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7 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 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 A、B 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 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一律以 A 组计分。“共同部 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A 组(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分叉部分 1.(2007 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 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 C.盘庚 B.武丁 D.商纣 2.(2007 上海历史)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 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C.迁都咸阳 B.统一度量衡 D.按军功授爵 3.(2007 上海历史)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 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C.放鞭炮、听说书 B.盖棉被、穿绸衣 D.抽卷烟、烤甘薯 4.(2007 上海历史)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 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C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府兵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5.(2007 上海历史)据《明史·外国传》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 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 文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 A.白晋 C.南怀仁 B.利玛窦 D.巴多明 6.(2007 上海历史)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 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 C.赵州桥 B.翻车 D.数学 7.(2007 上海历史)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 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 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
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C.太平军 B.洋务派 D.义和团 8.(2007 上海历史)“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 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 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 D.护法运动 9.(2007 上海历史)1915 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 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B.君主制 D.共和制 10.(2007 上海历史)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11.(2007 上海历史)有网友看了左侧这 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 中符合史实的是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美国设计,英法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12.(2007 上海历史)被历史学家称为法 国无产阶级在“19 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 19 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的 是 A.巴黎公社革命 C.里昂工人起义 B.二月革命 D.六月起义 13.(2007 上海历史)1918 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 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 美洲 C.德国 B.欧洲 D.英国 14.(2007 上海历史)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 每天喝 20 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B.独立战争 D.南北战争 15.(2007 上海历史)这张摄于 1993 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 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第三世界 一直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 15 分) 16.(2007 上海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 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材料二:17 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 51900.5T;1826 年保宁府赋税 15232.6894664 丁。 问题:(7 分) (1)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推行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 (1 分) (3 分) 义分别是什么?(3 分) 17.(2007 上海历史)16 世纪,英国思想家莫尔仅仅为人类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 “Utopia'’ (乌托邦),20 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正推动我们实现一个“E--topia'’ (E ——托邦)。 问题: (8 分) (1) “E-—托邦”有什么技术特征? (2)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3 分) (3)试对“E——托邦”作一评价。 (3 分) (2 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B 组(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07 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C.母亲的族姓 B.所在地方的地名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2007 上海历史)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 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 C.美国的国会山 B.雅典的广场 D.英国的法院 3.(2007 上海历史)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一文明 包括 A.楔形文字、《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拉丁字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B.拉丁字母、《汉穆拉比法典》 D.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 4.(2007 上海历史)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 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A.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B.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5.(2007 上海历史)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 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 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 是 A.马丁·路德 C.亨利八世 B.克伦威尔 D.加尔文 6.(2007 上海历史)右侧是 18 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现象台 (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 (51)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
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7.(2007 上海历史)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 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 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 19 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D.鸦片战争 8.(2007 上海历史)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 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A.工部局 C.公董局 B.巡捕房 D.上海道台 9.(2007 上海历史)1862 年,清政府遇上一桩棘手的案子:丹麦的商船被普鲁士公使乘坐 的军舰扣留于大沽,丹麦商人只好请求总理衙门主持公道。如果你是总理衙门的官员,可据 以断案的是 A.《战争开始公约》 C.《战争与和平法》 B.《非战公约》 D.《日内瓦公约》 10.(2007 上海历史)左图反映了 20 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新的工业生产组织 方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 一生产组织方式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 C.比尔·盖茨 B.泰勒 D.洛克菲勒 11.(2007 上海历史)20 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 年代,租界市民被外 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 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12.(2007 上海历史)1948 年 7 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 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 C.美国 B.法国 D.德国 13.(2007 上海历史)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
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14.(2007 上海历史)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 687 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 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 1991 年 1 月 15 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 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A.和平解决争端 C.维持国际均势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15.(2007 上海历史)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 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 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 C.人民公社化 B.高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 15 分) 16.(2007 上海历史)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 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 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 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 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问题:(7 分) (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 (1 分) 有什么不同?(3 分) (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为什么?(3 分) 17.(2007 上海历史)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公报宣称: 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 平。 问题:(8 分) (1)“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能够“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2 分) (2 分) (4 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2007 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 余处,其中长江流 域 90 余处,黄河流域 12 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 余处,分布于 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B.①②③ D.①②④ A.①③ C.②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19.(2007 上海历史)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 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C.拿破仑 B.林肯 D.屈原 20.(2007 上海历史)2007 年 2 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 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21.(2007 上海历史)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22.(2007 上海历史)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收复台湾 C.平定三藩之乱 B.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D.颁布《钦定西藏章程》 23.(2007 上海历史)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 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本店售书目录 ①《共产党宣言》 ②《庶民的胜利》 ③《列国陆军制》 ④《儒门医学》 ⑤《汽机新制》 …… 开明书店 1921 年 12 月 20 日 24.(2007 上海历史)《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 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25.(2007 上海历史)20 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 ①沙俄 A.①② C.②③ ②苏俄 ③苏联 ④独联体 ⑤俄罗斯 B.②⑤ D.③④ 26.(2007 上海历史)194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 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D. 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27.(2007 上海历史)1956 年 1 月 2 日下午,上海 50 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 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C.“一五”计划 B.统购统销 D.土地改革 28.(2007 上海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 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 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 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B. “光荣革命”/工业革命 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 29.(2007 上海历史)“《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 1789 年中瓦解 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 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 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30.(2007 上海历史)1874 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 1915 年引人 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31.(2007 上海历史)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 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 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新经济政策 D.建立苏维埃政权 32.(2007 上海历史)右图为欧盟驻华使团设计的一张题为“祝欧盟生日快 乐”的贺卡。这一设计的寓意是 A.今年正逢欧盟成立 50 周年大庆 B.招财进宝是民间祈福的一种习俗 C.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的期盼 D.欧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国农历金猪年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 45 分) 33.(2007 上海历史)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 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 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 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6 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抄在答题纸上)(2 分) (抄在答题纸上)(2 分) (抄在答题纸上)(2 分) 34.(2007 上海历史)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 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 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疆”到底在哪里? 问题:(12 分) (1)美国是如何扩展其“边疆”的? (2)这种扩展的影响是什么? (3 分) (9 分) 35.(2007 上海历史)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问题:(8 分) (1)英、德、日、中四国人均 GDP 呈现何种趋势? (2)自 1700 年至 1913 年英、德、日三国人均 GDP 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3)与 1913 年相比,1950 年德国和日本的人均 GDP 为何增加不多? (4)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均 GDP 持续落后于英、德、日三国,原因是什么? (3 分) (2 分) (1 分) (2 分) 36.(2007 上海历史)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 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 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9 分) 37.(2007 上海历史)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 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