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河南郑州金水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0.7 分,共 14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1995 年 7 月 1 日。()
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与者。()
3.新课程的教材理念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素材”。()
4.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叫作教育传导能力。()
5.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6.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7.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蔡元培。()
8.“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
9.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10.根据布鲁纳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
11.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道德领域”三个方面。()
12.蚂蚁搬家、蜘蛛织网、孔雀开屏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13.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属于诊断性评价()
14.社会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15.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16.学生的道德情绪是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特征。()
17.我国将 9 月 5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19.“互联网+”是对创新 2.0 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 2.0 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
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
20.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
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
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0.8 分,共 20 分)
1.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
2.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到()
A.决定 B.诱导
C.主导 D.主动性
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发展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4.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投受模式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研讨式教学法 B.发现教学
C.学导式教学法 D.掌握学习法
6.()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这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8.王老师对学生说“我觉得你在了解动物方面很了不起,可以当我的老师。”这是师生
沟通中利用语言沟通方法中的()
A.委以责任法 B.肯定语教法
C.前车之鉴法 D.比较鉴定法
9.《学记》中的“长善救失”体现了()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随机访问教学”是另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上发展起来的。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有意义学习理论
D.认知弹性理论
11.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
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
10%。这说明()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和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
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3.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 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在
14.下列选项中,学校不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是()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C.经常体罚学生,经教育后不改正该行为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15.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6.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7.不同的课程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有()
A.不可知性 B.独特性
C.即时性 D.独创性
18.技能的学习可以以()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9.下列关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地区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
D.国土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2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
“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22.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是()
A.《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B.《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C.《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3.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各类创新型产业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可以被称作()
A.信息经济 B 知识经济
C.创意经济 D.市场经济
2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
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这里的“正确道路”是指()
A.依法治国道路
B.和平发展道路
C.科学发展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5.下列有关知识产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
的名称
B.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新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需具有为人所感知
的客观形式
C.“知识产权”是外来语
D.“知识产权”的概念、含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21 分)
1.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
A.知识经验 B.情绪状况
C.人格特征 D.思维惯性
3.下列()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教育目的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儿童的年传特征
D.教师实际水平
4.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5.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以
及()上。
A.教材的呈现
B.课堂练习
C.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D.教学策略的运用
6.对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是()
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B.循序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C.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分数的唯一标准
7.个体发展的特征有()
A.规律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8.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B.符合社会主义公共利益的原则
C.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D.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9.下面关于知识、技能、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能力包含的是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B.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C.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到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水平
D.从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水平
10.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