物,小球是静止的 c.绳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小球不受任何力作用 d.小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小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如图 2,王亚平仅轻轻碰了一下悬空的聂海胜,聂海胜由于 惯性 会在舱内继续前 进. (3)如图 3,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 实像 (选填“实像”、“虚像”),水球相当于 凸透镜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 异侧 (选 填“同侧”、“异侧”). (4)如图 4 中无色水球注入红色的液体,一会儿整个水球都红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分子的热运动;惯性;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凸透镜能成实像,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异侧; (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1)由于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则小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小球一定受到 力的作用; (2)王亚平仅轻轻碰了一下悬空的聂海胜,聂海胜由于惯性将会保持运动状态,所以会在舱 内继续前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