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山东青岛大学历史基础综合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年山东青岛大学历史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 6 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四书五经 2、察举制 3、大索貌阅 4、东南互保 5、《汉谟拉比法典》 6、《波茨坦公告》 二、问答(共 4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2、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举措及评价。
3、简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4、简述 20 世纪两次大战期间的民族解放运动。 三、史料分析(共 4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军当以劳、论及赐,未拜而死,有罪废,耐迁其后,及废迁者,皆不得受其爵及赐。 其已拜,赐未受而死及废迁者,予赐。——《云梦秦墓竹简·军爵律》 (2)(汉高祖五年)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 复故爵田宅,……军吏卒会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 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 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亟与。”——《汉书·高帝纪下》 (3)(汉)文帝从(晁)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 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汉书·食货志上》 (4)依律有夺爵之法,此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赐而法也。 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 ——王粲《爵论》 请回答: 1、材料(1)所述是什么制度?在秦代,其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10 分) 2、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该制度在秦汉时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 分) 材料二: (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 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 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却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2)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 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 13 世纪到 17 世纪,才带 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 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请回答:
1、材料(1)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10 分) 2、材料(2)指的是什么运动,并分析这一运动的性质和意义。(10 分) 四、论述(共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试述唐代南朝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试述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历程大体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特征是 什么?
分享到:
收藏